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从理论上讲,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因子是气候、地貌、地形、土壤等,以及人为因素。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是自然因子(或立地因素),人为因素则是经营和丰产措施。它们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互相作用共同影响着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江丽芬 《科教文汇》2012,(26):102-102,104
自然地理是文科学生学习的难点,高考中易丢分;在复习自然地理时可以让学生以特征、成因为主线索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资源等方面整合知识,有助于简化记忆,并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拉萨市区周边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研究拉萨市区周边自然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土壤磷素的各种因子(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土壤结构、地形),并提出了相应改善土壤微量元素的措施,为当地农林牧业合理使用化肥及土壤改良尤其是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历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变迁,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在西藏地区,由于其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都不同于别的地区,简单地采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西藏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是不可行的;需要结合本地气候特征,对二十四节气在西藏地区的气候适应性进入比较分析,以更准确的反映西藏地区气候特征,指导农牧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自然生态区划及其大农业的发展(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界中的气候、土壤、水分、植物、动物等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大农业包括植物和动物生产.动植物依靠着一定的气候、土壤、水分而生活,反过来,气、土、水也受着生物特别是植物的影响.动物吃植物或草食动物,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地又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所以它们之间的相互生态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自然生态区划的目的就是根据  相似文献   

6.
王露  杨海龙  封志明  吕耀 《资源科学》2012,34(1):150-158
木薯是我国的非粮作物,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主要原料之一。广西是木薯的传统种植区域,随着木薯需求量持续增长,其种植潜力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重视。本文从广西木薯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土壤适宜性、地形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出发,较为系统地评估了广西木薯种植的自然适宜性和社会限制性,定量揭示了广西木薯种植的土地潜力、可能规模及其地域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木薯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地形条件,其次是土壤因素;若不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广西3/5的土地适宜木薯种植;但考虑到土地利用的社会限制性,广西适宜木薯种植的土地则只有115.5万hm2;与目前已种植木薯22.3万hm2相比,尚有约4倍的土地种植潜力;从地域格局看,广西未来木薯发展的重点将在柳州和来宾地区。  相似文献   

7.
土壤安全是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土壤系统认知, 关系到与粮食、纤维和淡水等相关的全球土壤资源利用与保育。土壤对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可持续性、气候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土壤相关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土壤安全也是一个多属性多指标的概念, 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变化), 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包括经济、社会、政策等)。文章在充分认知土壤安全概念以及分析我国土壤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土壤安全的宏观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土壤安全的概念与我国的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安全是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土壤系统认知,关系到与粮食、纤维和淡水等相关的全球土壤资源利用与保育。土壤对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可持续性、气候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土壤相关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土壤安全也是一个多属性多指标的概念,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变化),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包括经济、社会、政策等)。文章在充分认知土壤安全概念以及分析我国土壤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土壤安全的宏观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干旱气候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气候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气候资源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气候能源以及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自然能源,例如风能和太阳能等。水力资源是降水和地形相结合产生的一种能源,这种能源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也可以把它归入气候能源的范畴。另一类是与植物生长相结合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资源。每一种植物,每一个品种的生长都要求一定的气候条件。一定的气候条件的组合可以看成是进行种植业所必需的一种自然资源,我们把它叫做气候资源。当  相似文献   

10.
《自然》     
《科学中国人》2023,(6):38-43
光竞争驱动食草动物和养分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自然》封面:增加土壤养分或驱走绵羊这类放牧家畜会降低草地的植物多样性。《自然》杂志第7935期封面报道了植物物种对光的竞争是导致植物多样性降低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团队以德国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放置在近地面高度的灯抵消高大植物旺盛生长所产生的遮荫效应。他们发现,虽然增加养分和赶走食草动物会促进高大植物的生长,降低光照水平,减少多样性,但使用近地面光照或能抵消这些效应,从而有助维持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和家养食草动物都可以帮助保护草地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介绍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概况;基于植物选择策略,借鉴成功实践,选择西藏本土选育和引种成功的生态恢复植物22种;结合适生植物类型及其适应性特征分析,初步分区合理配置植物。所选择植物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均有成功实践,对生态恢复(造林绿化、防沙治沙、退化草原治理、退耕还林)建设具有科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末自然地理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清末是中国近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大量翻译和出版了外国自然地理学者,为中国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文分普通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和水文地理学4部分介绍了1876-1991年间出版的38部译著的基本情况,并简要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湘西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植物区系成分,现知维管束植物有205科(蕨类和拟蕨类 植物40科,裸子植物7科,被子植物158科),839属,约1961种(包括154变种)。其中,古  和原始的科、属不乏其代表。从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比较分析,该区具有我国15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的14个,表明了与世界各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程度。另一方面,该 地区的植物区系虽含有丰富的热带成分,但根据各类温带属占该区总属数的百分比以及分布于该地区的中国特有属中的木本属几乎所有都是落叶的乔木或灌木,该区的植物区系性质明显偏重于温带性质。而且,这种温带性质可能与该区的山体海拔高度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土辽冰阔,地形复杂,具备着各种气候条件,因此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单是木本植物就有5,000多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将近1,000多种。构成北半球主要森林树种中的松杉种植物,全世界约有30属,我国就有26属150种,其中有不少是我国的特产。我国的森林类型很多,有寒带针叶林、高山针叶林、温带夏绿林、暖温带夏绿林和常绦阔叶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雨林等。同一季节,在东北北部小兴安岭的原始林里,正当冰天雪地,林业工人正在紧张地伐木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多种植物气候生产力模型的基础上,选择利用修正后的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对左江上游流域植物气候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左江上游流域NPP受水热条件影响显著,不论是在地带分布还是季节变更,都表现出与气温、降水相一致的空间时间特征,但是由于人为因素和地形干扰,其空间布局也有自己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施光孚 《资源科学》1984,6(3):23-29
一、资源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综合影响,全国植被种类很多。东半部的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含常绿、落叶成分)、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和竹林;其它植被有灌丛、稀树灌丛草原、草甸、草原等。西部地区除针叶林外,大都属于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荒漠等植被类型。在植物资源中,全国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其中近200个属的植物为我国所特有,如银杉、水杉、金钱松、白豆  相似文献   

17.
张谊光 《资源科学》1985,7(3):60-67
青藏高原范围辽阔,东起横断山区,西抵喀喇昆仑,南至喜马拉雅,北达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东西宽2000公里,南北长约1300公里,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区域。 一、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几乎全年都是热源,源源不断地向大气输送热量。但它毕竟海拔高,空气干洁,保温效应差,形成独特的低中纬度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气候具有以下特点(表1): 1.太阳辐射强,年总辐射量为全国高值区; 2.年平均气温低,暖季温凉,积温少;  相似文献   

18.
土壤侵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可归结为两大类:即人为因素,指人类一系列违背自然规律的生产活动,往往成为引起土壤侵蚀的主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表组成物质、植被等方面,构成土壤侵蚀的背景条件,其中地表组成物质——土壤和基岩是侵蚀作用的对象。土壤特性对土壤侵蚀产生巨大影响,而土壤特性与基岩岩性密切相关,一个地区的土壤侵蚀状况常受到岩性的很大制约,这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尤为突出。本文拟举湖南  相似文献   

19.
<正>土壤在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及气候变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2013年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12月5日定为"世界土壤日"。同时,2015年还被定为"国际土壤年"。母质成分、地形条件、气候类型、植被覆盖等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的土壤,而土壤的颜色是最直观的表现。土壤所呈现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世界上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土壤颜色呢?又是什么"魔法"把土壤变出这么多颜色呢?  相似文献   

20.
郝文渊  郭健斌  张红锋 《科技风》2014,(17):196-196
依据自然地理学学科发展的特点、素质教育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必须对自然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结合西藏农业院校自然地理教学的实际。提出了改革的主要途径,即调整自然地理学部分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增加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强化教材建设;注重结合自然地理学学科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提高西藏农业院校自然地理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