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民间刺绣中云纹纹样的载体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民间刺绣中的云纹纹样,是历史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发展和演变的物化载体,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以云纹纹样为设计题材的刺绣与节令习俗、婚俗、丧葬习俗、寿诞习俗、居住习俗、服饰习俗和宗教习俗都有密切的关系,成为陕西民间最常见和最有表现力的刺绣题材,也成为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媒介。  相似文献   

2.
一任何一种社会的教育都是根据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去培养人才的。课程作为教育的子系统,它的改革和发展也势必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影响和制约。人类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曾带来了教育和课程的变革,课程的演变与科技发展息息息相关。当前以新兴科技为特征的技术革命,将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更加深刻而迅猛。对人类社会的各方面都将产生更加明显而深远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商法与传统民商法的重要区别之一是现代民商法初步确立了综合调整的理念,以调节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我国近年来的民商事立法已接受了综合调整的理念,但应当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在我国主要生活在新疆北部,传统上是以游牧生为主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哈萨克族将收继婚习俗加以吸收和改造,使之成为符合本民族的"安明格尔"制度。这一制度在过去对维护哈萨克社会的稳定及对弱势群体的爱护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族逐渐走向定居生活,"安明格尔"制度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最终消逝在民族的记忆中。本文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其产生和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经济体系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民商法所呈现出的重要作用实质上越发的突出。再加上我国的相关立法部门,为了能够充分的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便针对民商法的立法体系进行了持续性的完善,使得这些法律都已经出台被全面的实施。但伴随着时代的持续性发展,民商法也同样在不断的变化,这其中的相关发展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相关变化以及发展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农耕习俗是人类历史上相沿积久的一种社会生产习俗,也是一种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产生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成长于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丰富于充满原始自然崇拜的农耕活动。它所包涵的内容,虽然积极有益的成份居多,但消极落后的一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一些古朴原始的低势能传统习俗,含有不少落后的、不科学的因素,对当今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影响是极大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农耕文化习俗,不论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发展生产力的实际需要来看,还是从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来看,都有重要的理沦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拟就侗族农耕习俗及其特点作一粗浅的介绍和分析,算是一个初步尝试,恳求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英语姓名的演变做了高度的概括;在此基础上,对英语姓名的命名模式做了探析并试图对英语国家重名率高这一特殊现象进行解释。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阐释了英语姓名语源及其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的丰富文化内涵,姓名不仅是区分个体或群体的语言符号,更隐含着一个民族的风尚习俗、宗教信仰、自然地理、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英美民族历史文化的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8.
民商法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对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法律体系.民商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要在民商法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法律应用能力的培育.基于此,阐述案例教学法在民商法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端午传说的艺术特性与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的传说众说纷纭,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人们为这一节日发展了各种节俗,围绕节日的来源及习俗衍生了诸多端午传说,并赋予了它复杂的艺术特性和多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如今社会中个人信用越来越重要,个人信用已经成为国家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它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社会关系的基石,反映了个人的品质与道德,是个体进行商业交往的一种信誉。以民商法为切入点,研究个人信用对商业交往的影响,个人信用体系的价值体现,探讨民商法与个人信用体系的现实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期能够解决其中基本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古代的体育,在我国整个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它丰富的内容,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看,体育的产生、演变和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仅有社会的需要,而且和社会上的其他活动有着广泛的联系,是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社会的镜子,同样也随着时代的脚步而逐步更新,它过滤了违背时代潮流的“旧语”,也推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语”。而语言性别歧视话题几经斗争和演变,也都将会在语言这面镜子中得到修正和完善。传统上人们总是片面地认为性别歧视语言主要针对女性,而忽视了对男性的语言歧视;并且,既然性别歧视语言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那么也必然会随着历史发展而演变。因此,该文从相反的视角,提出“反”性别歧视---一方面研究女性在语言歧视中的“反抗”,另一方面也探究女性“反过来”针对男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13.
谶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神秘的历史文化现象。在谶谣神秘主义的面纱后面,却是最现实的工具性本质。作为舆论工具和政治工具,是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基本和最大的社会功用,直至当代,它以不同的形式在中国传统神秘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谶谣社会功用的演变,实质是其工具性本质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习俗,是人们在社会的、集体的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的简称,它是生活中不成文的,也是产生最早的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乡村中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日常礼仪等在内的风俗传统,无论何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总是要自觉不自觉地受一定的习俗的熏陶和约束。习俗有很强的社会控制作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时期表现得尤其显著。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传统习俗的影响根深蒂固。正因为如此,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民运动时,不但没有忽视乡村习俗,而且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党结合中国农村的特殊情况,认识到了乡村习俗与农民运动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改良乡村习俗的策略与措施,从而促进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研究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时,这一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姓氏是一种深富文化传统内蕴的特殊社会现象,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它由其家族血缘关系、精神纽带和文化传承标志,演变为单纯的个人符号。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考察和研究中国姓氏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其文化源流,可以帮助我们追寻祖根,弘扬祖德,使我们在历史演变的韵律中找到自己的归宿,从而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思想界对“贞操观”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贞操观是社会要求女子单方面实行性禁锢的一种道德观。它是伴随着一夫一妻制的确立而渐次产生的。历史上有识之士曾对贞操观进行过严肃批判,而五四时期思想界对贞操观的批判可谓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深刻最尖锐的一次。它开启了人们的伦理觉悟,并促使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同志"一词在其历史演变中,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化:第一次是演变为政治色彩突出的泛尊称;第二次是获得了以香港为源头的"同性恋(者)"这一新的意义。其"同性恋(者)"这一义项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之前,为数不多的学术论文中持有一些带有偏见的词义演变观,如认为其是一种"语义降格",本文对此进行了再讨论。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它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纵观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它与技能演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崇俭黜奢”成为消费伦理思想的主流,这种消费伦理思想适合于以农耕为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它起到保障封建社会秩序稳定与自然经济体制持续运行的作用。而在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消费伦理思想逐步发生变迁,“黜奢崇俭”受到猛烈攻击,经济主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消费自由。消费伦理思想在近代的变迁是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步并行的,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几乎一致的看法是,教育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发展。本文认为,如果从近代一个民族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演变中考察其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从一个国家的某一特定历史阶段来探讨二者的关系,那么仍然断言,教育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发展就未克有些偏颇了,并据此,认为教育发展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确定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和合理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