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肌 肉急性损伤后 ,两三天内局部红、肿、热、痛 ,出现相应肢体的功能障碍 ,血肿或皮下瘀血。出血较多时 ,血可顺肌纤维或纤维间隙下流至较远的组织 ,如股二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损伤会使跟腱、踝关节附近出现大片瘀斑。如果肌肉完全断裂或部分断裂 ,在局部肿胀消退后 ,可出现局部凹陷、收缩性隆起及局部裂隙。肌肉损伤后怎么办?关键在于及时处理 ,处理得当与否对以后影响重大。首先 ,应进行冷敷加压包扎。这样可减少局部出血和血肿的形成 ,切忌按摩。如果血肿已经形成且肿块较大 ,宜作小切口引流 ,也可用粗针头穿刺 ,将瘀血排出 ,再用弹性绷…  相似文献   

2.
骨骼肌损伤后修复的组织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同不方式引起骨骼肌损伤后的恢复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结果为无论是由挤压伤、过渡负荷、拉伤、挫伤等引起骨骼肌的急性损伤 ,其炎症细胞反应过程差异很小 ,修复愈合过程基本是一样的[1- 17] 。1 骨骼肌的正常结构骨骼肌 (skeletalmuscle)是个运动器官 ,由肌腹 (belly)和肌腱 (tendon)两部分组成。肌腹是肌肉的中间部分 ,主要由骨骼肌纤维 (skeletalmus clefiber)构成 ,每条肌纤维表面包绕着的薄层结缔组织 ,称肌内膜 (endomysium ) ,肌内膜与肌纤维之间有基膜。数条或十数条…  相似文献   

3.
股后肌群是指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总称。损伤多见于跑、跳及跨栏运动员,当进行踏跳, 摆腿,后蹬技术动作练习及伸展练习时容易损伤。股后肌群损伤有准备活动不充分、疲劳、天气寒冷、肌肉力量不足及柔韧性差等原因。损伤机制有主动用力拉伤和被动拉伤两种。受伤急性期均有肿胀、压痛、屈膝抗阻痛及功能障碍等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损伤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仅有少数肌纤维损伤, 而其周围的筋膜完好无损,在抗阻力下测试有局部疼痛,在开始24 小时内可能有轻度肿胀与皮下溢血。一般治疗1周后即可进行训练,二级有较多数量的肌纤维断裂,筋膜有撕裂,运动员可感到“啪”一下拉断的感觉。三级则肌纤维完全断裂,这种损伤需要手术治疗。田径运动员股后肌群的二级损伤较为常见,由于不需要住院进行治疗康复,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熟悉股后肌群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措施,对伤后保持身体机能、早日恢复训练、防止再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腰背肌劳损原因 腰背肌劳损,又称腰背肌筋膜炎、肌纤维炎、肌肉风湿症、腰肌微细损伤。田径运动员腰背肌劳损原因甚 多,如疲劳积累,微细损伤,肌张力增高,维生素E缺乏,脊柱结构与力学发生矛盾等,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腰部扭伤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伤未痊愈又参加运动;或大运动量训练后,疲劳未消除,肌肉机能未恢复,又参加腰部负荷很大的训练;或腰肌力量薄弱,过多进行大强度的腰部活动等都可引起本病。  相似文献   

5.
一、肌肉拉伤是怎样的损伤加速跑途中突然“啪”的声响后肌肉随之产生剧烈的疼痛,脚自然抬起不敢着地,这是很典型的肌肉拉伤案例。肌肉拉伤也是田径运动员最为多见的损伤。所谓肌肉拉伤,既运动员自身感觉到了响声并伴有肌纤维断裂现象。一般肌肉本身全部断裂的重症并不多,只是由无数个肌纤维构成  相似文献   

6.
1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 ,则收缩力量相应增强。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是由于肌纤维增粗、肌凝蛋白含量增加、肌毛细血管网增多、结缔组织增厚、肌糖元增加等因素造成的。2 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大、频率高 ,则肌肉产生的力量也大 ;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 ,参与收缩肌纤维数量增多 ,则力量就增大 ;改善主动肌和协同肌、对抗肌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对抗肌的放松能力是影响力量的重要因素。3 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一般分为快肌纤维、慢肌纤维和中间型纤维三种类型。肌肉中不同类型肌纤维…  相似文献   

7.
大鼠骨骼肌模拟急性拉伤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里  陆爱云 《体育科学》1999,19(6):59-65
根据现有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即:拉伤前肌肉的机能水平低,拉伤过程中肌肉为静息状态、拉伸速率慢、拉伸幅度大等,结合运动实践,复制了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并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肌肉在收缩状态下拉伤(离心工作),能够影响肌肉中肌纤维与肌鞘(结缔组织)受损比例,结缔组织受损明显增加。2)肌肉的拉伸速率快,为300%的肌纤维长度/s,明显优于其它学者的模型(6.8%~68%)肌纤维长度/s),更好地模拟运动实践中肌肉急性拉伤的状况(400%肌纤维长度/s)。3)肌肉拉伸时的幅度小,为其肌腹长度的24%,在肌肉正常生理运动范围之内;这样不仅符合运动实践中肌肉离心收缩幅度小的特点,而且在模型中也避免了肌肉邻近关节受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模型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简介人类骨骼肌的局部疲劳可由持续的肌肉活动引起,而且伴有运动能力下降和肌肉局部疼痛。显然,局部疲劳可以通过肌电信号的功率谱分析而测出。伴随疲劳而出现的肌电图低频功率成分的增加被认为主要是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减慢所致。现已发现肌肉局部缺血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可以降低肌纤维膜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这样,功率谱的改变可以解释为肌膜功能下降的征兆,即可能是由收缩过程中发生在肌膜上的  相似文献   

9.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运动创伤的机理 运动创伤按解剖病理可分为两类:肌肉韧带损伤与关节损伤。1、肌肉、韧带损伤。急性损伤有肌肉、韧带断裂等;慢性损伤包括肌肉筋膜炎、韧带止点损伤等。肌肉主动强烈的收缩或被动过度的拉长所造成的肌肉细微损伤或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称为肌肉拉伤。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率较高。韧带是连接关节相邻两骨之间或软骨之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或膜,  相似文献   

10.
对小鼠骨骼肌代偿性肥大时肌纤维数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切除小鼠右腿的用腓肠肌,6个月后,与左腿相比,右腿的比目鱼肌和趾肌发生显著的代偿性肥大。但是,左、右两腿的比目鱼肌或趾肌的肌纤维总数没有区别,说明肌肉代偿性肥大时,没有发生肌纤维增殖。  相似文献   

11.
白冰 《冰雪运动》2015,(6):19-24
运用表面肌电和摄影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对我国不同运动等级的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平衡训练及肌肉的肌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平衡训练中对身体姿态的有效调整与控制,有赖于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贡献率和协调有序的工作。虽然不同等级运动员在平衡动作控制模式和肌肉工作顺序上有所差异,但主要工作肌群趋于相同。健将级运动员之所以能对身体姿态实现高效调整与控制,不仅在于工作肌群的贡献度较高、能调动更多的肌肉参与到肌肉控制中,还在于双侧肌肉群的协调发力。而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由于还缺乏更好地控制肌肉的能力,致使在运动中出现了肌肉有效电活动过高或不足的状况,不仅平衡感和稳定性差、对身体平衡姿态控制不足,而且也缺乏对失衡动作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急性腰扭伤是青壮年常见的腰部软组织拉、捩伤。一般是由几个人抬重物时动作不协调,或突然失足没有思想准备,或猛然提起重物时姿势不正确,或训练比赛前腰部肌肉未充分活动开引起,使肌肉、筋膜、韧带甚至椎间小关节受到过度牵拉、扭转而致伤。肌肉损伤多在其起止点或肌筋膜受牵拉部位,韧带的损伤可以是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典型的症状是伤后腰部立即出现剧烈疼痛,肌肉高度痉挛呈板状僵硬,严重者倒下不能翻身,疼痛特点为持续性,活动时加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一)力量素质力量是在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肌肉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方面:(1)肌肉横断面的大小。肌肉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也愈大。体育锻炼可使肌肉横断面增大,这是由于肌纤维增粗造成的。肌纤维增粗是由于肌凝蛋白质含量增加、肌毛细血管网增多、肌结缔组织增厚、肌糖元和酶的含量增加所致。(2)神经系统的调  相似文献   

14.
急性腰扭伤是运动员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多在腰部过度负重、身体体态不正常、体位骤然改变时或腰部肌肉受凉后发生。本文以骶棘肌损伤为例加以说明。 当脊柱屈曲时,两旁伸肌(特别是骶棘肌)的张力增大以抵抗重力作用和维持躯干位置,这时若腰肌负重过大,易使肌纤维撕裂。临床表现为:腰部出现剧烈疼  相似文献   

15.
一、肌肉拉伤的原因在全速疾跑时,大腿后群肌肉和小腿的肌肉产生剧烈的疼痛,无法继续跑进,即所谓的肌肉拉伤。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中,发生肌肉拉伤最多的是短跑。容易产生肌肉拉伤的季节则是春秋之初和季节变化的时节。容易拉伤的肌肉:短跑是大腿后群肌肉;中常跑则是小腿后群肌肉。肌肉拉伤的感觉,宛如肌肉断了一样,实际上则是极少的一部分或局部拉伤。大腿后群肌肉拉伤,是田径运动中发生最多的运动损伤。拉伤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肌肉做猛烈的收缩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而使肌肉发生损伤。运动医学认为:肌肉主动收缩时发生的肌肉拉伤叫“主动拉伤”,主动拉伤主要是肌纤维缩短时发生的,受伤时原动肌或协同肌都可能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运动性肌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雌激素在对抗肌纤维损伤方面的潜在性保护作用.已经证实雌激素在保护心肌上有强的抗氧化能力,但还不清楚在骨骼肌方面是否也有抗氧化的保护作用.在人和大鼠研究中,离心和耐力运动后雌性的肌酸激酶活性要低于雄性.因为肌酸激酶通常作为肌损伤的间接指标,这就提示雌性的肌肉可能损伤较少.然而,这些发现可能反映了雌激素的膜的稳定性效应,一些研究表明在损伤性记录中雄性和雌性肌肉无组织学差异.最近研究表明雌激素在肌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中有作用.笔者回顾了肌损伤和修复的过程,探讨了雌激素在这些过程和肌损伤中的可能的效应和潜在的作用.提出了肌损伤和修复的可能模型.  相似文献   

17.
1972年戈立克应用针刺活检技术,对48名不同运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与26名无训练者的股外肌和三角肌中肌纤维类型的横向比较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股外肌中慢肌纤维的百分组成占优势。嗣后,在杰出的长距离跑、自行车、划船以及越野滑雪等项目运动员的股外肌、腓肠肌或肱三头肌中慢肌纤维的百分率较高,短跑、跳跃和举重运动员的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的百分率较高。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了运动员的主要肌群中两类肌纤维的配布与运动项目特点有明显的依从关系。由此引起了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肌纤维配布是先天遗传的,还是由于长时间专项训练所产生  相似文献   

18.
在负荷状态下肌肉等长、等张收缩声谱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肌肉收缩滑动学说,当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间产生滑动摩擦。那么肌纤维相互滑动运动是否产生肌声,肌声与负载量、运动状态、速度等方面存在何种关系已引起关注。作者用声学法研究肱二头肌在负荷下等长、等张收缩、揭示其发声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上腹部(腹直肌)肌肉肌电变化特点,找出肌电变化的一般规律,减少训练调控过程中的盲目性,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和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右侧和左侧(腹)肌肉的肌电图,观察分析肌肉肌电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仰卧起坐运动中左右腹直肌的积分肌电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左腹直肌积分肌电大于右腹直肌积分肌电,左右腹直肌的振幅、肌电均方根均无显著性差异。在仰卧起坐运动过程中左腹直肌的收缩强度较大,左腹直肌比右腹直肌先进入疲劳,左右腹直肌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放电频率同步化程度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阔筋膜张肌肌肉筋膜炎在运动创伤或一般骨伤科门诊并非少见,尤以长跑、中长跑、跨栏和蛙泳运动员发病较多,迄今未得到足够重视。有关运动创伤和骨伤科等方面的书籍及文献也很少记载。阔筋膜张肌肌肉筋膜炎与腰背肌肉筋膜炎属同类性质的病症,有的文献也称肌纤维织炎、肌筋膜炎、肌肉风湿痛、肌肉劳损和风湿痹症等,均属同病异名。阔筋膜张肌肌肉筋膜炎是一个独立的病症,其特点是臀部、大腿及膝关节外侧呈放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