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的个性品质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 所以,要想做一个学生信任的、崇拜的好教师,要想增强和提高自己的施教效果,只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基础,用自己的良好个性品质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施教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素质教育对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改革课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其中教师素质尤为重要.在教师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核心,它直接影响教师潜能发挥,影响学生素质培养。根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学生观、教育教学的自信心、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交往能力与组织活动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道德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又是道德素质的核心。教育家丰子恺指出:“圆满的人格好比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足,鼎必然立不成。”怎样才能树起学生的人格之鼎呢?我认为:教师良好个性品质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实践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具有导向性,而学生具有强力的模仿性。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  相似文献   

4.
孟宪乐 《天中学刊》1999,14(3):96-97
心理素质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动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质和能力等心理因素的总和。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是其思维水准、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等诸多因素的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当代教师良好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它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机智赖以产生的基础,能帮助教师避免教育失误,减少挫折感的产生,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和诱导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相似的、健康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刘秀玲 《考试周刊》2011,(86):71-7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作者认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优化课堂结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改革课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其中教师素质尤为重要。在教师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核心,它直接影响教师潜能发挥,影响学生素质培养。根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学生观;教育教学的自信心;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交往能力与组织活动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个性素质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品格形成及人格塑造。在分析教师个性素质的内容、要求、特征及其功能的基础上 ,提出了塑造教师良好个性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同伴交往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湘荷 《中学教育》2002,(10):19-20,18
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是一种重要的素质,也是形成其他各种素质的心理基础。个性的发展是指个性品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包括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发扬和消极个性品质的矫正、克服。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不仅是德育的直接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严玉萍 《教育探索》2008,(7):99-100
有效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有效教师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能力、教师的个人品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有效教师的个性品质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成学生发展和学业进步的重要因素。有效教师的个性品质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其生理和心理品质,如善良、机智、热情、幽默等;二是与工作相关的品质,如知识丰富、教学能力强、体谅学生等。  相似文献   

10.
教师素质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对于良好教师素质的构成,是中外教育学者研究广泛的一个领域。我们认为,教师素质应该由以下方面构成:(一)正确的教育观念;(二)良好的个性品质;(三)高尚的职业道德;(四)深厚的知识基础;(五)较高的教学能力;(六)适宜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关键 ,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表现在思想上热爱教师职业 ,行动上做好本职工作 ,尊重学生 ,加强自我修养及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4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个性品质的形成既有先天的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就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语文老师的言行品质。语文老师的言行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和冲击所形成的教育力量,是教科书、道德说教和规章制度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不同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个性.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只有个性方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相似文献   

14.
李敬 《辅导员》2011,(15):41
关爱是幸福,沟通是快乐,平等是境界,理解是追求,而重要的心理关怀是"爱",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理解的教育艺术。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要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特长,使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动力。这些都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关键,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表现在思想上热爱教师职业,行动上做好本职工作,尊重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及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4方面。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职业品质决定着教育的效果与成败。教师良好的职业品质必须是热爱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具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和良好的个性修养。这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职业品质。  相似文献   

17.
杜洋 《华章》2011,(19)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素质是人才质量保证的根本.21世纪信息化社会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所有高校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前的专业学习、在职期间的学习提高和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基本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品质,可以说,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必要条件。教师的个性及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思想、行为加以模仿,并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品德。一个有良好人格品质的教师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友好相处,能对学生心灵深处的喜悦、烦恼、疑惑及时察觉,并对他们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从而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赢得学生的信任。反之,一个性格暴躁…  相似文献   

19.
教师成长与教师教育——对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成长与教师教育紧密相连。教师需要不断接受教育 ,这是教师职业的根本特性所决定的。教师成长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其趋势是形成职业素质结构。教师职业素质构成有其独特性 ,同时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规律性。教师教育应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来源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自身的素质、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等直接影响到孩子个性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