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平平 《内江科技》2013,34(5):100-101,132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是目前油田开发的重要研究课题。储层物性差、注水开发困难、油层改造难度大,注不进、采不出,是目前低渗透油藏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现河采油厂为例,重点研究分析目前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进行欠注机理研究,寻找适合于低渗透油藏攻欠增注的有效技术手段,并提出了下步对策和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孤东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目前稠油热采区已进入多轮次吞吐阶段,开发效果变差,高、低渗透层动用差异大,汽、水窜状况日趋严重,部分井注汽压力低,注汽效果差,汽驱井注汽压力低,汽驱井与对应油井存在汽窜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需对稠油热采井进行调剖封窜,封堵高渗透层和大孔道,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注汽效果,增加稠油井产量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就是氮气+泡沫热采调剖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注入蒸汽的波及系数,有效地降低油层水的相对渗透率,控制水的指进或锥进,提高蒸汽吞吐开采的阶段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细分开发配套工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建华  李勇  柴敬兰 《内江科技》2011,32(7):111-111
濮城油田经过20多年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主要表现在层间多层见水,层间矛盾加剧,递减加快。针对这一现状,2009年在西区沙二下和沙三中6=10油藏开展了以细分挖潜为主的综合治理,通过分注、挤堵、卡堵、分层改造和分层酸化等技术,区块开发水平明显改善,开发效果好转。  相似文献   

4.
黄鸿雁 《内江科技》2013,34(1):143+176
史深100区块为一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该区块自2005年以来由于水质不达标,水井欠注情况比较普遍;中部砂体较厚、物性较好油井水淹水窜,边部油井砂体发育差,油层厚度差的油井,能量较差,采油困难,区块自然递减大。针对这种情况,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水井主要采取了水质节点管理、活性水增注、周期注水、高压分层、水井调剖等举措;油井主要采取边部油井重复压裂、油井解堵、仿水平井技术、局部注采完善等措施,区块稳产基础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5.
王磊 《内江科技》2013,34(5):18+41
在注聚开发过程中,随着聚合物累计注入量的增加,注入状况逐年变差,有35%以上的井油压与注入压力相当。有些井由于注入压力高,被迫注水降低注入压力后再实施注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注聚开发效果。本文针对注聚井不同的堵塞类型,开展自生热活化氧化复合增注技术室内研究,对目前现有的生热剂进行筛选评价,研究适合的生热体系,活性氧化解堵体系,进行复配研究,并对其复合注入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田冰 《内江科技》2009,30(12):74-74
针对油田水井和高含水油井暂堵作业开发的一种水溶性暂堵剂,主要成份为无机盐、可溶有机物、水溶性高聚物、活性剂等,经过特殊的表面处理和加工制成。在施工时用污水或携带液将其带入井筒,自然选择进入高渗透层,形成暂时堵塞。随着时间延长,暂堵剂可在60℃以上被水逐渐溶解(冷水中溶解缓慢),12~24h地层渗透率逐渐恢复。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剂控制暂堵时间延长到2~3天,具体根据开井时间来定。  相似文献   

7.
王群 《内江科技》2014,(3):69-69
<正>樊151块是典型滩坝砂低渗透油藏,地层物性差,油水井投产时大多进行压裂改造,裂缝发育,平面矛盾突出,纵向上各小层渗透率级差大,层间差异大,注采调配难度大;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易水锁,致使油井大幅减产,开发效果变差,2013年,我们通过精细注采调配、油井酸化解堵、水井措施增注,实现了区块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为了补充地层能量,油田的开发必须注水。注水井调剖的目的是调整注水井吸水剖面结构,改善层内、层间矛盾,提高注水效率,这是油田高含水期实现控水稳油的重要手段。从注水井注入调剖剂,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注入水波及面积,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现代油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认识油藏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模拟和研究油藏的动态过程。与传统的油藏工程方法相比,具有考虑因素多,可以设计多种开发方案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范潇 《内江科技》2019,(4):26-28
稠油边水油藏由于边水水侵,蒸汽吞吐中后期严重影响注汽开发效果。封堵边水一般需要使用大剂量堵剂,采用常规泡沫体系堵调封堵强度弱且稳定性差,有效期短;采用有机类堵剂投入费用高,经济效益差。因此,需要研究低成本、封堵强度高、稳定好的堵剂体系。石油开发中心针对郑411、草104和草109等受边水推进影响严重的热采单元,研究了油藏水侵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堵剂体系实验优选,对堵剂的性能与封堵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保华等 《内江科技》2014,(2):57+59-57,59
<正>本文针对明一东块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吸水剖面极不均匀,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无效循环,区块主力层系进入高含水期的问题,采用DJ凝胶调驱、SP水膨体堵剂、酸性单液法调驱等整体调驱技术,使油井整体受效,达到了提高油藏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减缓油藏递减,改善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复杂断块油藏是我国一类重要的油藏类型,目前开发中主要问题是主力层采出程度较高,Ⅱ、Ⅲ类储层动用程度低,因此对注水井实施分层注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中渗复杂断块为例,分析了研究区近年来水井分注效果,认为采用封隔器分注效果不理想,封隔器平均有效期只有135天,频繁换封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还影响到了注水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堵剂挤堵原理,给出了堵剂的技术指标,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达到了降水增油的效果,为解决研究区频繁换封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宋运武  鲁飞  程刚 《内江科技》2014,35(8):28-28
濮城油田经过33年的开发已经进入"三高"开发阶段,注水目的层逐渐向低渗层、薄差层转移,延长分注管柱有效期是油田能够注好水、注够水以及实施稳油控水技术的前提和保障。由于井下套管内壁腐蚀产生沟槽点、腐蚀产物在套管内壁的附着、修井作业的钻铣刮磨等工序对套管内壁的伤害、钻塞后卡封段的水泥、堵剂的残留物等影响,存在封隔器密封性能和分注管柱有效期短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研制了双级密封管柱,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史庆轩 《内江科技》2010,31(4):99-99
台1区块属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3年后表现出注采比较高、采油速度低,区块整体开发效果较差。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注采比开展研究,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注采比界限,能够有效指导注水开发调整,提高油田水驱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4.
孤岛油田注聚区层内或层间非均质性严重,注聚过程中聚合物易沿高渗孔道窜进,使得部分注入井油压低,对应油井高见聚,严重影响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应用了复合段塞控水封窜技术,该技术研究出具有深部运移能力的有机冻胶堵剂和具有高悬浮性和一定强度的颗粒类堵剂,通过复合段塞注入的方式,提高调剖封窜效果,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孤岛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高渗透带和大孔道的形成是特高含水期储层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传统的笼统酸化作业中所用酸液在高渗透带或大孔道内无效循环,酸化效果不明显。采用暂堵酸化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矛盾,但油溶性暂堵材料显然不能满足特高含水期的酸化作业要求,将水溶性暂堵材料应用于酸化作业中,在现场应用取得成功,获得了较好的增液、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内江科技》2016,(8):29-31
渤海油田开展清污混注工作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清污混注室内评价技术在油田增产、产出污水有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对渤海油田清污混注室内评价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储层特性研究、注入水水质研究、注人水与储层流体的配伍性研究、注人水与储层岩石的配伍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胜坨油田T28断块3690井区储层纵向吸水差异较大,部分非主力层吸水状况差,动用程度低,注入水利用率低,水驱不均衡,注入压力高,常规堵调措施效果不理想。在对试验区进行潜力分析的基础上,优选两口注水井进行T型聚合物体系深部调驱,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大王北油田大37块为一个多薄层、低渗透油藏,储层连通性差、注采井距大、层间动用差异大,油藏采收率较低。本文通过对该块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分析,研究了整体加密的可行性及挖掘非主力层潜力,以进一步提高主力层采收率。2006年,该块共钻加密新井45口,新增产能11×10t,油藏采收率提高5.0%。  相似文献   

19.
<正>八面河油田稠油区块属于易出砂地层,在作业过程中存在堵塞、乳化、粘土膨胀,以及蒸汽吞吐后采收率和回采水率较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出了化学预处理地层技术,该技术从油层伤害机理入手,将清洗液解堵与薄膜扩展剂两者综合运用,既可以降低注汽启动压力、提高采收率和回采水率,又可以保护油层、延长防砂有效期,提高了热采效果。  相似文献   

20.
注水合格率是保证油田开发效果、衡量注水质量的指标。通过加强注水井的日常管理,是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实现“注够水、注好水”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分析分层注水合格率影响因素入手,重点对分层异常注水井出现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到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分层注水井受地层吸水能力发生变化、井下管柱故障、水嘴刺大、水嘴堵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影响,并对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杯同时对其它影响注水合格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