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我国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政策经历了以政治为导向的“向工农开门”、以效率为导向的“分数挂帅”、以公平为导向的“向农村学生倾斜”三个时期。宏观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政策演变,其中政治影响始终起决定作用。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政策变迁均遵循自上而下改革机制。微观层面,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政策既经历了持续发展的平稳期,又出现制度突变的“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分析为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政策完善提供借鉴,路径突破分析为制度创新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道德状况直接显示着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的道德导向。由于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的深刻变化时期,加之部分领导的思想认识没有到位,村干部自身化水平、领导素质较低,造成村干部道德建设中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影响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必须从用人关、教育关、制度关上予以解决,部道德建设中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影响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必须从用人关、在、制度关上予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资源密集输入与村庄社会结构变迁的双重影响下,新时期基层治理逻辑产生深刻转型,呈现出以党组织为领导、以行政力量为核心的统合型治理转向。基于皖南宁村的田野调研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统合型转向是村级组织行政化下主体统合、资源统合、任务统合的聚合结果。它重构了乡村治理秩序,在强调村干部平权化的同时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在弱化基层自治空间的行政化中生产出村庄的保护机制,进而塑造了乡村治理的弹性运作机制。因此,在作为国家代理人的村干部的角色转变趋势下,基层统合型治理逻辑以多元化方式回应治理需求,反映了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系统转向。  相似文献   

4.
改革以来,乡村社会的快速转型过程也是制度的变迁过程,在乡村转型、制度变迁中我国农村女性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女性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角色和民主参与中的次要角色。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战略的提出,我国乡村治理和农村女性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农业女性化的情况下,发挥女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强化制度对农村女性民主参与的保护,这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农村女性自身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三次制度变迁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全南县为例分别分析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制度变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制度变迁的发展对当今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制度创新对一个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起点及其过程,研究了我国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从制度创新角度对农村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制度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创新对一个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起点及其过程,研究了我国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从制度创新角度对农村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观念、教育观念与教育制度——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观念具有重要的制度性作用,而精英人物在教育制度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精英通过传播、创新教育观念,主导教育制度安排的建构行动。在教育制度安排的建构过程中,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径:由改进效率的潜在机会所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由外部竞争压力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因思想观念中手段与目标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因制度的结果违背人类终极价值而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时期是现代女性角色模式的萌生时期,女性角色的变迁主要从家庭角色的改革和社会角色的跃出两个方面展开,其变迁层面比以往更为宽泛,变迁力度比以往更为深厚,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以下一些特点:昂扬着救国主义的旋律;贯穿着“男性特色”的主线;弥漫着欧风美雨的气息;交织着转型时期的特征。这些特点体现了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现代性水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干部的角色特征和行为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能人治村"、"混混治村"、"恶人治村"、"富人治村"等现象。村干部角色变化反映了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变迁和乡村治理逻辑的嬗变。陕西关中Z村调研发现,该地区免税以来干部角色经历了从"好人治村"到"硬人治村"的转换。"好人治村"主要源于该地区"弱结构、强规范"的村庄性质;而"硬人治村"不同于学界所讲的"富人治村"和"能人治村",需要结合地方社会性质和免税后基层治理逻辑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村干部素质难以胜任农村社会管理需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干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因此,从建立和健全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考核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把好村干部的进入关、素质提升关、才吸引关、行为约束关“四个关”以提升村干部素质,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乡村发展面临新挑战下的战略选择,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村干部治理能力深刻影响着乡村治理成效。乡村振兴对村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村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面临着认识理念滞后、工作任务繁重、基层党组织弱化、基层动员难度增加等挑战。为此,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村干部成长机制、坚持“红色领航”、重塑基层公共性,是提升村干部治理能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大学生村官流失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大学生村官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基于大学生村官流失的问题现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出发,对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个人、政府、社会三方面提出了缓解大学生村官流失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开展的一次著名的农村调查。《才溪乡调查》系统总结了才溪乡政权建设,扩大红军,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模范事迹。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才溪乡调查》给领导干部不少启迪.服务人民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永恒的价值追求,重视民生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职责所系,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基本攻略。执行八项规定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当前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和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他们直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可以改善村干部的年龄和素质,协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保障发展党员程序的公正性和农村党建工作的正常化,推动村团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等。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论文根据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对移动学习模式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给出了基于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能够得以发展、壮大,并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的重要因素。"苏区干部好作风"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它的形成与兴国人民革命斗争史有着密切关系,是多层次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乡镇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演绎了中国当代基层社会对整个社会发展与稳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而稳固基层系统结构的正是千千万万的乡镇干部,他们的功与过、苦与乐应该如何理解、如何评判,需要我们做出微观的分析,以较为客观的数据还原他们的种种面相,提出化解乡镇干部压力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官风引导民风,官德影响民德。领导干部是掌握公共权力的特殊群体,具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即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出现一些失德的现象,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有其思想文化根源、社会根源、体制机制根源以及领导干部自身的根源等主要原因。为此,为了塑造良好的领导干部官德,我们需要从主观上加强领导干部德性修养和教育,从客观上加强民主政治生活建设以及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