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内核,以纠正对其的误解和批评;指出舒芜的<论主观>在强调"主观战斗精神"这一点上与胡风的理论有相似之处,而舒芜的"主观"概念与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内涵则是不同的;论述了胡风的文艺思想与毛泽东<讲话>的精神实质、理论指导思想的一致性,而胡风对<讲话>尚未涉及到的以及已提出的问题,坦陈己见,从某种意义上说,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舒芜的个人经历探究出导致中国知识分子在建国后丧失独立人格的重要因素, 即现实的处境激活了他们内心积淀的墨家文化因子。文章还从“口述自传”的角度, 肯定了《舒芜口述自传》在进行史料研究中所体现的执着、严谨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缘于对五四启蒙文化精神的共感,舒芜受到胡风的激赏和提携,跻身于七月派。舒芜在七月派刊物上的理论和杂文,表征了七月派的发展趋于自觉的态势及其内部建构的转型。他的理论批评彰显了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所引发的论争强化了七月派的声势和品格。在理论批评中舒芜与七月派同人存在着互动性和协同性,他们共同对胡风的文艺思想和其他成员的创作实践做出了有力的呼应,但在畛域和路径上,舒芜是从哲学和接受的角度立论,有别于其他成员从创作和艺术层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舒芜在1940年代的杂文创作秉承鲁迅杂文风骨和胡风文艺思想,以个性解放的启蒙理路契合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在批判传统文化和针砭现实政治中表露出走向人民的时代诉求,显现了七月派的文学特质和创作实绩。受家学渊源和周作人小品文的影响,舒芜的杂文表现出学者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明于知人心的学者舒芜方非提起舒芜这个名字,文化界许多人都知道。有人说,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有着许多这方面的论著。如他选注的《李白诗选》,还有他主编出版的《康有为诗文选》和《中国近代文论选》。80年代以后,又出版了古典文学研究专集《从秋水蒹葭到春蚕腊...  相似文献   

6.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和对胡风的政治清算有一个渐次升级的过程。其中,在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中,胡乔木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10月,胡乔木随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后逗留重庆,借批《论主观》来清除胡风文艺思想的影响;1948年香港的《大众文艺丛刊》对胡风发起的公开批评,也得到了胡乔木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头两年,胡乔木多次奉命找胡风谈话,试图解决其思想问题,他还借舒芜发表自我检讨文章的契机,组织过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文章。《人民日报》转发了舒芜的自我检讨文章,胡乔木亲自加按语,第一次正式公开提到“以胡风为首的一个文艺上的小集团”,事实上为后面的文艺批判定了基调;1954年之后的对胡风大批判过程中,胡风写给舒芜的私信被披露直接导致了胡风问题升级为“反党反革命”问题。这件事与胡乔木建议写胡风的宗派主义的文章有间接关系。但是,对于把胡风及与胡风问题有牵连的人定性为“胡风反党集团”,胡乔木是不赞成的,并在毛泽东面前替胡风作过申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长期解读,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常发生融合现象,研究者主动去发现、照亮研究对象,同时又被所阐释的对象潜移默化,这个过程是意义的产生、流转过程,同时也是传统的形成、接续过程。本文以舒芜、钱理群的研究为个案,浅析周作人传统的生成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说:“《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可以说,《红楼梦》既是女性高尚品格的颂歌,也是封建社会家庭女性凄惨命运的悲剧.而“宝黛爱情”悲剧是整部《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的核心. 那么,是谁毁灭了宝黛爱情?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推手?本文着眼于人教版高中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夫人,看看她的言行举止中藏着怎样的玄机.  相似文献   

9.
《倾盖集》是一本旧体诗词的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9位作者王以铸、吕剑、宋谋(?)、荒芜、孙玄常、陈次园、陈迩冬、舒芜、聂绀弩,都是驰名文坛、学界的诗人、学者。全书9个分集,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列先后。  相似文献   

10.
文海勾沉     
茅盾出生地不是乌镇是青镇;朱正新作披露鲁迅兄弟失和原因;舒芜研究周作人的缘由;“床前明月光”非李白原诗;王蒙的名字源自《茶花女》;鲁迅曾说自己不配拿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1.
最近著名专家学者蒋孔阳、舒芜、濮之珍、张斌、潘旭澜、何以聪等,从自身治学实践经验中笔谈自己感受最深的治学之道,回答了高等学校中文系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关心的问题。来稿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很有借鉴意义。现发表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舒芜在 194 0年代的杂文创作以个性解放的启蒙理路契解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 ,在批判传统文化和针砭现实政治中表露出走向人民的时代诉求。他的杂文秉承了鲁迅杂文风骨和胡风文艺思想 ,体现出七月派的文学特质和桐城派的文章意态 ,代表着 194 0年代杂文创作的实绩  相似文献   

13.
南宁三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中学,1897年由维新人士余镜清创办。前身为南宁中学,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南宁高中,1955年改为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名教育家雷沛鸿,革命先烈朱锡昂,名学家方管(舒芜)等都曾出任过南宁三中校长。  相似文献   

14.
谈诗词赏析     
近年来出版界出现了“辞典热”,特别是诗词鉴赏辞典尤多。这应该说是好事,因为它说明读者文学兴趣浓厚,且由一般阅读进而赏奇析疑。但老友舒芜却说“从不相信鉴赏可以为辞典”。的确,个人写的讲义与工具书不是一回事。而况众手修书,得失不齐;率意之作,反而窒碍思维。然而,如果析者认真,于探微钩隐之中,兼罗众说:且取意境作法相似、相反之诗篇,加以比较;知人论世,赏奇析疑,使人读一文而异同得失一一在目,岂不启瀹神思,有助鉴赏?宋明以来,一些诗话已开先河;清人笺析更多成例.可见鉴赏辞典是有益的;但析者必不能掉以轻心;读者对之也要加以鉴别.这里试就赏析得失,举例言之,以共参考。  相似文献   

15.
舒芜曾这样评价周作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①”打开尘封的历史,尚记一百年前的周作人,作为新文化运动风口浪尖的“精神领袖”,率先气吞山河般地喊出了“人的文学”的响亮宣言,并在为新诗铺路、探索现代白话文的源头、翻译国外小说及思...  相似文献   

16.
<正> 由安徽省社科院文研所、古典文学研究会、《江淮论坛》杂志社及桐城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桐城派学术讨论会”于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至七日在“桐城派”的发源地——桐城县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十六个省市和海外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及中青年研究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有全国著名的文史专家、教授钱仲联、王气中、舒芜、刘季  相似文献   

17.
国立九中(含前国立安徽二中)创立于1938年,抗战时期迁到大后方四川江津,主要收容以皖藉为主的师生。其中有不少国家栋梁之材,经过国立九中的教育薰陶走向社会,发光发热,如邓稼先、舒芜等,陈独秀先生晚年也住在江津。到1946年国立九中一分为三,降为省立,陆续迁回省内。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是一个汉奸,这是众所周知的,是无庸置疑的。但他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却是一位杰出的文化战士,这一点应当予以肯定。半个世纪以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就说过, “周作人是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近年来,舒芜也认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可是一些文学史著作,因为他后期的叛国附逆,以致对他在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功绩也一笔抹煞。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公正态度。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为之苦恼的恐怕大多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徘徊不前。教师基本上每堂语文课都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学生每天都在进行阅读实践.练习题也没少做,所用时间不少,花费精力也很大。可是为什么学生的的语文阅读水平却迟迟不见提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没有阅读的量的积累,想有阅读水平质的提高是不可能的。舒芜先生说过:“语文这东西,大概根本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课能够教好,不是单靠语文作业能够学好的。要想学好语文,得在课外多读书。”笔者颇有同感。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为之苦恼的恐怕大多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徘徊不前。教师基本上每堂语文课都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学生每天都在进行阅读实践,练习题也没少做,所用时间不少,花费精力也很大,可是为什么学生的的语文阅读水平却迟迟不见提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没有阅读的量的积累,想有阅读水平质的提高是不可能的。舒芜先生说过:"语文这东西,大概根本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课能够教好,不是单靠语文作业能够学好的。要想学好语文,得在课外多读书。"笔者颇有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