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茵小学”,一个有着美好象征意义的名字:一片在金色阳光照耀下的如茵草地。在这片草地上,有适宜的土壤、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小草尽情舒展她的绿意,花儿尽情绽放她的色彩,鸟儿尽情放开她的歌喉。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创建人文化校园,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能和谐发展,潜能都能充分开发,让每一位老师的生命价值都能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升华,让学校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人文化的校园,首先要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走进我们学校,目之所及,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受:以“梅、兰、竹、菊、荷”为主题建设的“暗香…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校长,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一位师生都能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欢乐和成功;师生结伴成长,大家对自己的学校都充满着一种感激之情,一种眷恋之情,让校园真正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刘昌芹 《天津教育》2014,(23):49-50
教育是神圣的精神事业,学校首先应努力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寄居地。只有提升了校园里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精神追求,学校才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是我校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4.
我校的校训是“以人为本,文化关怀”。在我的“字典”里,“文化”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人怎样生活就能成为怎样的人。我校的“文化管理”,坚持的正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生命性”原则。让每一位师生在校园里度过他一生中最美丽、最宝贵的生命时光,让他们的一辈子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从而取得最大的成功和幸福,这是办一所理想学校也是做一名真正的校长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5.
【校长档案】夏青峰,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小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他倡导要重视师生们在学校这段历程的生命质量,要让学校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有一个支持师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平台,有一个开放的视野与多元的文化,让每住师生都能够热爱学校、向往学校、留恋学校,享受学校带给他的一切,享受在学校中的生命时光。  相似文献   

6.
林慧敏 《江苏教育》2007,(19):15-16
学校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是教师智慧绽放的殿堂。校长不仅要关注师生生命的成长,还要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提供并创造最富生命力的发展路径。因此,营造最优美的校园和最和谐的人际环境,让教师充满师爱,学生学会关爱.家长懂得珍爱,让学校成为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之树永远长青,一直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2009年5月19日,朱永新教授来到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在听取了校长杨世臣的汇报后,欣然接受了金茵小学荣誉校长的聘书,并为该校题词“童心最美”——这是朱教授对金茵小学的高度评价,也包含了朱教授对金茵小学未来发展的希望。朱教授说,金菌小学要办成新教育的核心试验学校,要努力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8.
那薇 《下一代》2012,(4):14-19
“教育唯真,和美唯家”,把学校打造成一个温馨的家,相信是很多校长的梦想,也是我努力践行的“真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每一个家长都能收获教育的成果。让走进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在这所校园里,有一种力量在浸润自己,每一个人都那么舒展、快乐。”而这种力量,就是我要努力为之的“大气”所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校长,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一位师生都能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欢乐和成功;师生结伴成长,大家对自己的学校都充满着一种感激之情,一种眷恋之情,让校园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在校园里,人人都享受着一份爱。老师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有缺陷的,不带任何功利的色彩。师生是朋友,足知己,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融为一  相似文献   

10.
<正>"好学校应该更加重视人的感受,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校园里每一个人的幸福感。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能对学校充满留恋和不舍,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校园里开花。"这是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科大附中")王世东校长的筑梦自白和教育情怀,也是科大附中的教育价值追求。在一个炎热的午后,笔者一行走访了科大附中,在深入了解这所特色鲜明的学  相似文献   

11.
王梅 《辽宁教育》2008,(7):34-35
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渴望理想的教育,而理想的教育是要靠创办理想的学校来实现的。我认为,所谓理想的学校,就是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较高品位的学校。肖川教授说过:“学校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品位的学校应该是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因为它是能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让所有的教师体验到职业的内在尊严,  相似文献   

12.
仲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沈阳北郊的益民中学。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茵环抱的整齐教学楼、宿舍楼、宽阔的学校操场和现代化的语音教室、微机室、实验室。提起聂志才校长,无人不知其胸怀大志,才华横溢,誉满沈城教育界。他领导下的益民中学更是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和优秀集体;聂校长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沈阳市劳动模范。学校师生都称他是个“教育迷”。每天最早到学校,最晚离校,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他辛勤的足迹。校党委书记赵绵玉是个年富力强的办学好手,他与校长的工作配合,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他把思…  相似文献   

13.
“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思想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育质量。在追逐功利、心态浮躁的今天,一个好校长必须守土有责,守住学校的精神家园。第一、要守住自己的办学理想办什么样的学校是校长领导学校的首要问题。2004年,我受组织委托,负责筹办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在城区公办学校林立,学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办一所怎样的学校呢?我想,好学校首先是受老百姓欢迎的学校。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成一所民众欢迎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呢?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了“办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学校,让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4.
我校的校训是“以人为本,文化关怀”。在我的“字典”里“,文化”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人怎样生活就能成为怎样的人。我校的“文化管理”,坚持的正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生命性”原则。让每一位师生在校园里度过他一生中最美丽、最宝贵的生命时光,让他们的一辈子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从而取得最大的成功和幸福,这是办一所理想学校也是做一名真正的校长的根本追求。当然,我知道学校文化建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是一种“行动的哲学”,是一种细节文化“。人就是目的”是学校文化建设最为本质的内容。教育…  相似文献   

15.
园丁风采     
陈雪梅如今的她虽走上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校长岗位,但仍然保持着当年少先大队辅导员的本色。她的教学理念是“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她主张尊重每一位师生的自主发展,给他们提供一个创造和发展的平台。她正在领头进行“创新教育”、“经典诵读”等两个省级教科研课题和《网络时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国家级教科研课题实验。她的一篇德育论文获省级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学校实施文化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侧重体察师生的内心,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生命激情,使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师生的精神家园.学校在文化管理过程中要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树立"领导文化"旗帜 校长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往往决定了学校文化的整体要求、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其自身的品格、修养、风范也是师生的楷模.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认识程度有多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就有多高.校长要带头实践学校价值观,要为师生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对全体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师生树立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郭碧霞 《教育导刊》2004,(11):20-21
本围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从重实践、显特色、促发展“三方面展开论述,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师生的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活力教育旨在强调发展师生的潜在创造力,充分开发师生生命活力,实现师生自主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幸福者和幸福创造者的教育.因此,活力教育需要幸福校园,幸福校园更加呼唤活力教育.“经营活力教育,创建幸福学校”有两条主线:一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不仅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还给孩子一个幸福人生.二是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言宏 《教育》2007,(5S):50-53
变“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努力改善教和学的关系,努力改善领导与教师、教师和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为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构造和谐空间,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发展和竞争的舞台发生了变化,每所学校既面临着新挑战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以把校园建设成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为目标,坚持以师生为主体,以培育“决不放弃”精神为核心,通过构建竞争合作的学校文化,达到了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师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师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师生的目的,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