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B2.0技术的革新发展,使以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的普及应用,将社交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其中,大学生群体利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的频率和时间不断增加和延长,手机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了进一步调查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状况,分析研究"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本文以大连市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及相关的资料整理,旨在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出现问题给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当前社交媒体中的重要用户,中国网民当中有大部分就是大学生群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交媒体不仅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生当中流行的应用工具,使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生活影响.本文通过对比QQ空间与新浪微博两个比较典型的社交媒体,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对河南省大学生幸福感影响进行探讨.使用探究对比两个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关系,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引导大学生该如何正确的使用社交媒体,通过社交媒体来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黄含韵  夏晓草 《现代传播》2023,(11):141-153
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N=4865),全面呈现中国居民社交媒体使用与沉迷现状,并从社会心理、角色和情绪三方面探讨中国居民的社交媒体沉迷特征。研究发现,18—39岁的中青年是社交媒体的中坚用户,也是社交媒体沉迷的高发人群。调查参与者中42.1%可被界定为社交媒体沉迷者。性别和家庭月收入对社交媒体沉迷没有显著影响。重度使用微信、微博、B站、抖音/快手的用户容易沉迷于社交媒体,但个体的社交网络规模则对沉迷无显著预测力。与非沉迷者相比,沉迷者更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他们喜欢拖延,并热衷于进行社会比较。社交媒体沉迷者虽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更多的积极情绪,但却在社会生活和朋友圈中感受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4.
《传媒》2014,(18)
正一场数字革命正风起云涌。每一天,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四大门户网站信息更新超过10000条,QQ空间上传图片超过2亿张,百度的网络搜索量高达50亿次,上亿的中国人使用腾讯的社交应用软件"微信"。互联网正在从根本上重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数字革命成为我们媒体出版人面临的重大拐点。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互联网更多表现为消费者驱动的形态,然而,随着互联网更深入地渗透各个行业,这一现状将发生改变。对于媒体出版人来说,互联网所指代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2):70-74
情感化表达正在成为社交媒体主流叙事方式之一,探索社交媒体情感化表达的传播效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认识这一传播策略,为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给予依据。本研究以微信公众号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及回归模型等方法逐步深入,发现仅情感化表达的正文对点赞量有显著作用,诉诸情感只能在情感上获取更多认同;标题情感化表达既不能扩大传播范围也不能提升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6.
传媒微博     
《新闻记者》2012,(7):95-96
@北大新媒体:【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交媒体】1.中国人显然是社交媒体控,其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2.QQ空间的用户数量最多,达到4.8亿人;3.模仿国外网站的情况明显,如百度模仿谷歌,人人和开心模仿Facebook,新浪微博模仿Twitter,优酷模仿YouTube等。  相似文献   

7.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命题。但在新的媒体中,传播学的重要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微信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网络社交自媒体之一,其议程设置与引导不同于大众传播媒体,也不同于微博、QQ等其他网络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本文以姚贝娜事件为例,讨论公众微信议程设置的特点及模式。本文认为,公众微信中议程设置有极端性、魔弹扩散性、斗争性、隐蔽性多点触发的特点。并勾勒了公众微信议程设置模式图。  相似文献   

8.
丁晓洋 《青年记者》2016,(15):38-39
当今社会各类社交媒体层出不穷,用户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国内外目前比较大的社交媒体有微信、微博、陌陌、知乎、Facebook、Twitter、Snapchat、Instagram等。在许多国家,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和动因会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他们的基本价值观不同。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与法国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得到普及和应用,加之社交媒体软件的创新与改革,微信作为新时代的新型社交工具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研究当代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情况,分析探讨了在校园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如何进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现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社交媒体,微博、脸书、啪啪、豆瓣等社交媒体网站和手机应用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在如此形势下,我们的大众图书策划方式必须有所改变,才能适应图书市场的变化。首先变化的就是选题的来源。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社交媒体本身就是选题的来源。社交媒体使潜在读者群更加集中起来,除了论坛,还有微博、博客、QQ群、微信群、豆瓣小站等。潜在读者围绕一个共同话题开始讨论,编辑就可以在其中捕捉到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依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主要是获取最新资讯、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图片、看视频、听音乐。随着大学生接触社交媒体的时间增长,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女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男生;大二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大三学生;城市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作为个人媒体, 包括 QQ、 微博、 微信等平台, 具有内容简短、 传播信息即时、 操作方式便捷多样等特点. 近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 自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媒体应用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 大学生是自媒体使用的集中人群, 大学生的自媒体使用的特点及内在的心理因素, 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及个体重塑方面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3.
微信的出现,将传统的通信和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融合。本文以"微信"为研究对象,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进行研究。根据对17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动机是获取信息、消遣娱乐和获得参与感。其中,获取信息是使用微信最主要的动机。通过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研究,对微信及其相类似的社交APP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微信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社交媒体之一,随着大量的内容生产和信息创造,越来越多用户将微信视为日常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之一.随着大量信息的涌入和输出,用户无法对自身与他人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维护.因此,在处理和分享信息过程中,用户需花费更多精力来处理信息,甚至出现了从社交媒体中退缩的倾向.社交媒体倦怠成为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兴 《青年记者》2020,(11):28-29
当前,以微信和QQ等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媒介,也成为职场中工作联系的重要方式.即时通信工具在工作中的广泛使用,一方面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合理使用微信和QQ等社交媒体可以提高幸福感;①另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毫无节制地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微信,可能不利于个人隐私保护,②使得个体成为“微信工作群奴”.③可见,微信和QQ等即时通信工具就像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工作和生活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闫海波 《青年记者》2016,(11):122-123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普及,使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社交媒体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身处高校中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增加了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传媒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以微博、微信、QQ社交平台、今日头条为主的移动传媒成为社会信息、新闻资讯、视频节目传播的主要渠道,信息受众的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已经最大程度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以高度的信息交互性、新闻畅享性赢得用户的青睐。鉴于此,本文以"微信"为例,就微信公共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展开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20,(10):22-31
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用户在不同平台之间迁徙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种行为大多被归因于"社交媒体倦怠"(social media fatigue)。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改变了以社交倦怠为原因导向的研究思路,对基于程度差异的消极使用行为和基于个体差异的特定用户群体展开研究,以QQ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究青年用户社交媒体迁徙行为背后的动因。研究发现,"身份转换"成为用户迁出QQ空间的主要原因,"旧内容"与"新关系"的交错互嵌导致隐私边界模糊、交流语境坍塌,并最终引发社交媒体迁徙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分析高校图书馆用户对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需求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微信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媒体,图书推荐是用户评价度最高的微信阅读推广类型,阅读服务是用户需求度最高的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类型;用户的性别、学科背景和年级对需求存在显著影响。文章建议:建设以微信、微博为主的阅读推广平台,加强社交媒体阅读服务,积极开展推广活动,提供差异化的阅读推广服务,强化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2):51-55
本文基于景观社会的视角,从人的需求层次出发提出用户对媒介使用的度暇依赖、社交依赖和阅读依赖,以微信朋友圈、通讯录、公共账号为例研究社交媒体与人之间的深度交互与伴随式传播,最后分析社交媒体使用依赖对出版转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