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日,拜读了《中国青年报》(2002年10月)刊发的冯王月、汪文的一篇文章《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访谈》,文中指出,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从普遍意义上讲,教育是一个在多视角的理论指导下,采取多种教育方法与方式而实现育人目标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要完成“育人大厦”的构建,需要有多种科学的施工手段,其中“赏识”和“惩罚”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赏识教育与惩…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03,(1):53-53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孙云晓说,现在老师们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而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些惩罚,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这样的做法都不是我所说的教育意义上的惩罚。我说的惩罚有几个观点,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  相似文献   

3.
近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记者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访谈录,孙教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对于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的"赏识"教育无疑是一大冲击,似乎让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有些无所适从.对此,我还坚持认为:赏识教育未必不是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近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记者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访谈录,孙教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对于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的“赏识”教育无疑是一大冲击,似乎让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有些无所适从。对此,我还坚持认为:赏识教育未必不是完整的教育。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赏识、奖励能加强行为,惩罚则减弱行为,两者的作用似乎是对应的。后来他又认为,奖励比惩罚更为有效。而斯金纳则反对在教育中运用惩罚,主张强化期待的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不予理睬,以消退不良行为。班杜拉更进一步反对惩罚,认为老师经…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表扬和激励学生,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从教学的实际经验中我们已感受到了“赏识”的巨大作用,然而我们在提倡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赏识教育备受推崇的今天,有人认为惩罚教育已不必要。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当地发挥它的作用的话.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手段也会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黄秀云 《中学文科》2008,(3):136-137
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作为教育主流的今天,有许多人认为惩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人也赞成这种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见惩罚教育也是专家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我对惩罚教育也做了一些设想和尝试,发现只要罚得有艺术,它的收效不比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作为教育主流的今天,有许多人认为惩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人也赞成这种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见惩罚教育也是专家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我对惩罚教育也做了一些设想和尝试,发现只要罚得有艺术,它的收效不比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孙瑞芹 《中小学电教》2011,(12):115-115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已走进了千千万万个家长和教师心中.但过度地强调“赏识”会使学生走向自由散漫的极端。因此适度的“惩罚”教育是有必要的,也是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增强责任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对此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学习之友》2009,(1):58-59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献 《教学与管理》2013,(11):21-22
孙云晓先生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似乎我们的社会要么崇尚“虎爸”“狼妈”,要么只提“赏识”却不提“惩罚”。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深刻地感受到,若不对学生进行任何惩罚,就等于放任学生的不良行为发展,这不符合为人师者的道德标准;若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3.
“赏识”教育提倡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赏识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有效的,但在提倡肯定、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在肯定他以往优点的同时,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其错误所在,进行得当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周日有闲,刚巧看到央视七频道“十二演播室”的一档谈话节目,主题是“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对擂的是两位专家:孙云晓老师和周宏老师。双方你来我往,各抒己见,旗帜鲜明地论述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周宏老师通过教育女儿周婷婷的实例阐述了赏识教育的优势。早在2000年,周老师来张家港作讲座,我就有幸聆听过教诲,周老师在上海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作讲座,我又再次学习。的确他和女儿的成长之路是一条探索追求教育之法取得成功的赏识之路,每次听来我都热泪盈眶,感慨不已。周老师用生动的事实说明了一切,他所主张的赏识教育也简便易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惩罚的意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林 《班主任》2006,(4):41-43
当前,以表扬、赞赏为特征的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教育"时尚".诚然,从带有惩罚色彩的传统教育过渡到以赏识为鲜明特征的新型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然而,赏识教育无节制地泛滥却带给我们的教育另外一种危机--惩罚教育的缺失.对于惩罚,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偏颇.因此,对惩罚的本质和作用需做理论上的探讨,以使我们对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或方法有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赏识教育过度泛滥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教育政策的极端性。如果说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是一对矛盾体的话,我们需要重提惩罚教育,因为只有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才能达到和谐。我们说,惩罚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中如果没有惩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不等同于“体罚教育”,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2007,(12):45-47
教育惩罚(或者说教育惩戒)正在成为许多中小学校长、教师的一个禁忌,在强调激励、赏识的同时,对惩罚往往绝口不提——尽管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没有人不使用某些惩罚的手段,甚至有人喊出了“教育,拒绝惩罚”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谈惩罚教育     
在现在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的教育,社会、学校大都提倡赏识教育,避免惩罚。杜绝体罚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谈罚色变,放弃惩罚,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它将失去教育力度,使学生思想涣散,行为会随心所欲。应该明白我们所说的教育惩罚与体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等同。教育惩罚是纠正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手段,通过惩罚能引起畏惧和悔恨,从而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并通过意志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体罚是一种有意识地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某些问题行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萍  朱其荣 《教育论坛》2007,(5):48-48,5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应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而且懂得承担责任。韩国电影《春去冬来》中“春”的部分有这样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们对学生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只能"夸"不能"骂",但我认为惩罚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甚至在目前的这种教育情况下应大力提倡。本文从学生心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等方面具体分析,从而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惩罚教育对于教学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