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探讨教育人性化时,学术界多从教育反人性化的视角透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忽略对教育反人性化概念本身的深层剖析,混淆了其与教育非人性化和教育弱人性化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利用目的-手段范畴,来揭示、澄清教育反人性化、教育非人性化与教育弱人性化的内涵、界限及其关系。教育反人性化的本质是"驯化"的教育,即背离人性的教育;教育非人性化的本质是"物化"的教育,即脱离人性的教育;教育弱人性化的本质是"异化"的教育,即偏离人性的教育。因此,教育应当脱离"驯化"的羁绊,逃避"物化"的罗网,摆脱"异化"的藩篱,从而走向本真、圆融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本义在于基于人性,顺应人性,并以提升人性为目的。然而,在今天教育被日益技术化、理性化、功利化的情况下,倡导人性化教育是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性化教育的实施应以科学的人性观为基础,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教育人性化是当前社会积极号召和倡导的新方向,文章通过对人性的定义和内容引申出教育人性化提出的必然性,通过对教师素养的阐述和强调学生作为主体意识的培养。指出教育人性化是教育发展探索道路上积极的、必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教育是以人性为出发点的教育,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教育理念等均建立在人性基础上,并按照"人性化"的特点设计的教育,学校教育无一不是为了促进人成长和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冯丹丹  宫亚凤 《教师》2010,(26):19-19
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人性管理的应用不断普及和深入.人性管理是管理理论到实践的回归.在教育管理中实行人性化,是当今教育的时代发展之必然。本文从人性的本质、教育人性管理的意义、内容、实施等几方面阐述了教育管理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人性管理的应用不断普及和深入,人性管理是管理理论到实践的回归,在教育管理中实行人性化,是当今教育的时代发展之必然.本文从人性的本质、教育人性管理的意义、内容、实施等几方面阐述了教育管理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的异化和物化压抑和扭曲人性,消解人的总体价值。根据马克思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性化的总体化实践必须全面考察教育人性化在社会历史、个体存在、辩证关系、文化逻辑等方面的总体化条件和过程,通过教育劳动、教育行动、教育互动、教育活动等形式,总体化生成、创造、构建和超越人性价值和意义,培养多向度的、健全的、自由的总体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理论是人性化教育理论的基础。当前,在学校教育中实施人性化教育不但十分必要,而且极其具有现实意义。文中拟从现代社会发展、教育自身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入手来论证实施人性化教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人性化高等教育是一种契合人性发展轨道,不断建构、完善人性,促成个体潜能最大化释放的教育。人性化高等教育的功能,强调人性化高等教育在发掘大学生的潜能、充分建构和完善人性、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实现其个体价值以及实现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和社会调适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性化高等教育应该坚持民主平等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开放评价原则、个性化原则和终身化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化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要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要求,也要体现对师生个体价值及人格尊严的尊重,也是对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对个性充分发展的重视.提出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要建立在人性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在树立"以人为本"、柔性管理、民主管理的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和实施科学的人性化大学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内涵作了阐释,指出人文精神的重塑须加强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2.
论人性与人性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具有客体性、整体性、主体性、生成性、智能性、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等共性,每个人还有自己的个性。可是我们的当代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不理解人的、片面割裂的、强迫压制的、“复制”守成的、机械识记的、理性独尊的、模式单一的教育,总之是缺乏人性的教育。我们急切地呼唤洞悉人性的、全面和谐的、“太极推手式”的、创新超越的、滋养智慧的,灵活多样的人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是人类文化史上备受关注常说常新的话题,但奇怪的是,每一次“关怀”都是从强调人性的某一特性出发,而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今天的人文关怀应该避免再走“关怀—异化”的老路,融合正反双方的积极因素,创设更新更高的“合题”,以为人性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真正做到从整体性上去关怀人类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是人类文化史上备受关注常说常新的话题,但奇怪的是,每一次"关怀"都是从强调人性的某一特性出发,而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今天的人文关怀应该避免再走"关怀-异化"的老路,融合正反双方的积极因素,创设要新更高的"合题"以为人性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真正做到从整体性上去关怀人类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园与人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园是人性的外在延伸,人性包含着对自然的超越和回归,因此家园也包含了与自然的隔离和通达,家是一种覆盖与遮蔽,而园是家与自然之间半开放的过渡;家园是人性需要的外在物化,家园为我们提供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庇护,而现代家园正在剥离家园的精神层面;家园一方面是对自然的超越,同时又呼唤着对自然的回归,“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正是仰望星空与立足于大地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数学的人文特性与数学教师的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质。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对当今数学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人文素质在教学实际中有其外显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学习、反思、实践不断提高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医学人文教育主要是帮助医学生树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学理念,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陶冶医德情感和人文素养、培养临床社会交往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医学人文学科建设与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应顺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遵循医学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与医学人文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与早期现代新儒家相比,熊十力的人性说自成一家。他不仅将人性限定在本体论的范围内,认为人性是至善的,而且将宋儒的气质之性剥离出人性的讨论范围,认为在作为人类生理构造方面,气质的通塞程度决定了道德品质的先天差异。虽然气质的阻塞会妨碍天性的显发,但是通过"保任萌蘖"、"推扩天性"的修养功夫,人类也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知识、能力;第二层次,情感、意志、心理品质;第三层次,思想、道德、信念。多年来,高等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深刻教训也促使我们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才能解决当前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欧洲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将人性作为理解人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根本原则。从人的理性出发,充分肯定人的地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倡言自由和幸福,是这一时期人的哲学理论的根本主张。通过倡导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最后走向自我,是这一时期人学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