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概况和新闻翻译的传播学模式,在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基础上,结合新闻翻译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传播学的五种理论分析,即传播者分析、传播内容分析、传播手段分析、传播对象分析及传播效果分析,并从传播学视角对新闻翻译工作的发展进行研究,指出新闻翻译工作要想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就需要研究和分析新闻翻译传播过程的特征,使新闻翻译工作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顺利实现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2.
新闻价值的实现是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由新闻价值评价标准来决定的。由于新闻价值评价存在初级新闻价值评价和终极价值评价的二级评价模式,所以新闻评价标准新闻价值标准首先应包括在这两级评价模式中出现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的价值标准,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主体特征标准三种评价标准。同时,考虑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因素,社会规章制度和新闻价值观念也应当成为新闻价值评价标准的一部分。在现实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这五个因素互相渗透,共同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新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传播者的组合,携带了传播者的意图,具有了导向性。该篇从新闻语言导向性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规范使用新闻语言三个方面对新闻语言的导向性进行分析。认为新闻语言的导向性是由于新闻这种特殊的传播载体决定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传播者的传播意图,需要正确合理地把握新闻语言导向性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4.
该文借鉴把关理论来研究国际新闻翻译过程,其假设如下:1.译者是国际新闻翻译过程中的把关者;2.国际新闻翻译过程可以分阶段来进行;3.国际新闻翻译过程有模式可循。为验证以上假设,作者采用概念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重点揭示新闻翻译和译者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及地位。  相似文献   

5.
从联接新闻传播三要素的关键因素——新闻信息出发,用新闻信息流量原理分析了如何科学有效地增加深度报道的信息量,并且在原有原理的的表达式中增加一个函数,使新闻受传者能对深度报道的有效信息量予以全面合理的考量,最终为深度报道创造了一个行文理论基础,使新闻传播者能够制作出真正具有“深度”的新闻报道作品。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这也是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顺应“新文科”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的必然选择。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创新育人模式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育人模式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弱化、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探索构建课程思政视角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一核四翼四协同”育人模式,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面对大量原生态的“公民新闻”,门户网站如何把关才能促进托管类新闻博客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现实的难题。本文在分析托管类新闻博客把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闻博客的把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是充满选择的过程,传播者作为选择主体,其所持有的自我意识,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思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思想的哲学内涵。新闻传播者在新闻实践中的表现,既要勇于革新,富于创造性,又要具有不断追问的“质疑意识”和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的统一思想,只有这样,传播者的自我意识才能保持在一个哲学的高度和政治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过程同时也是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一方传播自己所认可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终极目的在于让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将传播者所认可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衍化为受众进行价值评判的认知元素。新闻导向功能的表达方式主要有显性表达和隐性表达两种,隐性表达将新闻的导向性了无痕迹地融入新闻信息的选择、制作及传播过程中,具有“隐而不露、非正规传播”,“悄然渗透、无意识接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对新闻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是传播者不可缺少的对象,传播的能动性决定了传受双方都是能动性主体。从受众的角度来发掘新闻审美性,从受众接受的程度诠释解读新闻,从而产生新的建构。接受美学也带给新闻理论新的影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琳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3):124-124
新闻传播,是一个有规律的新闻信息流程。新闻事实通过新闻传播者的处理,让受众接受新闻,就完成了一次新闻传播的传收过程。新闻传播的客观效果不完全由传播一方所决定,只有当受众理解并接受,才算是一次完整的过程。作为广播新闻工作者,只有充分把握广播传播规律,把广播媒介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充分开发,才能让新闻事实在广播媒介中得到最有效的处理和发挥,将传播效果提升到最有效的层面。一、广播音响的运用必须真实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往往对于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感受比较真切。音响直接把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果、时间、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一、网络传播出现前的宣传工作环境──可控性环境在传播理论中,无论是拉斯韦尔的“五W线性模式”还是后人不断补充、发展而出现的理论,都离不开对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五方面的研究,他们都涉及到“把关人”的问题。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任何传播者,在他传播信息之前,都要作出传递什么的决策,都要从他所获得的信息中,选择他所希望传播的内容。也就是说,传播者选择什么信息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主观愿望,传播者是信息通道的“把关人”,传播者控制着信息的传播。我…  相似文献   

13.
教育电视受众工作概述夏振强一、传播效应及受众的地位从信息传播过程和传播学理论上讲,新闻传播机构及从事传播活动的人员被称为传播者,电视台及电视工作者就是传播者,而电视观众则为传播接受者或受众。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众二者构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彼此...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现实困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以下困难:一是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领域十分有限,阻碍教学领域的拓宽;二是通才教育的思想在现实中难以体现;三是实践与理论脱节;四是新闻理道德教育面临窘境;五是资金短缺,教学设备落后,使实践地锭离现代传播新技术。新闻教育者应分析上述困难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它是新闻传播受众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传播致效是传播者与受众良性互动的结果,在互动过程中受众的心理机  相似文献   

16.
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传播模式及公民新闻的发展,微博传播机制对公民新闻发展的优势在于微博传播的广泛性扩大了公民新闻的影响范围,微博主体的多样性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全面性,微博内容的丰富性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多样性,微博传播的便捷性降低了公民新闻的发布成本。但是,弊端也同样存在,如微博的传播中充斥虚假信息、内容娱乐性强、滋生网络暴力、公民新闻的公信力受损、缺乏“把关人”等。微博公民新闻与传统新闻合作互动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语言主要受新闻事实和受众的制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所谓“言为心声”。然而作为新闻语言所承载的传播者的“思维”并不可凭空想象,而要受到新闻事实和受众的制约。从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来分析,就是:事实-〉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接收者。  相似文献   

18.
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对海洋环境和生态带来较大的冲击,作为时代的瞭望者与和谐社会的守护者,新闻媒体应该对海洋环境保持更多的关注。理解海洋新闻传播的过程及其涉及的各个要素,拉斯韦尔传播过程模式是一个可借鉴的模式。在海洋环境新闻传播过程中,究竟是哪些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为寻找问题的答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海洋环境设置更多的议程,同时把对海洋环境问题的关注放到与经济开发同等重要的位置这种意识落实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且与政府、社会公众联合并保持良好的互动,这是新闻媒体应当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引导受众接受,即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引导受众接触新闻、选择新闻、理解新闻、记忆新闻,促使受众的思想情感价值态度向着传播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是新闻价值实现的需要,也是新闻导向作用发挥的需要。新闻的导受策略在于以新闻的价值性来满足受众需要.以新闻的艺术传播来吸引受众接触。  相似文献   

20.
既有涉及社交网络(SNS)舆论引导的研究,将SNS中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这一复杂过程解释为公民记者、舆论领袖与SNS独特传播结构的共同作用的过程。然而自专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始大规模介入SNS,"社交媒体"因此形成后,SNS中原有的传播格局已然改变,使得SNS用户在关注身边琐事的同时也开始去关注宏大的社会事件。一旦有重要社会事件发生,就会促使网络舆论围绕"社交媒体"快速成型,并在"社交媒体"的引导下,与现实社会舆论逐渐趋同,最终合并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这表明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的过程并不像既有研究解释的那样简单,而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主导下多因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