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宗旨即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学创新教育活动课正是循着这一原则进行的有益尝试。从引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系统的、灵活多样的创新教育活动课实施方法的导入,旨在把学生的创新兴趣转为自觉要求,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2.
王辉 《湖北教育》2000,(11):44-45
一、活动设计,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教师备课时必须把握住活动课特点,将教学原则“活”化为教学行为。这就要求做到:活动课的设计思路要以学生现实的需要和兴趣为依据,以留给学生创造空间为目的。如体育活动课《巧用小垫子》一  相似文献   

3.
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 ,活动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活动课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 ,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更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要以兴趣为源头 ,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例如 ,在教学《发挥你的想象》活动时 ,我先在黑板正中画了一个圆 ,然后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 :什么物体是圆形的 ?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 ,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举起了小手。结果学生说出了球、茶壶、花瓶、灯笼、苹果…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而活动课的开展又给创新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动课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而体育教学由自身的特点决定,它与活动又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教育在教学中的体现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立足于日常的教学;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学习;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任颖 《青海教育》2002,(11):30-3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根据这一理解,历史课作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就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那么,历史教学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一、激发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动机学习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历…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中增加了“数学活动课”这一内容。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广阔天地。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学生个体所掌握的知识,通过思维空间的拓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达到自觉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地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训练学生的思维;认真开展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内容辐射于多门学科.活动课是以活动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是活动课的实质和切入点,是活动课的灵魂;实践性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学生兴趣是活动课程的中心.两门学科都有共同目标: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进行语文创新教育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老师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只有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一、做好课前5分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二、设计精彩的导课,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多角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四、善用活动课培养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高中物理实际和创新教育的特点,论述了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创新能力、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重视图像图景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开展活动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课内创新教育实施策略与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和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外创新教育实施策略,以适应21世纪“学习”社会的需要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了解“现代物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化学活动课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化学活动课要明确培养目标,确立构建原则,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落实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体现在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专业课课程设计这一环节上统筹规划,有的放矢地安排设计计划,对真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建英 《考试周刊》2014,(15):173-173
创新能力是指孩子们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来的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仅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且是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在大力推进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活动小组为辅助,积极探究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兴趣入手和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感情沟通,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绘画实践中学到美术知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包括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本文从这三个要素入手就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活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综合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突出“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实践性、非学科性”五大课程特点。一、倡导“自主性”,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活动课教学要彻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一人堂”的陈旧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自主、主动地去探索,去认识某一个对自己来说尚属“新事物”的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活动课的…  相似文献   

15.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数和形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适当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思品教育。上述目标决定了数学活动课不是数学课教学的重复和延续,它与课堂教学各有侧重,却又密切配合、相辅相成。依据这些目标,再考虑活动的内容特点和该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每次活动的具体目标,就能使整个数学活动体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内在联系递进发展的系列。  相似文献   

16.
徐耘涛 《考试周刊》2011,(32):24-2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新课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通过活动课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宽,具有巩固、弥补、深化、提高的作用。活动课以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为前提,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中心,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的,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至关重要,我认为活动课应充分体现"活"与"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活动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拓宽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课.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胜心迫切,兴趣广泛,想象力丰富的特点,精心组织语文活动课,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志趣、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单抓课堂基础课教学,不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很难适应培养廿一世纪人才的需要.九四年秋,我接教六(2)班,这个班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动,思维活跃.我在抓好基础课教学的同时,设法上好语文活动课,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配合教学《穷人》一文,我设计了一节“作业设计评比”的活动课,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是:①教师参加设计评比,带头作示范性设计.②学生个人自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固然重要,但在语文活动课中结合专业特点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我们确立了语文活动课指导思想是: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营造专业文化氛围,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以市职业中专的幼师专业为试点,将幼师专业的培养目标分解,根据培养目标设计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数和形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适当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思品教育。上述目标决定了数学活动课不是数学课教学的重复和延续,它与课堂教学各有侧重,却又密切配合、相辅相成。依据这些目标,再考虑活动的内容特点和该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每次活动的具体目标,就能使整个数学活动体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内在联系递进发展的系列。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课作为高中学生的一门辅助学科,是学校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欣赏音乐是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因此音乐欣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措施是:从学生特点出发,培养音乐欣赏兴趣,推进教学民主,突出音乐课堂的和谐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加强创新思维培养,形成创新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