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是东晋的大诗人。他写的诗大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读来质朴自然,在中国诗坛上有着独  相似文献   

2.
戴渊之疑年     
《晋书》卷 6 9《戴若思传》云 :“王敦举兵 ,诏追若思还镇京都……寻而石头失守……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素忌之 ,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按 :戴若思本名渊 ,字若思 ,因名犯唐高祖李渊之讳 ,唐修《晋书》改以字行。据上引《晋书》本传文字 ,则唯知渊为王敦所害 ,其被害之年及得年多少均不知之。渊为东晋大臣 ,官至骠骑将军 ,享有重名 ,故《晋书》卷 6《元帝纪》不能不记其被害事 ,文曰 :“永昌元年……四月……丙子 ,骠骑将军、秣陵侯戴若思 ,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武城侯周为敦所害。”据此可知戴渊之死在永昌元年 (…  相似文献   

3.
尹玉珊 《广西教育》2011,(23):44-45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被欧阳修称为东晋唯一一篇值得称道的文章,在《晋书·陶渊明传》中,此篇也是陶渊明唯一被全文摘录之作。这说明无论是文人还是史家都认定此文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散文代表作,写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因此,又称为《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晋书·王羲之传》曾有记载:“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  相似文献   

5.
《晋书》撰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撰人名单 记载《晋书》编修人员情况的史料甚多,为便比勘讨论,兹汇录其要者如次: 1.《旧唐书·房玄龄传》:“寻有诏改撰《晋书》,于是奏请许敬宗、来济、陆元仕、刘子翼、令狐德棻、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等八人分功撰录。” 2.《旧唐书·令狐德棻传》:“寻有诏改撰《晋书》,当时同修一十八人,并推德棻为首,其体制多取决焉。”又《新唐书·令狐德棻传》:“令修晋家史,房玄龄奏起之(德棻  相似文献   

6.
《晋书》是记载西晋、东晋及十六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一百三十卷。其中本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年)开修,到二十二年成书。房玄龄以宰相身份监修,故题其名。修撰时主要以南齐臧荣绪《晋书》为蓝本,再参酌群书,综合编写而成。《晋书》的史料价值如何呢?王树民在《史部要籍解题》中认为:晋书实际上的修撰工作不过就臧氏书在形式上略加改订,至于史实内容则很少改进,甚  相似文献   

7.
(王述)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掷地。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又不得。嗔甚,掇内口中。啮破而吐之。——《晋书·王述传》  相似文献   

8.
束之高阁     
据《晋书·庾翼传》记载:东晋朝廷中深受皇帝宠爱的杜又、殷浩等高官,虽然官居显位,但实际上都是一些在皇帝面前摇旗呐喊、徒有虚名的人物。他们经常串通朝廷中的官员,搬弄是非,招摇撞骗,唆使下级  相似文献   

9.
答:解放以来出版的许多通史、专史、历史教材和通俗历史读物,多把东晋方面的全部军队统称北府兵。这是一种并不十分精确的说法。为了澄清可能引起的错解,首先应该明确“北府”和“北府兵”的含义。何谓北府?《世说新语·排调篇》刘孝标引《南徐州记》:“旧徐州都督以东为称,晋代南迁,徐州刺史王舒加北中郎将,北府之号自此始也。”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晋书·王恭传》条中也指出:“徐、兖二州都督例以此为号,故有北府之称。”按:东晋建都,以徐、兖二州为北大门,在这里设有都督、将军府,置兵  相似文献   

10.
历代都有图书亡佚,唐代《晋书》亡佚情况尤为突出。唐修《晋书》问世之前已有十八家晋书1存在,由于唐政府基本垄断史书的修撰工作,造成唐修一百三十卷的《晋书》出,而诸家之书皆废。诸家《晋书》亡佚的首要原因是官修史书在史学思想方面占有统治地位,并且官修史书在内容、体例、修撰人员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次,诸家《晋书》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其被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唐统治者没有采取强制手段,但它的修史行为体现了政治对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本意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引申为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的描述;《晋书·挚虞传》中有:"施之今日,则音韵和谐";古希腊哲人也曾有过生动的比喻:"音乐之和谐,乃五声七音之辅济,而非单调同声之专一."  相似文献   

12.
葛洪是晋朝道教名家,是子部名篇《抱朴子》和医学名著《肘后要急方》等经典古籍的作者。本文从《资治通鉴》、《晋书.惠帝记》和《晋书》的《张昌传》、《葛洪传》,还有《抱朴子外篇》中得到线索,得出葛洪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的结论。葛洪卒年,本文从其辞世的见证人邓岳入手,考证了邓岳任广州刺史的年月和其卒年,从而推证出葛洪卒年应为邓岳去世之前的东晋建元元年。  相似文献   

13.
高凤流麦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  相似文献   

14.
闻鸡起舞(励志型) <晋书·祖逖传>载:东晋祖逖与刘琨率部镇守雍丘.夜晚共被同寝.午夜,荒野中传来鸡鸣,祖逖闻后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即起身习武.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啼便起床舞剑.自此,"闻鸡起舞"便成为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图强的典故.  相似文献   

15.
王祥生活在汉末、曹魏和西晋初年,以孝知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现存有关王祥生平系年的资料为唐修《晋书》王祥本传与裴松之注《三国志.吕虔传》引王隐《晋书》。两者记述的王祥生卒年时间与年龄并不相同,《晋书》王祥本传中生平系年前后时间顺序中也有不合逻辑之处。根据史书史料的可信度以及与王祥相关人物生平的考证,王祥生于汉光和三年(180),约于魏明帝青龙四年(236)初入仕途,卒于晋泰始四年(268)。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东晋时期山阳郡之置,由于史料记载的多元性与矛盾性,学界对其认识存有争议。通过对《宋书·州郡志》《晋书·地理志》与《永初山川古今记》及其他相关历史文献的比勘分析,可对山阳这一政区的析置变迁做一大致复原:山阳于东晋元帝侨置兖州之时修筑为城,起初作为江、淮守备防线的一环,后亦充作东晋北伐的东线据点,因而长期保持军戍的状态。在义熙九年政局渐稳之时,于土断中置为郡县,割予实土,从此具备了安置、招诱侨流的作用。山阳之置,历经东晋限江自保、权臣北伐、土断侨流等重要历史节点,是东晋政局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西晋左思写了《三都赋》,开始并不被时人赏识。左思便将文章送给当时在文坛很有名望的皇甫谧(mì)看。皇甫谧大为赞赏,并为它写了序。接着张载、刘逵等人纷纷为《三都赋》写序作注,张华读后也赞叹它余韵悠长,越读越觉得新奇喜人,可与班固、张衡的作品媲美。于是豪门贵族争相传抄,一时间,洛阳城纸张紧缺,纸价也因之上涨。《世说新语·文学》也有东晋的庾阐将他写的《扬都赋》(注:扬都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送给庚亮看,庚亮因为庚  相似文献   

18.
《神仙传·孙登传》今存两个不同的文本,即《四库全书》本和《增订汉魏丛书》本。四库本《孙登传》是蹈袭唐修《晋书·孙登传》而来,系唐后所出。汉魏本《孙登传》中所记孙登卒死被杨骏埋于振桥、后又复活被见于董马坡之事,以及"寄书与洛下故人"句,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已被引录,较四库本更接近原本。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这部书的原名,有几种说法:一、原名《世说新书》。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曰:“《世说》之名,肇于刘向,其书已亡,故义庆所集名《世说新书》。”二、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已编有《世说》,后人则增字以别之。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七。三、原名即叫《世说新语》,《世说》是其省称,《世说新书》是其别称。见周本淳《〈世说新语〉原名考略》,载《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三辑。据几部史书所载,《南史·刘义庆传》、《隋书·经籍志》及新旧《唐书·经籍志》都称此书为《世  相似文献   

20.
典故三则     
东山再起【原典】(谢安)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释义延伸】公元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亲自带领87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东晋的首都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