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对于“几时差几分”这样的时刻,学生经常会读错。如何提高学生读“接近整时”时刻的正确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创设情境,化曲为直呈现时针轨迹1.初读几时几分图1展示了小明的日常生活。教师依次出示前3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小明什么时刻在干什么。学生观察发现:小明7时起床,7时10分吃早饭,7时30分到学校上学。  相似文献   

2.
冯桂群 《江西教育》2007,(20):39-40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共同探究认识几时几分 1.认识5时10分. 师:要知道是几时几分,必须认真观察时针与分针!(板书:时分)让我们一起来观察钟面:短的这根针叫时针,长的叫分针.从12起,时针刚刚走过了几大格?是几时多?(板书:时针走过了( )大格,是( )时多)同桌互说,指名说:时针走过了5大格,是5时多.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听课时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开始教学很顺利,但在按教材上的编排总结出了“钟表上时针刚走过数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的方法后,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读“时、分”时反而显得迟疑、犹豫,思维极不顺畅。原因何在?学生说:“课本上说,‘时针刚走过数几……就读几时几分’。可例2中的题目很多就不是这样。如第四小题,钟面上表示的是8时55分,时针根本不是‘刚’走过数8,而是已走过很长时间,且将要指向数9,这怎么能说时针‘刚’走过8?”在这里,一个“刚”字,把学…  相似文献   

4.
下图是某地5月30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某地5月30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 3.几时到几时的气温升得最快?几时到几时的气温降得最快?  相似文献   

5.
正读出"几时差几分"是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每届学生的错误率总是居高不下。许多教师把错误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学生"看错时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看错时针"?"看错时针"的背后会不会藏着其他原因?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分析,追根溯源。一、问题再现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是某考察队在 1 2月 2 2日观测到的太阳高度变化曲线。据此回答 1~ 3题。1 该考察队所在的地理纬度为A .4 0°SB .2 3°2 6′SC .66°3 4′SD .73°2 6′S2 当该地太阳高度最大时 ,正好?..  相似文献   

7.
漫话冬至     
今年12月21日是冬至,你是否知道动作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又是怎么回事? 南北回归线是什么意思 咱们居住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的轨道平面始终有一个66°34′的夹角,所以,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旋转.这意味着,地球有时是北半球倾向太阳,有时又是南半球倾向太阳,因此,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南北移动.“夏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在北纬23°26′的纬线上.过了夏至,太阳光逐渐南移,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在此过程中,当太阳光直射赤道的那一天便是“秋分”日.  相似文献   

8.
1.whattime与whenwhattime与when都可以表示“什么时候”。前者所表示的时间比较精确,指“几点钟”、“几时几分”;后者所表示时间范围较广,有时也可以指“几点钟”、“几时几分”,用来代替whattime。如:Whattime(或When)doesyourmothergotowork?你母亲什么时候去上班?Whenwillhecomeback?他什么时候回来?此外,whattime还可以用作名词,在句中作主语或介词宾语。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1~12页。【教学过程】一、激疑导入,引发冲突师:(课件出示7:55的钟面)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吗?生:8:55。生:7:55。师:有的说是7:55,有的说是8:55,这一时刻到底是几时几分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认识钟面上的时间。(板书:认识几时几分)二、自主探究,独立导学1.教学例3。出示导学单:(1)怎样来确定课本第11  相似文献   

10.
例一:苏教版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绿洲”指什么?生:沙漠中为什么会有绿洲呢?生:绿洲美吗?……师:问题就提到这儿,提得非常好。老师现在检查你们生字的预习情况。(接下来教师沿着教案一步一步地教)例二:人教版第八册《太阳》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吗?生:太阳有多大?生:太阳离我们有多远?生:太阳的温度有多高?生:太阳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板书。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读一读书。(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指着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在教师近乎标准的答案下,学生们相互补…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时,常见以下试题,同学们解答时不知如何下手?现分析如下。题目:直线a与b是夹角为60°的两条异面直线,过空间一点P作与a、b都成60°角的直线有几条?解:过空间任意一点P作a、b的平行线a′、b′,a′、b′确定的平面为,所求即为过点P与a′、b′都成60°的直线,如图:①当所求直线与a′、b′共面时,  相似文献   

12.
小刘 《湖南教育》2003,(13):47-47
怪现状一:“课题”漫天飞当前,在中小学教师中流行一种课题研究热。笔者在一所较大规模的小学主抓教学工作。上面的领导要求我校教师人人有课题。这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如果说以学校为单位,搞个把两个课题,相信联系一些专家,抽调几个精干的教师,还是可行的,也是可以搞出点名堂的。但是,人人搞课题,这与大跃进时家家户户大炼钢有什么区别?为了完成任务,没办法,学校只好请一些专家来讲学,然收效不大。“专家”自有其称为“专家”的理由,但是,他们中有几人亲临过教学第一线?他们几时同中小学教师有过“亲密接触”?笔者也有幸聆听过几次专家讲…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资源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如何让学校充满生命的活力?如何继续保持住自己的优势让学校可持续发展?作为能动的"人"的教师无疑是这种竞争的关键,因为教师既关键地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实际质量和长远效果,又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因此我们各级领导要重视教师的成长,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在听课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探索,因此求教与同行及专家。 1.时刻的读法教过三年级《时分的认识》这节课的老师肯定知道,教材中时刻的读法是读作几时几分,如8时15分,2时等。但我在听课中发现学生习惯读作几点几分,如8点15分,2点等。上课的老师经常提醒学生要读作“几时几分”,但学生似乎很不习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们的教育有很多问题。比如,现在社会上对教育是重视还是不重视?教师是不是弱势群体?高三、大四的学生中哪部分人去做教师?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是不是也开始影响到了学校?今天我们教师的素养如何?他们了解世界在发生着怎样日新月异的变化吗?一名教师可以教几门学科吗?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我们究竟了解学生吗?是不是像人们形容的那样,幼儿园的孩子在  相似文献   

16.
一题一议     
[题目一] 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1时30分从乙地(150°W、60°N)处起飞时太阳正好在地平线上,飞机朝正西飞,到达甲地(150°E、60°N)时看见太阳又在地平线附近。请问飞机飞行时间有多长:  相似文献   

17.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引导:同学们,天上有几个太阳?对呀,天上有一个太阳,那四个太阳是怎么回事呢?(板书:18四个太阳)(学生齐读两遍)面对“四个太阳”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问题记在读书卡上的“我的问题”栏里。然后,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有“四个太阳”的神奇世界,共同解决我们的问题。读书卡课题:四个太阳摇摇摇摇时间:问题提出者我的问题我的想法我的收获过渡:同学们填好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四个太阳是怎么一回事。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郾听课文录音。2郾听完录音,你知道课文的内容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一、提出探究问题师: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带来温暖。每当你看到太阳时,是否为它的神秘而提出过疑问?这节课就来学习、研究有关太阳的内容。关于太阳,你想提出哪些疑问?(评:从学生常见的太阳入手,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既符合学生实际,也符合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生: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生:太阳离我们有多远?生:太阳有多大?生:太阳上有什么?生:太阳上面温度有多高?生: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动物和植物将会怎样?生:太阳黑子是什么东西?……二、自主探究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我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太阳的温度;二是太阳的大小;三是太…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都听说过后羿射日的传说吧,传说的真假,我们无从考证,可是有的时候,我们的太阳公公旁边的确会同时出现几个“同胞兄弟”,这是什么原因呢?1933年8月24日上午9时45分,在我国四川省峨眉山的上空,出现了一种奇异的景象,太阳的左面和右面,又出现了一个太阳,令游人惊奇不已。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