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法西斯国家对中国、埃塞俄比亚与西班牙等国人民的进攻,到1939年九月初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与英、法对德宣战时,欧洲的战争全面爆发了,成为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1941年六月,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地进攻苏联与同年十二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引起了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苏联与美国参战后,西方战场与东方战场互相连接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扩大了。战争的一方面是以希特勒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另方面是以苏联为首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2.
希特勒对苏政策是他侵略战争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他的种族主义和生存空间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外交策略。文章从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和生存空间理论出发,对二战前希特勒对苏政策的形成与特点进行了探析,试图挖掘纳粹德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其军备重整和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193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战争创伤尚未痊愈,法西斯德国又蠢蠢欲动,准备发动新的战争。"只要战争这部机器一开动,无往而不胜的德国,就是世界的主宰!"这天,希特勒心里正打着如意算盘,侍从把情报部门送来的一个文件袋放在了他的面前。希特勒打开袋子,从里面拿出一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的德国,到处都笼罩着一层战争的阴影,彼时,战争狂人希特勒指挥着他的纳粹军团,正在同时对几个国家发动侵略战争。沃尔克是一个21岁的德国女孩儿,在一家商店做店员,  相似文献   

5.
麻雀 《当代电大》2006,(8):48-48
最有趣的讹诈是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所发动的战争。他在48小时之内,闪电式地占领了整个莱茵区。动用的兵力,3个营!  相似文献   

6.
告读者     
赵俊辉 《求学》2004,(6):31-3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法西斯希特勒为了早日实现他怒役世界的野心,一心想以速战速决的战术赢得战争,却一直找不到一种高精度、高性能的作战望远镜以配合地面和空中作战。当时,德国的科学家还没有掌握制造这种望远镜的技术,希特勒大为恼火,责令限期研究出这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仇恨     
战争戛然而止,抓到希特勒之后押解到了阿姆斯特丹。军事法庭判了他死刑。但怎样处死他呢?枪毙他或绞死他,都未免让他死得太快,太便宜他了。后来有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个恶魔带来的灾难灭绝人寰,烧死他才行。  相似文献   

8.
最可笑的战争是1936年3月7日由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希特勒在48小时之内,闪电般占领了整个莱茵区,而动用的兵力仅有3个营!德国参谋本部下令进攻时,  相似文献   

9.
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主要是为了掠夺财富,扩大侵略战争的物质基础.它是希特勒培养民族沙文主义,转移国内阶级斗争视线的需要;也是希特勒反马克思主义,“铲除”共产主义的需要;更是希特勒推行战争政策,寻找侵略和控制别国的借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整个30年代,丘吉尔在英国政府中虽然没有担任何职务,但他以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正确地研究、判断了欧洲局势,最早地认识到希特勒德国的战争威胁,向政府多次提出警告,并始终与希特勒的战争政府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一、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正在武装起来在对年代初期,各主要大国的外交部都被国际裁军会议和裁军问题所吸引,当英国政府正积极支持德国的“军备乎等”要求时,丘吉尔却透过“军备平等”,嗅出德国的火药味。认为这是“最危险的要求”。1932年5月,丘吉尔第一次正式向政府发出战争临近的咨告,…  相似文献   

11.
<正>1945年4月30日,苏联军队进入德国柏林,希特勒和情妇爱娃·布劳恩自杀,尸体被焚毁于柏林总理府的花园内。英国情报局委托特雷沃·罗伯(Trevor Roper)教授收集证据以证明希特勒失踪或死亡,他于1945年11月1日报告称希特勒已死亡。然而,有人质疑他的鉴定,怀疑希特勒没有死。苏联人找到的尸骸究竟是不是希特勒?希特勒逃去了哪?这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名的传闻,流言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解读信息的高超艺术表现在他对希特勒的战略举措与全部战略意图洞若观火,所以能敏锐地洞察苏联情报局宣布的消息的全部意义,断定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仅是“这一战胜利了”,而且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通过对斯大林格勒之战后的战略态势的矛盾分析,指出“十月九日以后的希特勒只有死路一条好走了”。毛泽东同志的预言被活生生地现实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书名:《险恶的海》作者:[英国]伊丽莎白·霍金斯/著郑怡/译出版者: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可读指数:★★★★★英国计划和工程那时候,正在打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在用他的飞机和炮弹把欧洲炸遍。他把军队往那些很小很弱的国家开去不说,还照样敢动那么大的苏联和那么强的英国。挨着炸弹的英国开始了一个计划和工程。他们要把在危险的日夜里生活着的孩子们送去远离战争的加拿大。用漂亮、舒适的客轮送,派战舰护航。护送到安全的海域,它们就掉转头再去护送另外一艘船。这是怎样一个海上情景,怎样的一种关怀计划和工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  相似文献   

14.
学校的历史教育是培养下一代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人生观的重要课程。’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德国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内容的纳粹时期历史。翻开一本克莱特出版社出版的《德国通史》,二战内容占了全书1/5,达三百多页。从希特勒上台讲起,到希特勒动用宣传机器和手段,蛊惑和引诱德国人民走上战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二战期间英法盟军在挪威的失败,使得希特勒轻而易举地控制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因战争需要,德国要求瑞典允许德国军队和战争物资经由瑞典铁路转运。作为该地区唯一中立的国家,瑞典已经陷入极端孤立的境地,只得暂时答应德国的要求;然而英国反对这种做法。英瑞双方就转运德军和战争物资问题展开磋商,纠葛了很长时间,直至战争快要结束才最终了结。  相似文献   

16.
丁瑜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28-31,36
石川达三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他的很多战争小说中为日本的侵华战争辩护:战争是国家的事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日本国内的经济、人口问题。他的这一侵华战争观的形成既有日本社会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也有他自身经历方面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7.
医学与战争     
医学与战争汪海,渔叟评日本神奈川大学评论编辑专门委员会所编《医学与战争》(医学战争─—日本)一书。本书是日本神奈川大学根据纳碎德国和日本731部队所进行的人体试验报告编辑而成。(1)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提出了全面的赫尔曼民族优生政策。首先为适龄青...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将会判断维利·勃兰特究竟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政治家和要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为一位颍油,他是西欧战后一位极不平凡的大人物。他多年领导着一个新德国,这个德国再也不引起仇恨和恐惧,相反却使别的国家感到羡慕。勃兰特有许多功劳,其中最大的就是使我们懂得德国并不意味着希特勒。他本人从14岁起就“用文字和拳头”反对希特勒。他写文章反对  相似文献   

19.
1933年希特勒上台伊始,即在德国建立了第一批集中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集中营系统。据统计,在第三帝国和希特勒占领的国家内建立了约一千个集中营,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战俘集中营在内。集中营成了希特勒屠杀凌虐政治反对派和各被占领国人民的主要场所。集中营的创始人是赫尔曼·戈林,1933年他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希特勒反犹原因进行了探讨,他们从历史渊源、现实社会背景,以及希特勒的政治、经济、军事策略需要等诸方面分析了希特勒反犹的目的和动机。概括起来,我国学者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希特勒受到了传统反犹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他是传统反犹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二,希特勒树起反犹旗帜,在政治上一方面为了打击政敌,扩大纳粹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反马克思主义、反民主主义的需要;其三,为纳粹党攫取巨额财富,使纳粹德国的经济实现“雅利安化”是希特勒反犹的经济原因;其四,反犹也是希特勒侵占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的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