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等侍     
贾叶红 《福建教育》2011,(11):59-59
儿子5岁.学水粉画快两年了。说起儿子与水粉画的结缘.还颇有意思。那时。儿子的一个小伙伴正在学水粉画,儿子很是羡慕。常常同去,站在画室外观摩。感动于儿子的学习热情,我也给他报了名。可是,没想到那一期学完后,小伙伴退出了,儿子却坚持了下来。据了解,小伙伴的离开不是因为她没有兴趣继续学,而是孩子的家长觉得孩子进步不大.另谋“出路”去了。  相似文献   

2.
鞋底花纹     
小张的儿子特别好动.在幼儿园里没有一会儿能安静下来.看到儿子跟别的孩子有这么大的差别。小张很担心,怀疑孩子是不是患有多动症,故来信咨询。  相似文献   

3.
江奔 《早期教育》2001,(22):7-7
儿子五岁那年,他妈妈在一场车祸中走了。“没妈的孩子橡根草”。我天天要上班守候那几百元钱的工资,每天下班去接儿子时,幼儿园的孩子早己所剩无几,儿子常常是一个人趴在窗台上哭泣。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慧,后来她成了儿子的后妈。当后妈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如何同孩子处理好关系。我对慧说,儿子同他的妈妈有很深的感情,他妈妈在世时,把孩子当成心头肉,“儿子接纳你.肯定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爱的背包     
那一年,单位组织去黄山旅游,因允许带家属,不少家长带了孩子,我也带了刚上初二的儿子.要登山了.突然有人发现了我们娘儿俩与别人家不一样的地方——别人家都是爸爸或妈妈背包握伞,孩子空手走着;我们家恰好相反.我空手走着,孩子背了一个大大的双肩包。大家都笑我真舍得用自家儿子,儿子却骄傲地说:“一点也不重,我背得动!”  相似文献   

5.
拔除杂草     
佚名 《红领巾》2009,(11):5-5
斯恩德有三个孩子.他要求太儿子克菜尔、二儿子卡尔走和小女儿凯妮每天都去菜园里拔除杂草。尽管三个孩子非常不愿意,但他们知道父亲的脾气.还是在每天放学后乖乖地去菜园拔草。刚开始,他们总互相埋怨。  相似文献   

6.
前几日,偶遇许久不联系的两个朋友.他们夫妇现在都已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寒暄之后,我们谈到了普天之下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谈及此话题,两位朋友无不羡慕我有一个成绩优秀又听话懂事的儿子,而他们自己的儿子却让他们非常头疼。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前几年我曾见过他们的儿子.那是一个很聪明可爱的孩子.在班上总是考前三名,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很多古诗词.并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他是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理所当然是家长的骄傲、教师的宠儿.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居然会为这个孩子的教育而担心。  相似文献   

7.
前几日,偶遇许久不联系的两个朋友.他们夫妇现在都已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寒暄之后,我们谈到了普天之下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谈及此话题,两位朋友无不羡慕我有一个成绩优秀又听话懂事的儿子,而他们自己的儿子却让他们非常头疼。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前几年我曾见过他们的儿子.那是一个很聪明可爱的孩子.在班上总是考前三名,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很多古诗词.并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他是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理所当然是家长的骄傲、教师的宠儿.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居然会为这个孩子的教育而担心。  相似文献   

8.
李晓 《小读者》2012,(6):5-6
最近.12岁的儿子极其反常.吃饭心不在焉.写作业经常走神.与我说起话来也是经常有上句没下句的。人们常说长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心事.莫不是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想到这里.我有点不安.暗暗关注儿子的动静。  相似文献   

9.
2008年高考时,我们夫妻俩及早请了假.制定了接送、营养、休息等多套方案,如临大敌般拉开了架势,准备全方位照顾参加高考的儿子。儿子却不乐意了:“爸妈,你们干吗搞得如此紧张.弄得我心里直发怵。是我高考。又不是你们……”的确.家长的过分紧张和不当言行会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积极备考.甚至会影响孩子临场发挥。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与父母得当的感情投入能够帮助孩子从容应对高考,取得佳绩。那么,孩子高考,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应该说.我11岁的儿子属于“天真烂漫”型.换句话说,就是不属于早熟的孩子。但是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意识到,有些敏感问题该让儿子理解了。  相似文献   

11.
寻找     
《中学生电脑》2008,(7):15-15
人物:老人、儿子、一个知己、半个知己、半个朋友 (老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儿子走到他的床头.老人拉过儿子的手,艰难地说:“孩子,我活不了多久了。”)  相似文献   

12.
《父母必读》2009,(6):66-66
我儿子现在1岁了。从他刚出生的第二天起.他就经常打喷嚏。当时医生说可能是衣服或是毛毯上的小毛毛飞到鼻孔里.造成孩子打喷嚏。可是到现在儿子都1岁了.还是经常打喷嚏.特别是最近,一天要打十几次。除此之外.儿子其他方面都很正常.精神特别好.也不流鼻涕。请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治疗?  相似文献   

13.
教育问与答     
《父母必读》2009,(12):124-125
看书时间太久…… 我有两个孩子.儿子3岁,女儿刚2个月大。儿子的问题是看书时间太久,一坐下来就能看1个多小时!不知道三四岁的孩子阅读时间应当怎样掌握?另外,给2个月大的女儿应该选什么书?  相似文献   

14.
陈茹 《早期教育》2001,(20):38-38
无锡读张剑来信说.节假日他常带儿子外出旅游.认为这是开阔孩子眼界,增长知识的有效途径。他问,利用出游还应该对孩子哪些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5.
成成 《内蒙古教育》2006,(12):41-42
早上。李雯老师自己被闹钟吓醒,又从被窝里把儿子拽起来,开始了战斗的一天。直到骑车带孩子卷进滚滚人流她似乎才醒过来。醒了的李雯带儿子进了那家豆腐坊.因为便宜和营养,许多学生和家长都集中在这里吃早饭,挤。李雯告诉儿子,占座。可是待她锁好车子.拎了儿子的书包进去,儿子还站在过道.李雯想教育孩子关于这个国家的竞争.看到有人刚抬起屁股就赶紧把书包压下去——总算坐下来要喝豆浆,李雯听见桌对面的穿蓝衣服女人环顾四周感慨地说:唉,还是穷人多——蓝衣服的同伴接着说,  相似文献   

16.
幽默六则     
父亲:孩子,考你一道题.树上有6只鸟,打死一只,还有几只?孩子:还有5只.父亲:笨蛋,那5只鸟不是吓跑了吗?孩子:因为您少了“树上”二字.②学生名师,为什么解放军叔叔射击时总是闭一R眼清芳目都是左眼含?老师:如果他两只眼都闭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一般都是各手指抠板机,放闭左眼.③父亲:儿子,伽学抽烟了吧?儿子:没有没有.父亲:没有?伽说话时嘴里还有一眼烟味.儿子:我已经激过D了,怎么还有烟$9④儿子:爸爸,在班上,班主任吉我是“四好’学生,我比三好学生还会一好嵋.父亲:人家都得三好,懒怎得“四好’华…  相似文献   

17.
如何致富     
张老汉的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是旮旯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上清华的孩子。沾儿子的光.张老汉也成了全乡的名人,县电视台来采访个什么事,经常会找他做典型。  相似文献   

18.
一位朋友说过这么一则益智故事:夏天,大人带孩子到乡间的一条小河中去摸鱼,奇怪的是大人叫孩子“儿子”,孩子却不叫大人“爸爸”.也许是孩子管大人“爹”,亦或叫“父亲”?可能刚认领的儿子还叫不惯“爸爸”?难道孩子不会说话…‘··说来也简单:大人是孩子的妈妈.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面对一个问题,总是以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来对待和解决.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或是受先前活动的影响所致,或是受已有的经验的影响所致.人总是按照比较固定的、习惯的思路来思考,这就是“定势效应”.走势效应即思维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却…  相似文献   

19.
长江 《小读者》2013,(1):75-76
孩子成了“手机控” 讲述詹女士.(初二学生家长)儿子上厕所都要带手机这个学期,我们给孩子配了一部智能手机,为的是方便联系,可我现在特别懊悔:开学一个多月,儿子的心思都在手机上。每天起床,儿子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每天睡前,儿子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更让人看着心烦的是,儿子边看电视也要边玩手机,就连上卫生间也把手机带在身边。在卫生问里,他会蹲上半天不出来——不是在用手机玩游戏就是在用手机刷微博。  相似文献   

20.
手有沉香     
《招生考试通讯》2008,(3):39-39
一位老富翁非常担心他从小娇生惯养的儿子的前途.他想.与其留财产给孩子.还不如教他自己去奋斗。他对儿子讲了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经过艰苦的拼搏才有今天的经历。父亲的故事感动了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青年.于是他立下誓愿:“不找到宝物决不返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