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因为月光,他刚好能看清房门底下的地方,于是他吹灭了蜡烛,拔出剑来站在那等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盯着那,脑袋里想着那条蛇可能会做什么。如果它从窗户进来,从身后爬到自己身上,用毒牙攻击自己,那该怎么办呢?或者,那条蛇要是先爬到衣柜上,然后再从上面下来呢?他正琢磨  相似文献   

2.
宋超 《同学少年》2010,(2):31-31
不知从何时起,校园边多了一个戏台。从下午开始传来阵阵鼓点和那富有韵味的长叹。那是婺剧,金华的地方戏。在我的印象里,它永远都像那相框中的老相片,由练功房中那一阵聚结着底气的拖腔和那听不懂的方言交汇而成。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何时起,校园边多了一个戏台。从下午开始传来阵阵鼓点和那富有韵味的长叹。那是婺剧,金华的地方戏。在我印象里,它永远都像那相框中的老相片,由练功房中那一阵聚结着底气的拖腔和那听不懂的方言交汇而成。  相似文献   

4.
《山的那一边》文中分明谈的是山与山之间的沟中的事情 ,但文题为何是《山的那一边》?对于这个问题 ,我想从两方面来谈。首先 ,“山的那一边” ,指的就是“山与山之间的沟中”。其一 ,从作者的陈述角度来看。作者陈芸芸在《我写〈山的那一边〉》中说 :“1988年9月 ,我们去二炮部队驻地青海某基地采访。车从西宁出发 ,要翻过大坂山 ,山的那一边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后来写题目时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山的那一边》。”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 ,作者之所以把文题定为《山的那一边》 ,就是由他所取的陈述角度决定的。其二 ,从“那”的指代作用来…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2006,(12):41-41
“没有了书,这个世界是一片荒芜。”——白朗宁如是说。我曾陶醉于华夏长久的文化之中;从那溯河而来,木铎声声的《诗经》,到那汨罗汀漫,兰佩芳华的《离骚》;从那恣意遨游神飞宇外的太白仙人,到那苍凉沉郁衰鬓孤老的少陵野老……我以为,我的身边一定是那百花争艳的繁花似锦,却不  相似文献   

6.
新年的曙光     
从遥远的地平线,从雪山的那一边,从大海的那一端,新年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新年的曙光把大地染红,把崭新的黎明照亮……  相似文献   

7.
齐山觅忠魂     
齐山距池州市不太远,从我住的石城宾馆驱车也就20分钟吧。从外边看上去,齐山不高,80多米的样子,既没有华山之险,也没有黄山之奇,作为山来说,也不过就是一般的山罢了,但是,从那书有“池阳胜境”四个大宇的匾额,并有四对威风凛凛的大石狮子守护的石牌坊走进去,才知齐山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那石洞、那云梯、那峡谷、那塔岩、那小路、那溪水,甚至那飘忽而来停落在半山腰的朵朵白云:甚至那太阳出来后还没化去的仍沾在叶片上的露珠;甚至那游人走近仍不飞去还站在枝头啼鸣  相似文献   

8.
玫瑰树     
这位老太太总是为她花园中那棵高大的玫瑰树感到骄傲,喜欢对人讲述它是怎样从一根插枝长大起来的,那插枝还是多年以前她刚结婚时从意大利带回来的。她和她丈夫正乘坐自己的四轮马车从罗马旅行归来。(那还是铁路出现之前的  相似文献   

9.
表述可以表述的一切了解可以了解的一切决定可以决定的一切达到可以达到的一切重复可以重复的一切结束可以结束的一切那无法表述的那无法了解的那无法决定的那无法达到的那无法重复的那无法结束的不要结束那无法结束的一切【解读】该诗是一首哲理诗 ,全诗三小节十三行 ,传递了作者珍贵的人生经验 ,表达了作者对美丽人生的哲学思考。全诗从内容上 ,可以从正面阐释和反面作答两个方面解读。第一小节 ,共有六句 ,从正面回答了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六种可以实现的现实。阅读这一小节要重点体会“可以”和“一切”反复运用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那洁白的粉笔之魂,从老师的手上飘飘洒洒,落在那苍苍的白发上,和那银丝融在一起;落在那整洁的衣服上,点缀出梨花般的诗意。我愿意献上一支粉笔屑的歌,向我的老师致意。  相似文献   

11.
牛年说牛     
从湛蓝的天空,俯视那一望无际的草原。青青草原上,几只牛正在吃草。 那不紧不慢的态度,那安详的状态,那美丽的睫毛,那一眨一眨的眼睛.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哦,我懂了,它向我们诉说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相似文献   

12.
秋的爱恋     
秋天像个淘气的顽童,也许你还没有感觉到它的到来,但是它冷不丁地从你的背后塞一朵菊花给你,你只有笑纳,惊讶地望着它跳动的背影渐渐远去。它是恶作剧的天才,不定哪天,拥上你的脖颈,吹上一口凉气,让你打个久违的寒颤,惊呼“真是个小淘气鬼!”在我看来,秋是任性的。它不管你是否愿意,是否乐意,都会给你盖上它那美妙的图章。你看那片叶子,那金黄的秋叶,从枝头跳跃着,落入大地的怀抱,那是它舞动的图章;你听那阵风,与那清清的流水一起,演奏着一曲清婉的歌,那是它绵长婉约的图章;你闻那稻香,从饱满的稻穗上飘过来,香透了整个季节,那是它飘逸灵动…  相似文献   

13.
秋景     
那一声声唧唧的知了叫声,已从树林里消失了;那一棵棵翠绿的树木,也换上了金黄色的睡衣;那呼呼的西风也匆匆赶到。这景象告诉我们,秋天已来临了。每当这秋天匆匆地赶来,那河边、那路旁,满树的枫叶  相似文献   

14.
催魂铃     
一百年前发明电话的那人,什么不好姓,偏偏姓"铃"(Alexander Bell),真是一大巧合。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高调,那频率,那  相似文献   

15.
游退思园     
江南古镇同里,景色迷人,吸引了不少游客。今天爸爸也带着我们全家去一睹那美丽的景色。从吴江驱车15分钟,就到了古镇的门口,才踏进大门,一种清新的气息就向你逼近,那白墙灰瓦、那小桥流水、那长长的青石板路、那屋檐下的灯笼……呵,好一幅古老的水乡景色图。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小鸟,从这棵树飞向那棵树,啼唱着。树林就是鸟儿栖息的空间。蜜蜂,从这朵花飞向那朵花,忙碌着。花丛就是小蜜蜂向往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秋景     
那一声声唧唧的知了叫声已从那树林里消失了,那一棵棵的翠绿树木,也换上了金黄色的睡衣,那呼呼的西风也匆匆赶到,这景象告诉我们秋天已来临了。  相似文献   

18.
奶奶的手     
秋风吹得那枯黄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我独自走在那萧条的林间小道上,走向那个属于奶奶的黄土堆……眼前闪现出奶奶那慈祥的面庞,耳边回荡着奶奶亲切的笑声,  相似文献   

19.
或许你的学习十分的忙碌,或许你对文学毫不感兴趣。但是,有一本书一定会让你着迷!你会从那诡秘的文字中,领悟出无限的悬疑,当你去读那一个个故事的时候,你会冒出一身冷汗,心里有无穷的惊讶,甚至胆战心惊。从那此起彼伏、曲曲折折的情节中,你虽然会感到不寒而栗,但文中的那一丝丝的声响都会犹在你耳旁,你会被卷入神秘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青春纪念册     
从我们带着天使的祝福降临人间的那刻起,我们的人生之旅也随之开启。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呀呀学语,我们走过了懵懂无知,我们从少年不识愁滋味走到了17岁那年的雨季。飞扬的青春,散发着花儿的芳香。青春的悸动,是那炫丽的彩虹;青春的张扬,是那明媚的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