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7、8期《问题与讨论》专栏,觉得问题设计有挑战性。对于肖老师的《到底选哪一个》(以下简称“肖文”)一文中关于计算容器体积的两种观点,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容器的体积应是容积的2倍(选c)。理由是:其一,因为“肖文”中陈述的是“从圆柱形的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7、8期刊登的《到底选哪一个》一文,笔者也想就文中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题目中,挖出来的圆锥形孔与圆柱在形状上等底等高,这点是显而易见的。此容器的容积等于这个圆锥形孔的体积,也是无异议的。争议的焦点在对容器(即挖孔以后的物体)体积的认识上,选“3倍”的理由是:这个容器的体积是指圆柱的体积;选“2倍”的理由是:这个容器的体积应指此圆柱除去圆锥形孔外的体积部分。到底应该选哪一个呢?笔者认为,应该选后者。因为,体积的概念表述得很明确: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也就是说体积应指“…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7、8期肖老师的《到底选哪一个》一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选d(3倍)。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里的“空间”,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低,他们只能考虑到物体的轮廓线所勾画的范围。因此,对于物体的里面是什么,是空心还是实心,可以不必追究。也就是说,我们默认它是实心的。比如说,求长方体纸盒的体积,我们不研究这个纸盒里面的知识,而是求纸盒所圈出的空间大小,即长方体体积。如果联系“物体的体积是物体所能排出水的体积”,我们默认纸盒放在水里不会往里面渗水,此时排出的水的体积是…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7、8期的《到底选哪一个》一文,笔者认为,该文中引用的两种不同观点,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认为容器的体积不包括其容积而后者认为容器的体积应该包括其容积。笔者认为,容器的体积应包括其容积,也就是说一个容器的体积是由制成该容器所用的材料的体积  相似文献   

5.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7、8期上刊登的《到底选哪一个》一文,笔者认为选“c”是正确的。对于这道题,容器的容积是挖去的圆锥部分的体积,也就是原圆柱体积的13,这是没有争议的,争议的焦点是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多少。在小学课本中提到容器,大多是计算容器的容积而很少计算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圆柱形的物体中,挖去一个圆锥形的孔(圆锥的顶点在圆柱底面的圆心上,圆锥的底面与圆柱的底面一样大)成一个容器,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容积的()。a×b×c2倍d3倍我们几位老师对于哪个答案正确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选c,有人认为应该选d。选d的理由是:所谓物体的体积就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圆柱形的物体中挖去一个圆锥形的孔后所成的容器,这个容器的外形还是一个圆柱形,要求这个容器的体积就是求圆柱的体积,这个容器的容积就是挖去的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所以选d。选c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7.
题 如图所示,一个“T”形物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完全浸入水中,它的上部分的体积为V1,高度为h1,它的下表面深度为H0;下部分的体积为V2,高度为h2,与容器底部密合,求这个“T”形物体受到的浮力.  相似文献   

8.
学习《质量和密度》一章时,因为有关《体积》的知识,只在小学高年级的算术课里简单地介绍了一点,然后要到高中立体几何中才全面研究.这样,初中物理需要用到的体积知识,在同学头脑里便十分贫乏,甚至一片空白.因此,抽出一个课时。补上《体积》这一课十分必要。怎样补上《体积》这一课呢?一、首先认识体积概念和它的单位从观察不同的物体占有空间的情形出发,如一条木凳和一张木桌、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占有空间的多少不同.于是,人们把物体占有空间的多少叫做物体的体积.注意,容器的容积是指容器能够容纳液体的体积,实际上也…  相似文献   

9.
例题某同学在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将一个空心金属球放入一个足够大的盛满水的容器中.当球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它体积的1/3;将球空心部分注入5×10-5m3的水时,球恰好悬浮在水中,球内水的体积是球空心部分体积的2/3;将球空心部分注满水,球沉入容器底.取g=10N/kg,求:  相似文献   

10.
题目 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3,质量之比为3:4,求它们的密度之比。 对于这类比值问题,常规的解法是采用等量代换方法,把一个量换成另一个量的倍数,然后根据相关公式进行求解,如本题的解法为  相似文献   

11.
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或容量。很明显,容积和体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但是体积和容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是:1.意义不同。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指容器(箱子、仓库、油桶等)的内部体积。2.测量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要从物体的外面去测量。例如求木箱子的体积就要从外面去量出长、宽、高的长度。计算容积或容量,由于容器有一定的厚度,要从容器里面去测量。例如,求木箱子的容积或容量,要从内部量出长、宽、高的长度。3.计算单位不同…  相似文献   

12.
“能称出体积的大小吗?”“能。”这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发明”。笔者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时,临近下课,同学们都能熟练地利用体积计算公式求出有关长方体的体积。有位同学突然问:“像土豆这样的物体的体积又该怎样求呢?”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提问,并顺势说:“那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使用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处问题。一、笔误在《物理》第二册(必修)第八页倒数第二行带点的字:“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其中“和体积”三个字下面忘记加点,变成了“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再如第32页图11—20氧气分子的速率公布图例说明中有:“蓝柱的高度表是在0℃时的速率在相应数值范围内的分子数所占的百分比”这句话,而在图中所用的不是蓝柱,而是用红柱来表示,以上两处是否为笔误,抑或印刷错误,不得而知。二、重复修辞在《物理》第二册(必修)第16页练习六的第(3)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上先后登载多篇有关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求物体对容器底部压力或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文章。但是仔细看后,不禁大失所望。为了避免给初中物理竞赛辅导造成混乱,实有必要加以说明。为说明之方便现选摘如下两例。 1有一质量为 m、半径为 r、体积为 V的半球形物体,浸没在盛水容器底部,如图 1所示,半球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水深为 H。试求该半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如图 2所示,一个高为 h、底面积为 S、体积为 V的圆台状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圆台上表面距液面深度为 h′,试求圆台体所受浮…  相似文献   

15.
读了《湖南教育》1990年第10期第62页《体积大还是容积大》,对作者的结论:“学生在课堂上答体积大于容积的说法是不全面的,老师满意地点头也是不应该的”,本人表示赞同。但对该文通过实验而得出的“空心物体的体积只指‘实体部分’所占的空间”,“对于‘同一空心物体’来讲,它的体积与容积的关系有三种情形:a.相等;b.容积要大;c.体积要大”却不敢苟同。该文把物体分为“实心物体”和“空心物体”来研究同一物体的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是不科学的,其实验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故根据实验而得出的结论亦是片面的。我认为,封闭的空心物体的体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理科月刊》1997年4月号(供初二年级使用)35页,发表赵国臣、张友金两位老师的《应理解中的V排》一文.文中在谈到当物体下沉到容器底部且与容器底接触的三种情况时指出:若物体的下表面有部分与容器底密合(即两者之间没有液体),其余部分与容器底之间有液体,如图1(即原文图2)中的物体A、B、C,此种情况下,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应等于图中画斜线部分的物体的体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欠妥,有值得商榷之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将上述说法引伸为:这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就等于图中画斜线部分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我们…  相似文献   

17.
某市1997年物理中考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长l=20cm的长方体物体,弹簧秤的示数为F_1=27N,在物体下方放一装有水的容器,容器的横截面积S_2(壁厚不计)是物体横截面积S_1的3倍.当物体有2/5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_2=23N.求:(1)该物体的密度;(2)物体未放入水中与物体有2/5的体积浸入水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差.(g取10N/kg)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今年第4期《如何解答液面升降问题》一文,给出了应用“变化前后水槽底部受到的压力不变”来迅速、准确判断液面升降的方法.但这一方法有一个限制条件:“变化前后直壁容器中物体的总重力不变”,即只适用于水槽这样的容器,而对于其他形状的容器,如水杯状的圆台容器,就不适用,因为圆台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并不等于容器中物体的总重力.运用下面介绍的移动法,同样能迅速、准确地判断液面的升降,却不受容器形状的限制. 例题将一个实心铁球A和一个密度小于水的木球B放在一个小盒中,再将小盒放在底小口大的水桶中,小盒漂浮在…  相似文献   

19.
片段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说说怎样求它们的体积;接着往正方体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是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最后一课时,教材特别从生活出发,选取西红柿来做例子,使学生知道在求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可以用“排水法”来测量。教材在测量西红柿的体积时用量杯先装一些水,再将西红柿放入水中。从图中我们可看出西红柿是浸没在水中的,并且教材在图下而还用红字提醒学生:西红柿的体积就是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