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糕;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已经打好了腹稿,可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俯拾皆是,分析起来,大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分析起来,大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学生们对口头表达不感兴趣;内心焦虑紧张;表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模式的采用。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呢?1、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教学中可采取创设情境、短剧表演、小组对话、讲故事、学唱英语歌曲等多样化的课内教学方法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不断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培养他们对口语表达的浓厚的兴趣。2、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和麦克科比认为在说话、朗读、口头语言的表达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事实也是如此。在课堂上,女生就声音的洪亮、语句的流畅、内容的准确上都优于男生。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男生的讲话很注重逻辑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学生心里想法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怎样才能搞好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这样抱怨:“某某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就是上课不举手,不喜欢发言。”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事半功倍。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教师本身必须业务精熟,拥有一口标准、流利、清晰、悦耳的口语,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是何等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容易使人乏味的英语听视课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一、中学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的挺不错,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分析起来.大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学生对口语不感兴趣、内心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学生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蒙古族学校依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这样抱怨:“某某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就是上课不举手,不喜欢发言。”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  相似文献   

9.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文写作是学生的一个大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关键。“课标”强调: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为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保护学生创作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有以下几个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学生心里想法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怎样才能搞好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呢?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翟晓飞 《新疆教育》2013,(7):152-153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谈谈幼儿师范口语教学中的“练”袁涤非幼儿师范学校开设的“教师口语”课,是一门以“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课程。但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仍然把这门课当作知识型的课来讲授,重理论讲授,轻学生技能训练。所以常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学生口...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但是口语交际没有引起部分语文教师的重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的教师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忽视学生的现场交流,甚至有的教师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作文课。还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到讲台前说一说口语交际的内容,很少安排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说话课。这些教学策略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直接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笔者通过对三到六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学习时存在以下现象。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只要学好课本知识就行,这种认识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很多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下来,并未真正理解;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语文很无趣,要背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5.
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构建快乐数学课堂的重要性。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避免学习中疲劳现象的产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才能达到"课开始,乐趣生;课进行,乐更浓;课结束,乐犹存"的效果。下面,  相似文献   

16.
一、随笔写作训练简单易学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每节课我会安排两三位学生做口语训练,讲讲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新闻轶事,或志趣爱好,或实训感言,或寝室琐事,讲完后要求部分同学评讲,也给学生有语言上的互动和碰撞机会.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作文作为一种工具,就是让学生能够找到一个表达自己个性爱好的的展示平台,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喜欢这个平台,一个学生如果对这个平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如饥似渴的钻研,就会专心致志地听讲,就会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其学习潜能就会充分地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7.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机械基础》这门课非常抽象,很难听懂,又是基础课中最关键的一科。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也许有人会说,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兴趣浓得很,用得着培养吗?其实,这很多都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兴趣却并不在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不在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上,  相似文献   

19.
王秋芳 《新疆教育》2013,(9):135-136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学生心里想法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怎样才能搞好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一、心动——开启学生情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开启学生的情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激趣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播放歌曲《英雄赞歌》。教学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可采取激情导入,唤醒学生的兴趣: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童年,它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那里有山、有水、有白云。童年就像一段浓缩的历史,记录着我们儿时的酸甜苦辣;童年就像一个沉淀的童话,充满了奇特的想象。那鲁迅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