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诞生了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马克思主义学说经过同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的激烈斗争,开始在工人运动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这一转折是多种原因促成的,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资本论》在各国工人阶级中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物质财富或一般意义上的财产及其归属,是私有制社会以后人类纷争的焦点。因而,与各种财产形式相关联的所有制问题,是人类经济思想史的中心议题,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任何学说一样,亦有一个发展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是他们经济思想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是理论的形成时期,以后是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时期。虽然,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著作中,他们的所有制理论尚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但是,已经提出了关于所有制范畴的一般原理。因此,探讨马克思早期的所有制理论的形成,不仅是开展所有制理论系列研究的基本前提,而且,对于当前加深所有制改革的认识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不言而喻,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理所当然地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在同各种假社会主义作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个斗争,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就已经出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发展过程。过去,人们对十月革命后的传播情况谈得比较多,而对于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则讲得比较少。笔者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该研究它从传入到播开的整个历史过程。这样,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的意义。 一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入和播开,是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必须放到整个国际环境和国内历史的长河中来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已经“披靡欧美”,振荡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当时的旧中国,却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正经历着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5.
价值学说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上有各式各样的价值学说,其中,劳动价值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因此,一切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推翻马克思主义,总是首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劳动价值学说。 回顾历史,围绕劳动价值学说的斗争已进行几个世纪了,直至今日斗争还在激烈地进行着。为此,我们系统地探讨劳动价值学说的由来与发展,对捍卫马克思主义、回击现代资产  相似文献   

6.
普列汉诺夫在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著作中,几乎都涉及了必然和自由的关系问题。他之所以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是当时思想理论战线上捍卫历史唯物主义斗争的需要。普列汉诺夫是在同俄国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合法马克思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的斗争中,来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与自由关系学说的。俄国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的始祖之—拉夫罗夫认为,人是自由的,历史是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一八五二年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讲到自己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时说:“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时候,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指出这一阶级的任务,并且证明当前的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这就不足为奇了”。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途程中,每前进一步,也同样要经过严重的斗争。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影响日益扩大,这就引起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极端恐惧和仇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洪水猛兽”、“邪说异端”,进行抵制、反对和攻击。于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反马  相似文献   

9.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一篇重要的纲领性文献,它发展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学说,是马克思同拉萨尔派机会主义进行斗争的产物。在今天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学习这一光辉文献,感到无比亲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尖锐指出:纲领草案不去揭露当时德意志帝国的阶级实质,不谈无产阶级应该用暴力革命摧毁德意志帝国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反而侈谈什么“用一切合法手段来争取自由国家和社会主义”,依靠当时的“国家帮助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合作社”。这完全是拉萨尔机会主义的陈词谰调。  相似文献   

10.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地指出:“在一切学校中,必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工人阶级的阶级观点(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群众观点和集体观点(同个人主义观点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11.
对教育价值的特点进行探讨,我们要从哲学上的价值论着手。 价值论,也称“价值哲学”,是关于“价值”的哲学学说。它企图把经济学、逻辑学、美学和伦理学等结合在一起(在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学说中,还企图把神学也结合进去)。价值论所要研究的中心概念是“价值”。它试图从总体上来把握价值的性质、分类、终极标准及价值同事物、实在之间的关系等等。人们对于价值论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和深入了,但是,作为价值论的一个分支或组成部分的教育价值,人们还研究得很不够。尤其是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战略和策略作为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介,作为引导实践的行动规律,历来为革命导师们所关注。革命和建设的战略和策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说,以往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研究中,对这方而的内容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今天,我们应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理论的研究,从而更为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战略和策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策略”。在这里,列宁已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理论和策略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不同层次结构的思想。在为马克思主义所下的定义中,列宁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各文明同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就是说,在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中,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人运动的理论,二是工人运动的纲领。列宁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时,除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部门结构)之外,还专门列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辩论和斗争,并战胜它们的历史.正如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时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同青年黑格尔派,同封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在这一时期里,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小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欧洲传播时,蒲鲁东主义已经象病毒一样在罗曼语地区蔓延起来。迄至巴黎公社时期,虽经反复斗争和在布鲁塞尔的“国际”代表大会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严厉批判,但蒲鲁东的思想在法国仍占据着广大地盘,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巴黎公社,也没能摆脱它的影响。作为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蒲鲁东主义为什么竟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着如此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阶级根源、政治形势、理论战线和经济政策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自一八四八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开创了一个时代以来,反倾向斗争就成了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和保持无产阶级政党路线的正确性而斗争的重要内容。所谓反倾向斗争,主要是指反对从“左”的方面或右的方面背离或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正确路线的错误倾向,属于党的思想政治斗争范畸。这种既反对“左”倾又反对右倾的反倾向斗争,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上从未间断过,并逐步形成为“两条战线斗争”的科学概念。两条战线斗争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反倾向斗争的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史清楚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它“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而围绕着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者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者进行激烈斗争的焦点。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能够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引导无产阶级从胜利走向胜利,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待马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长期曲折的革命斗争,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辛亥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怎样?人们对这方面的论述比较少。建国以来,一部分史学工作者曾进行过探讨,认为马克思主义早在辛亥革命以前就在革命党人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间开始介绍、研究和讨论。但是,当时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很肤浅,甚至附  相似文献   

18.
一在形成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的世界观方面,在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历史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任何历史课都能起这样的教育作用,只有能“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切实地学习祖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件,从而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的历史课才能起到这样的教育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认为“迄今存在过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历史的规律,这个规律在一切由彼此对抗的阶级构成的社会中发生作用。阶级斗争贯串着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来指导历史教学,历史课才能发挥教育作用,才能引导学生认识“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领导被压迫和被剥削的羣众去为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现象而斗争的阶级,是唯一  相似文献   

19.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同马克思主义的凶恶敌人杜林进行激烈斗争中写成的一部伟大著作。本书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真理问题是革命导师恩格斯根据当时反对杜林的斗争的需要而重点阐述的重要哲学问题之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了德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形势日趋高涨。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欧根·杜林纠集一伙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分子,插手德国社会民主党,竭力在工人阶级队伍中推销其假社会主义理论。杜林声称,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这种“新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的;而他的“新哲学体系”又是“清晰的和穷根究底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自发的农民战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这个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发生在1900年。这一年是戊戌变法(1898年)以后的两年,中日战争(1894年)以后的六年,中法战争(1885年)以后的十五年,太平天国革命(1850——64年)结束以后的三十六年,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的六十年。这个时期,从世界史发展的进程来说,资本主义已经进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夺取殖民地的巨大高潮,或者说分割世界的斗争,已经大体完成;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并且已经发生了为了世界的再分割而进行的战争。发生在十九世纪末叶的西美战争(1898年)正是这种性质的战争。西美战争是以美国的胜利而结束。在义和团革命爆发的两年前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取得了古巴、波多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