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宇 《家庭教育》2007,(9S):12-13
江苏一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上课经常搞小动作,让老师伤脑筋.也让我们伤透了脑筋。批评他.孩子就老实几天.可是过几天孩子又犯老毛病。我们不能天天到学校看着他.真是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2.
黄艳 《早期教育》2000,(2):0-40
1.与孩子一起涂鸦。让孩子独自画画,他可能兴趣不大;如果父母抽空和他一起彩绘世界。他将会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3.
夏洁 《早期教育》2005,(7):28-28
当孩子五六岁时,爸爸、妈妈部希望他能够参加兴趣班,学习一项特长。这一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开始适应和接受一些技巧、技能的训练,性格也初具雏形.兴趣相对稳定,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逐步提高,并Ⅱ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抓紧这个黄金时期.尤其是暑假期间,让孩子参加必趣班,学一些特长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朱娟华 《早期教育》2001,(16):39-39
江苏盐城韦先生来信。说他的儿子今年五岁,比较顽皮,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时,总有一些矛盾发生.邻居也总是来告状.我曾经狠狠地教训过儿子,但是效果并不太好,该怎么办才好呢?  相似文献   

5.
浩浩的进步     
浩浩是个内向的孩子,加上他各方面的能力较差,所以其他孩子不大与他交往。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个人默默地玩。我曾想办法引导他与其他孩子交往,而他紧张、失措的样子让我不敢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6.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形成“我是谁”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自尊心极强的阶段,面对一系列的当众屈辱,一般孩子都承受不起这样沉重的打击。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善表达的孩子。而父母如果仍然像以往一样要求他、批评他,只会起到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负作用,使孩子的问题更趋严重。即使一些孩子眼下不出现异常,也可能成为以后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本案中的李铭从小是一个听话、省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是容易受伤害的孩子,他们往往不善倾诉内心的苦闷。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父母尤其要关心他们内心的感受。在家庭教育中,建议父母:从小要允许孩子适当顶嘴。不要一昧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父母在家里也代表了“权威”,孩子跟父母“顶嘴”需要“反抗权威”的勇气.所以,“顶嘴”的孩子也更具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宁远 《河南教育》2011,(10):30-31
我以前的一个学生王军.是家里五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从小受到家庭的特殊关爱。他性格倔强,急躁易怒,缺乏自控能力,处事从不为他人着想,总是一意孤行。有一次,因向家人要钱家人没有给他.他竟然拿凳子去砸奶奶。在学校稍有不顺心之事,他就和老师顶撞。家长和老师都对他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8.
章莉 《早期教育》2001,(22):36-36
我的孩子已3岁孩子,为了丰富孩子的语言,我经常与他交谈,您不茹这样试试。  相似文献   

9.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作过统计: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每天0.7小时,英国孩子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不足0.2小时。  相似文献   

10.
(1)父母用催促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此时他不喜欢父母干涉他的生活,凡事喜欢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2)孩子白天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大脑已经疲劳。  相似文献   

11.
肖铁上二三年级时,我要他抄过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些篇章,其中《商人》一篇,我让肖铁背诵过。孩子的记忆力极好,吸收能力也很强。因此,要求孩子小时候背诵一些适合他们口昧的篇章.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这往往是他们长大成人后的文学基础。泰戈尔的《新月集》和《飞鸟集》曾是肖铁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2.
黄蔷薇 《家庭教育》2007,(7X):22-23
孩子并不是上学之后才开始学写字的!早在上学之前,他的精细动作发展就在为书写所需要的手眼协调能力做准备,他对文字的整体体验,也预备了书写所必须具备的知觉基础。孩子就是在一连串不纯熟的笔触及自创的符号探索中,渐渐奠定了书写能力,请别为了你的骄傲,牺牲孩子的探索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曾亚飞 《早期教育》2010,(10):18-18
小小站在气垫船的人口处,看着“船内”欢呼雀跃的同伴,眼里满满的全是羡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小当然也不例外,我知道他想玩,但由于胆怯不敢玩.就这样眼巴巴看着别的孩子玩。这孩子真如他的名字一样,可以用“小”字来形容,体重轻,个子小,身体很瘦弱.运动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南于体重太轻,他常常被别的孩子碰倒、撞倒、挤倒。平是我总是特别注意他。  相似文献   

14.
去年9月,我小学毕业的儿子顺利地步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门。一学期以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班级里,他适应得不错。这在我们的朋友圈中引起不小的震动。不为别的.只因为在朋友们眼中,我在儿子的学习问题上,好像没花费什么工夫。你一定有什么秘诀.朋友纷纷询问。仔细想一想,有什么高招吗?如果一定说有.那就是我不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操心,但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花费心血。而且这种努力从儿子上学前班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周静 《教师博览》2005,(10):10-11
去年.我所执教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名叫高涛。他挺聪明的,但成绩却不理想.行为举止散漫,卫生习惯特别差。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据家长反映:这孩子.父母忙着做生意.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长很少和孩子交流。由于缺少亲情,又渴望被关爱.他甚至不惜以捣乱破坏的行为.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带着疑惑和焦虑,我来到他家里。爷爷无可奈何地反映.这孩子.真是拿他没辙了,  相似文献   

16.
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从事探究的有效的合作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因为他会因此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率;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成功地融入社会,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17.
1.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  相似文献   

18.
孙丹 《早期教育》2007,(12):10-10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孩子深入到“名车博览会”角色当中,加强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的培养:2.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提高其动手动脑能力:3.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9.
大爱不爱     
这是两个母亲的故事:一个聋哑孤母生了一个孩子,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让孩子不失去语言能力,她忍痛将孩子送给一个没有子女的人家.在母亲的泪珠和比划之中.孩子被抱走了。母亲为此招来了周围非议.二十年后,说着三种流利外语的孩子成功申请了留学奖学金.在母亲的割爱下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卢娣 《早期教育》2001,(22):39-39
树立榜样,让孩子学说。家长说话应做到发音正确.表达清楚、通畅、连贯、完整,切忌说“娃娃话”。可以通过听录音、看电视.要孩子多接触规范语言,学会说话(2)积极引导,让孩子会说。如果孩子喜欢用简单的词语和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家长可以装作不懂.积极引导孩子多说话。如果碰上孩子表达有困难.家长可以自己先说,再让孩子重复儿遍。(3)激发兴趣.让孩子想说,家长可以向孩子提供较为喜欢的东西,比如玩具、动物等.并围绕它们与孩子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