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新课程实施以来,绝大多数学校都在校本教研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校本教研活动中,学校领导“热”,教师“冷”的现象普遍存在,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令人担忧。本文想从评价的角度剖析校本教研活动中造成这一症结的原因,力求为改进校本教研提供有益的借鉴。现状一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目前学校教研组研讨课的一般流程是教研组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教研组内上公开课,组织集体议课,从形式上看大同小异,无可厚非。问题是集体备课大多流于形式,往往是执教者一人唱主角,…  相似文献   

2.
樊帆 《考试周刊》2010,(9):210-211
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模式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同课异构”发展模式——构建教师共同研讨的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教案学案一体化”发展模式——提供教师交流反思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说课研讨互动”发展模式——提供教师网上互动的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发展模式——提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苏瑜 《中学教育》2009,(2):61-64
校本教研是中小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为此,学校重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研究,并进一步规范教师教研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教学-研究-专业发展”一体化校本教研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愈来愈认识到:课改的重心在课堂,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为此,我们在校本教研巾,不断地寻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索出“一人四课”和“四人一课”两种校本教研模式,简称“双四”横式。“双四”模式从校本教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及其操作流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螺旋式“研课”为主导,带动校本教研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对引领教师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新课改的重心在课堂.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英山县孔坊中学不断探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同题异构”和“同题研讨”两种校本教研模式。从校本教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及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螺旋式研课为主导,带动校本教研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对引领教师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提出问题 以校为本的教研实际上就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教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规律的探索、理论的提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鲜活的课例是教师研究的主要对象.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同构)以及跟踪听课等形式加强课例研究,  相似文献   

7.
艾晋成 《教师》2019,(7):126-127
研课磨课是送教下乡的重点和难点,其指向是帮助乡村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提升校本研修能力。校本研磨—小组研磨—班级研磨等“一课三磨”流程,让教师亲历自身教学和教研水平提高的过程。传统的评课议课活动,多数成员被迫接受集体既定的思考模式,限制了个人和团队的配合度,不能有效解决真问题。作者在研课磨课中利用“六顶思考帽”工具,既解决学员参与度低、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又提高研课磨课效率,促使研课磨课成为真正常态化的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8.
磨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围绕主题,通过集体推敲教学设计与持续性课堂实践,汇聚群体智慧,解决教学问题,在思维碰撞中分享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以“守候良心”的磨课为例,重点探索提升磨课针对性、实效性的具体措施。一、聚焦主题。合理选课  相似文献   

9.
次央 《西藏教育》2009,(10):33-33
一、“同课异构”活动是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的重要平台 “同课异构”,意为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依据自己的教学构思和设计进行备课,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进行不同研究,再通过上课的形式将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同课异上"——提升常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课异上”活动是学校校本研修的新形式,也是提升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紧紧围绕“质量”这一核心,从学校和教师发现的问题入手,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在教研组内通过“选定同一课题——集体备课研读教材——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再议互助提高”等环节,促使不同层面教师互助提高。  相似文献   

11.
构建教研平台,引导教师开展积极有效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介绍基于微格教学的校本教研的内容、流程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基于微格教学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策略,即以观摩反思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以协作研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生态、以同侪互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以建设立体化专业发展档案袋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相似文献   

12.
校本研修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校为本、一校一品,通过从学校实际出发的教研体系建设,实现更具针对性的教研体系构建,帮助教师切实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参与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能够促使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带着本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参与教研,从而解决教师对于同课异构教研缺少正向积极理解、长期处于旁观位置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高中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出发,探究了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在高中数学教研工作中的内在逻辑及现行高中数学教研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存在的典型问题,并给出了利用校本研修方式优化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它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以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教研。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个人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下面把我中心小学探索校本教研活动的收获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研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没有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民主讨论、自由交流和智慧碰撞,就没有相互沟通、理解、启迪和完善,校本教研就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实效。而“集体对话”的校本教研形式,则能点燃教师的研究激情,促成教师在积极互动中自主建构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学智慧,从而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为此,校本教研必须从“骨干霸权”走向“集体对话”。  相似文献   

15.
廖燕  李青  袁彬 《教师》2023,(10):108-110
“参与式”的校本教研模式,以实现“课堂提质”为核心,以推动“教师成长”为目的,以“组建团队,同课续构,主题探究”为基本模式,形成了“真教”“真研”“真合作”的教研氛围,旨在提高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文章在分析“参与式”校本教研模式实施背景的基础上,阐述其内涵,提出在开展“参与式”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聚焦教学问题,营造“参与”氛围;做好任务驱动,提供“参与”机会;开展同课续构,优化“参与”过程;展示研究成果,提升“参与”深度;实施捆绑评价,强化“参与”效果五点,从而实现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引领区域教研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从而促使校本教研活动的迅速开展。近年来,我们历史教研组积极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多样,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同伴的互助合作,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反思”的基本流程,即前行为→反思→新设计→反思(调整)→新行为,并多次反复这样的流程,达到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对校本教研活动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导致有的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成为无效行为,从而无法达到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下面,我就自己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实践,谈谈对开展有效历史校本教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鉴于当下校本教研现状,备课组基于PCKg理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梳理出“深·优·特三合教研”流程,促进“双新”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转型,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以“牛顿第三定律”的集体备课为例,展示研讨过程和研讨成果,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语文组把校本教研作为组员校本培训的主渠道,立足课堂教学,依托课例分析的感性实践,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协作,专业引领,教学案例写作等途径,探究课堂教学优化规律,促成教师升华教学积淀,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课例研究: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已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课例研究作为一种“草根研究”,可以防止校本教研过多行政干预;关注长期目标,改进校本教研过多注重短期效果的弊端;是一种共享的专业文化,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给校本教研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现场课例研究通俗地讲就是现场听课、评课,这是校本教研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研形式。一些学校(教研组)开展的现场课例研究活动基本限于“一课一研”,即听了某教师一堂公开课后集体评议一下,便“OK”了。如此简单化的听课、评课活动,能解决或是研究出什么东西,参与者又能有多少收获,实在不得而知。因此,笔者建议现场课例研究要“一课多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