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安的文学成就与她的自恋情结密不可分.其自恋情结着重外显于花意象与酒意象的塑造.李清照分别从女性自我--如花的阴柔和男性自我--如酒的阳刚两方面为女性找到了一片合乎女性内在诉求的言说空间,深刻地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她的自恋情结彰显了她潜意识中对女性现存命运和状况改变的渴望,是对女性命运更高层次的要求,是一种高层次的自恋,是与当今的女性主义、女权主义遥相呼应的历史回声.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出发观照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李清照作为宋代杰出的与男性文学家齐名的一位女作家,她的词中蕴含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恋、自怜的情结,自尊、自强的要求等思想感情特色。尤其是流露丁其中的女性意识,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中,"一个孤寂的灵魂"是作家给予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最贴切的标签.爱德娜的"孤寂"不仅体现在她的自我感觉上,还体现在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上.爱德娜在孤寂中思考,在孤寂中存在,在孤寂中觉醒.她对"妻业"、"母业"、贞操观的怀疑和否定成为后来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  相似文献   

4.
在<折断的翅膀>中,"我"与萨勒玛*克拉玛的人格特征,是作者潜意识中"自恋情结"的产物;"我"与萨勒玛*克拉玛的爱情观,则代表了作者主体人格的分裂,从另一层面上体现了纪伯伦人格结构中的"自恋情结";而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死亡"场景中,纪伯伦潜意识中的"自恋情结"则在变形和升华中进入涅 .  相似文献   

5.
茅盾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三类:传统型、娜拉型和卢森堡型.茅盾揭示了历史与现实在历时性状态下对传统女性的双重制约,环境的改造力是传统女性通向现代女性的桥梁.娜拉型女性从家庭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不断幻想,又不断幻灭,现代意识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心态在她们身上共存,使得她们矛盾和痛苦.茅盾预示了娜拉型女性的出路在于走向卢森堡型的女性行列,但并没有在两者之间架设起“桥梁”.茅盾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败得失主要是由茅盾的创作心态决定的,茅盾的婚恋情结和革命情结是制约茅盾创作心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乔治&#183;桑(1804-1876),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女作家。她生于巴黎一个名门贵族家庭,4岁那年,父亲不幸坠马而死,由祖母监护、抚养成人。她早期主要是写妇女问题小说。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反映法国妇女的不幸命运,鞭挞封建夫权制和包办婚姻(如《印第安娜》)。自从结识空想社会主义者皮埃尔&#183;勒鲁以后,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曹禺具有女性崇拜情结.他怀着对女性的偏爱,在早年剧作中极力歌颂女性美,一再地宽容、维护女性形象的短处.其笔下女性化的男性形象,则是作家偏向女性化的性格的无意自叙,这种偏向的内在根源正是女性崇拜.生活环境、文化熏陶与个性心理三者的合力作用是曹禺女性崇拜情结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江国香织作为日本文坛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与吉本芭娜娜、角田光代共同被视为日本文坛最重要的三位女作家。在江国香织的作品中大多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描述手法为读者展现了现代社会关于爱情的一些感悟,通过她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现代日本女性的鲜明的形象和性格。本文以《沉落的黄昏》为例,来分析江国香织作品中的日本女性重塑自我的一个觉醒过程和追求自由的意识,结合江国香织的作品来分析其内含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以此来分析现代社会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历时共时两斤面客观再现二十世纪女性文学的人文情结,从意象和语境两方面分析女性文学的内在逻辑,以求全面探求二十世纪女性的生存状态、生命样态.历时情结二十世纪的中国是民主与科学的舞台,由本世纪初期奠定的人文主义思潮形成整个世纪思维原型矿脉,女性文学与时俯仰,典型地折射了现时代思想的纹理脉络,经历了自觉、自仇、自恋、自怜与自爱、自尊、自强、自立的双重变奏.女性性别自觉肇始于五四时代西方哲学思潮的东渐.远在1792年,美国女权运动先驱玛  相似文献   

10.
杨大为 《文教资料》2008,(30):31-33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的畸形恋爱心理主要包括三个类型:恋父、同性恋和自恋.恋父是父权阴影下女性的成长瓶颈:同性恋是败局注定的逃避与反抗:自恋是女性在孤独困境中的绝望宣泄.三者有着共同的深层社会根源--男权文化.女性畸形恋爱的书写是对男权制社会和男性中心本位意识的控诉.  相似文献   

11.
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不仅蕴含着当时社会的文人心理,还包融着当时社会的现实以及文化的宣扬,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其形象内涵中所独有的自恋情结更是其形象内涵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茅盾对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有得有失,影响其得失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作者的“革命情结”对时代女性形象的规约;第二、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对人物塑造的影响;第三、二重视角的错位对形象刻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威廉.莫里斯《乌有乡消息》中的两位典型女性形象。深刻揭示了自然和女性的内在联系。在莫里斯笔下,爱伦即自然,她的形神兼具自然的特性。"我"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集中体现在我对爱伦的痴迷和爱恋上。如果说爱伦代表了令人敬畏的自然力,克拉娜则代表着护佑万物的女性伦理,充满感性和温情的女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英国短篇小说现代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本文依据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镜像与双我方面,详细分析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自恋情结的体现,并归纳总结其中的自恋情结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赫罗斯维塔,10世纪萨克森盖德海姆修女院的一名修女.一生中,写了六部戏剧,并被后人誉为千年以来第一个知名的女性剧作家.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她虽效仿了古罗马戏剧家泰伦斯的写作风格,但又有所创新.她大力宣扬基督的仁善,有意识地重塑女性形象,赞美女性的勇敢、贞洁与智慧.虽然她的戏剧没有公演,但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6.
舒伯特<小夜曲>开头部分钢琴伴奏所营造的回声效果,是创作者精神气质上"自恋"的一个鲜明表征;歌词中对爱的热烈追求及感伤迷惘,意味着创作者对极端个人的自恋主义的摆脱;<小夜曲>后半部分,焦急、渴望、冲动的曲调,使生命在"忘我"中与宇宙融为一体,衍化为充斥于天地之中的"大美",象征着创作者对自恋情结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赵辉 《培训与研究》2010,27(6):102-103,135
精神分析学派是非常注重女性心理研究的。弗洛伊德对于女性心理发展的研究论述主要集中在生殖器期,也即俄底普斯期。海伦.多伊奇的女性心理研究基本是沿着弗洛伊德的思路,提出女性都必须发展自恋、被动性和受虐性这三个基本特征。阿德勒的贡献在于指出女性心理之所以有自卑感,是由于社会文化的熏陶作用;霍妮从女性角度出发建构起她的女性心理学体系,开创了20世纪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先河。阿尼玛、阿尼姆斯作为两个重要的原型,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荣格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女性爱美角度来重新阐释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爱美是玛蒂尔德性格的主要内涵;对美的无知则是她不幸命运的根源;发现美是她勇敢面对的动力;重新认识美使她的人生得到升华.玛蒂尔德的性格和人生是在对美的不断阐释中逐渐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女性命运及形象的描写已不再是稀奇之事,但从女性纤敏的心理和繁复的生命体验来关照女性之自恋与人生之挣扎而引人注目的当属女性作家王安忆。作家以独特的想象方式,对女性之所以成为女性的生命符码(即女儿、妻子、母亲)进行无情的自恋拷问,其中有关女性人生的放纵、企求、无奈的叙述则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内涵和文化意味,同时也使其女性人物传达出深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张雅茜是90年代以来活跃在河东文坛上的一位女性作家。她扎根于晋南沃土,用女性敏锐而深刻的观察视角和独特细腻的笔触,围绕女性的爱情和婚姻,以小说的形式向人们描述了河东女性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形形色色的烦恼和苦闷及种种精神困境,塑造了一系列河东大地上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女性形象;一类是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还有一类是现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