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隋红  王凯冰 《成人教育》2011,31(5):96-97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医学反思性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研究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培养反思意识、撰写教学感想、分析典型案例、收集反馈信息、交流反思策略是医学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反思性教学:步骤与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理解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如果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行为成为一种反思性的实践,那么也就意味着教师变革传统的课程实践模式,成为反思性的课程实践者。这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但是,反思性教学毕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怎样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有一般的步骤可以遵循,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创造性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3.
浅谈反思性教学中的个体反思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反思性教学对促进教师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扩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策略和方法很多,有个体反思、群体反思和综合反思等。反思性教学中的个体反思策略具体为: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注重案例的剖析和研究;增强课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再现教学过程,提升反思水平;实施学生反馈,拓宽反思渠道;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反思资源;依托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只有教师个体反思意识的充分激活、反思策略的灵活运用,才能提高反思性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反思性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给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文章从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反思的内容和过程,反思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揭示了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11):7-8
文章立足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和学生的反思主体地位,从反思性教学开展的意义、反思性教学开展策略以及反思性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其中,反思性教学开展策略包括落实集体教研,进行合作反思;开展听课活动,获取间接经验两点。反思性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策略包括加强课堂观察,落实学生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学业数据;开展调查活动,明晰学生需要三点。  相似文献   

6.
对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学反思的特征与本质、教学反思的过程与策略,以及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教学反思和反思性教学对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近几年不断提高,各院校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教师能力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仍存在很多不足,为此提出反思性教学理论下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的培养策略。反思性教学理论着眼于教学实践方面,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从而改进教学实践。依托反思性教学理论,对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从教师的反思意识、正确的反思方法、加强反思性培训和反思与实践相结合等几个方面,对高职教师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策略,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徐勰 《教育探索》2005,(1):118-119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和反思,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具有鲜明的理论基础、特点以及巨大的优势,反思性教学是提高外语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进行教学应注重教学反思,并注意掌握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反思性教学伴随世界性教育改革和实践兴起,是当代教育职业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学行动研究和对教学"合理性"的追求.实施反思性教学要明确反思内容,了解反思的基本类型,掌握必要的反思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反思性教学不仅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活动的审视与分析过程,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提升反思性教学能力的策略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要深入剖析制约反思性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二是要灵活运用反思性教学的相关方法,根据反思的时机和对象合理选择教学日志反思法、观察反思法、叙事反思法、合作反思法等;三是要实施反思性教学能力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质量提高有赖于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持续有效的教学反思是实现途径之一。实践中高校教师对于"为什么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等教学反思的动力及内涵问题的认识仍徘徊不前,阻碍着教学反思活动切实有效地开展。因此,应针对如何培育高校教师教学反思长效机制进行探讨和思考,以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达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教学反思是指教学主体审慎地分析、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或麻烦,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语文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的反思及语文教学过程的反思。语文教师教学反思从时间维度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河教学后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是在每一学期开学时进行的反思,是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进行一次"定位",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及时、自动地对每一节历史课的具体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又分为"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课余反思"三个方面,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是反思的重要部分;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本期历史教学行为进行"扬弃"总结,做到既"扬"其长处,又"弃"之糟粕。如此反思才能使教学经验择优化、理论化,才能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个体和组织机构是教学反思的两个方面,在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中,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从教师个体和组织机构两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师反思质量,促进教师发展。在教师个体方面:要重构教育教学及反思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丰富日常教学反思内容,重视教学反思中的情感体验,积极交流教学反思成果。在组织机构方面:要革新教研组功能,营造教研组反思氛围;建设学习型组织,将学校打造为支持教师反思的最佳场所;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结合实际为教师反思提供支持;创新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陈庚 《成才之路》2020,(5):86-87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以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要反思教学观念,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反思学习方法,反思教学效果,以反思促教改,以教改提效益,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批判性教学反思中成长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学生的反馈、同事的评价和理论文献的解读中对自己的信念、知识、教学实践及其背景进行审视。然而,并非所有的反思都是批判性的,只有当反思关注教育权利的分配并从更广泛的视角审视各种教学假定、实践及其背景时才成为批判性反思。教师反思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撰写教学日志、建立档案袋、对话和阅读。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处于更多的理性自我控制之下,摆脱外在无形有形的束缚,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王倩 《学科教育》2013,(4):91-96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这个问题目前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从杜威的经验观来看,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主动和被动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由此给予有机体各种刺激,使有机体在实践中获得反思,建构经验。观照中国汉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发现,教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实践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优秀教师以此为参照,激励学生也积极地展开自觉的实践和反思,创造自己的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为反思的魅力所吸引,投身于“教学相长”的情境中,这也就是理想的“乐学”境界。  相似文献   

18.
胡金生  李博 《教育科学》2007,23(2):40-43
教学反思本质上是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求真与求善的统一。教学反思应该重视情感目标的达成,解决“愿不愿”反思的问题。情感成分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具有动力性、预防性、自我完善等功能。情感卷入程度是划分教学反思水平的重要依据。笔者还结合对教师职业内疚的调查提供了一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高中语文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成本的书采有效培养他们的反思力:在书册阅读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反思精神,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为书册阅读反思、在书册阅读中反思、对书册阅读反思采实施:  相似文献   

20.
Team teaching is advocated in education to offer students multiple explanations to complex concepts and to improve teacher development. However, team teaching is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 staff cost due to the increased amount of teachers involved.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eam teaching can be conducted in a cheap way by including novice teaching assistants in the lectures and train them ‘on the job’. Additionally, novice assistants cause reflection on action and prevent a mechanization of the course. The authors use Brookfield’s four lenses to reflect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am teaching in a Swedish undergraduate course on software modeling over three years, involving 3 teachers and collecting evaluation data from close to 400 students. The reflection shows that team teaching can be used as a cost-effective way to introduce novice teachers to a cours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ceiving benefits from their participation in lectures and cours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