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松树金龟子》选自法布尔的《昆虫世界》,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他用充满童趣的观察眼光,丰富精确的科学知识,再加上人生的真情体验,著成一部在世界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享有盛名的《昆虫世界》。他一生中的最大兴趣,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一、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达尔文赞扬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的确,法布尔挚爱着昆虫,他像一个对这世界充满好奇的大男孩,穷毕生之力,奔波于森林山野,数十年如一日,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松树金龟子》…  相似文献   

2.
1.单元组合式:由于本文在这一单元中是第三篇,师生通过对之前的《松鼠》、《松树金龟子》两篇文艺性说明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和学习要点。基于单元系统化比照阅读的需要,导语可如此设计:同学们,我们已经跟随布丰和法布尔先生观察了围绕着松树生活的两种小动物“松鼠”和“金龟子”,从中我们真切地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并不缺少精彩,缺少的只是你灵动的双眼。今天我们要跟随中国科普作家叶永烈去和国宝大熊猫交个朋友,去看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2.中心突出式:由于本文说明的对象与中心是国宝大熊猫,所以在导语上如果能直接点…  相似文献   

3.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  相似文献   

4.
《蝉》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它科学而又具体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在语言上有着明显的特点,即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既生动风趣,又准确平实。  相似文献   

5.
徐溪 《语文学习》2021,(3):41-45
法国作家罗斯丹评价法布尔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美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文学家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语文教学中,教师多侧重于其“文学家”的视角,关注《昆虫记》的文学意味,引导学生欣赏与学习法布尔拟人的笔法、诙谐的语言和故事性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6.
赵莉 《学周刊C版》2010,(9):114-11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教学要落实“让学生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目标。这篇课文是叙事写人的文章,通过记叙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执着痴迷是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蔡蔚 《山东教育》2010,(7):69-69
今天教学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这是一篇介绍法布尔从小就喜爱昆虫的文章,从文章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近乎痴迷的爱恋。  相似文献   

8.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文章生动、形象,小学生学习起来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9.
今天教学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这是一篇介绍法布尔从小就喜爱昆虫的文章,从文章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近乎痴迷的爱恋。也许是孩子们都喜爱昆虫的缘故;也许是为了配合教材的缘故,孩子们正在阅读《昆虫记》这本著作;  相似文献   

10.
文若 《初中生之友》2014,(10):60-61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主要著作之一,也叫《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世界》。这是法布尔一生对昆虫(当中几册也描述了蜘蛛)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晶。数十年间.作者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中选取一些种类进行观察,如蜜蜂、蚂蚁、蟋蟀、圣甲虫、金龟子、蝉等,  相似文献   

11.
流苏,原本指装在车马、楼台、帐幕等上面的穗状饰物,主要起装饰作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松树金龟子》一文中,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也提到流苏,那么他所说的流苏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何作用?许多老师和同学在阅读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A、B案对比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蜜蜂》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辨认方向能力的科学小品文。作者法布尔以第一人称来写,叙述条理清楚,情节完整,使整个事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教学本文,一般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对法布尔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感受法布尔喜爱昆虫、执着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品质。然而在当今语用教学的大背景下,仅把对人物形象的探讨作为惟一的追求目标显然已经是不适合并单一化了。笔者最近又教学此文,从语用的角度对教材重新作了解读,分别从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设计与教学,课堂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的老科普作家贾祖璋撰写的一篇诗文并茂,婀娜多姿的通俗科学小品文,构思独特,别有新意,结构严谨。教学这篇科学小品,可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本文说明事物条理性强和用文艺笔法去描绘事物的写作方法上,安排两课时。  相似文献   

15.
杨明泉 《文教资料》2007,(13):152-153
一、教学总体设想《绿色蝈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以反映自然界的内容为主题,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世界进行的科学探索,这些内容都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其中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把文学与科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描绘出一个丰富而奇妙的昆虫世界”。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记叙文。它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这两件事充分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也是文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陈张燕 《教书育人》2014,(12):67-68
《麇鹿》是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如果在教学时仅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着手,学生能条理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是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笔者结合文章体裁的特点,尝试从“故事味”、“文学味”、“神秘味”三个角度人手,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安排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三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观察小动物、描写小动物。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整体把握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一、从养护入手,培养观察习惯学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学生们了解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痴迷昆虫的故事。我便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去捕捉一些小昆虫,或者购买一只小动物,进行饲养。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听同事上公开课《绿色蝈蝈》,她的课堂导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上课她先请同学们猜了两个谜语:“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不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语一出。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答:“蜘蛛,大象。”教师又接着发问:“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猜出来的?”生答:根据谜语中讲的事物特点及平时的观察。教师顺势引入新课,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一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这样的导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更为接下来的教学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选编了两篇观察描写动物的好文章,一篇是中国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趣》,一篇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绿色蝈蝈》,同样是写小动物,观察的出发点、方法不一样,因而描写对象呈现的情态也大不一样。《童趣》记述作者小时候观察小动物,得到了很多乐趣。他看到夏天的蚊子很多,聚在一起发出雷鸣般的叫声,“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里这么一想,果然眼前出现成百上千只鹤在空中飞舞的情景。他还在蚊帐中用蚊香熏蚊子,蚊子飞着叫着,聚集到蚊帐的顶部,“作青云白鹤观”,“鹤唳云端”,真是美极了!很明显,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