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早期英国集权主义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征 《新闻大学》2005,(1):48-51
集权主义报业理论是《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提到的基本的报业理论之一,它揭示出在近代早期,也就是新闻行业发端的初期,社会对于新闻传播事业的组织和控制方式。这些组织和控制方式深切体现了在作为社会子系统这一层面上,新闻与政治、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希望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的分析,剖析集权主义报业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殖民这一政治现象.在殖民定义的基础上推出殖民传播的概念,并对它的特征做出探索性的分析.作为殖民的主要方式,经济上的扩张主义、军事上的武力干涉、思想上的意识形态控制、传播上的时空秩序开拓,它们相互勾连,形成统一性的殖民体系.在后殖民的当下,殖民方式发生转型,赤裸裸的暴力殖民转向隐形的温柔暴力.换言之,资本主义以传播的方式达到殖民的目的,转型的前提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然,或许这正是后殖民时代的新殖民策略.  相似文献   

3.
吴锋  张佳慧  夏鸿斌 《传媒》2015,(5):49-52
英国是近代新闻传播业的发源地,也是老牌的高等教育强国,拥有丰富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实践.笔者选取英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10所顶尖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华威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莱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卡迪夫大学与拉夫堡大学,以其新闻传播学相关院系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为依据,就其发展现状、学位、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和学术研究特色等进行调查与统计,以期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桃 《现代传播》2006,(1):143-145
研究者往往将新闻史的起步追溯到有人类活动的开始,以语言为媒介的原始思想和信息交流打开了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源头。现代新闻体系就是在人类活动出现之后一万年来人类进行的传播努力不断演变到现今阶段的产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在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和地区,新闻史的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传播活动的国家。但是现代新闻体系却是在西方形成的,西方大众传媒在近代作为西方文化侵入的载体而传入中国。本文将近代西方新闻媒介传入中国之前的中国新闻史作为中国古代新闻发展历史,以唐代中期…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1995,(6)
报纸的本质是传播新闻编者报纸,英国人管它叫“新闻纸”(newspaper),这是很有见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张近代日报是1663年在德国出版的《莱莱比锡新闻》。虽然笔者无由读到这份报,但从报名就可以推知,它是为揭载新闻而创办的。我国著名报学史家戈公振说...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欧洲成为利用印刷手段开创世界近代新闻事业的先驱。1566年,世界近代的第一张正式的报纸——《威尼斯政府公报》诞生了。1615年,德国《法兰克福新闻报》问世。从此,以报刊为标志的印刷新闻逐步取代手抄新闻,并从欧洲大陆向世界传播开来。然而,欧洲的新闻传播方式的早期进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自然演变。早在十三世纪,英国出  相似文献   

7.
媒介的权力和责任理论是伴随着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是现代新闻传播理论的基石,也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过时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环境是新闻传播活动赖以进行的多种条件和状况的综合,也是一张无形的控制新闻传播效果的网络。所以,在新闻传播中要重视新闻的传播环境,特别是其社会环境。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批判理论认为,媒介不仅是国家话筒、权力工具,它还是国家加以利用维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甚至他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直接履行社会控制的职能,维护国家统治的合理性。固所以,媒介的强大功能与我国近代以来直到如今的传播环境决定了我国媒介“喉舌论”演绎至今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8):46-47
中西新闻传播不同的价值取向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近代报刊从编辑、经营到发行都几乎全面模仿西方。但是中国的媒介功用与西方却并未协同一致,中国媒介追求价值观念的传输,在西方媒介则主要追求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之  相似文献   

10.
彭甜 《新闻世界》2010,(11):113-11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随着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及政局的变化,他的新闻传播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转变和发展,并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梁启超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为线索,以其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为基础,从其报刊功能观、传播舆论观、传播技巧、传播关系观等方面来阐述他的新闻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1.
凌争 《今传媒》2012,(6):32-33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新闻法制制度在曲折中发展。北洋政府的新闻立法在客观上推动了新闻法制制度完整化,但本质是抑制和阻碍新闻自由。北洋政府通过新闻立法,以保押费、预先审查、禁载事项、错误解读宪法、恐怖统治等方式对新闻自由进行干涉,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租界与新闻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新闻传播史上,租界,尤其是上海租界的新闻传播,有着突出的地位。租界的存在与近代新闻事业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租界的商业社会环境为新闻传播的产生提供了契合的生长点;人口增长与移民社会的形成,促进了大众读者层的产生与传播者群体的形成;近现代交通邮政事业进一步推动了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各种新传播技术都首先在租界应用推广,使新的媒介形态不断产生与发展;中国官方、租界当局、外侨及中国人等都在界内创办媒介,争夺传播权力;租界的特殊政治与法治环境,使新闻传播有相对更多的自由,但同时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定位是新闻媒体通过新闻传播内容和方式,确定、调整与受众等方面关系的社会行为,其规律性在于这种行为具有追求传播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效应一致性的趋向。概括地说,新闻的定位规律(简称定位律)就是大众传媒运用传播动机与效果内在统一的辨证法则来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新闻规律。新闻定位律是新闻传播的普遍规律,其基本特征至少有五个方面:l、新闻定位律的社会性。新闻定位律的社会性首先取决于传媒在社会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舆论本质上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方式。处于社会舆论主导地位和具有主渠道作用的新闻传媒,必然要集中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印刷术的发明应用,到近代电讯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报道事实,传递信息为根本职能的新闻媒体,在传播方式、传播范围、传播速度与传播内容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继出现了印刷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和电子新闻为媒介的新闻机构。媒体的宣传任务,是通过记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新闻传播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人们开始学着通过新闻来建立信息的平台,来将其作为一种公开信息的交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看,新闻传播是当前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播只有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有可能被文化所牵制,只有让新闻传播者熟悉各个国家和地方之间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在跨文化中实现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6.
论新闻控制     
新闻控制是新闻传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新闻传播中社会控制主要通过政治控制,信息控制,经济控制,法制控制等手段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过去美国的垄断资本是采取直接收买和兼并报刊、电台和通讯社来垄断新闻传播工具的话,那么.八十年代的美国的垄断资本则已在垄断的方式上有所发展了.它们通过连锁董事会或多种经营公司等形式来垄断和控制各种新闻传播工具。最终,全美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新闻传播媒介都被50家大公司垄断并控制了。  相似文献   

18.
师晟 《新闻爱好者》2011,(23):34-35
社会新闻舆论需要以视觉媒体效应的视觉艺术形式,来强化其传播的社会效应,视觉艺术通过视觉新闻的形象来传播出具有视觉效果的新闻内容。视觉传播的冲击力在社会意义的公德上,时刻关注社会责任和道德风尚对视觉敏感度的  相似文献   

19.
正值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许多新闻传播单 位都在进行探讨和策划,努力把改革发展事业推上新的台阶,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几位长期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老同志聚集在一起,都不禁为当前的蓬勃局面感到欣喜,同时又热烈议论到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在进一步推进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发展的今天,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那些好传统,还应当得到尊重、研究和发扬,千万不要把它淡忘了。 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经走过了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上海是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摇篮,上海新闻传播事业的曲折发展是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曲折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漫画最早源于英国,随后风靡于全球。20世纪初期随留日学生的回国将之传播至我国内地,并迅速为报刊媒体所接纳。20世纪中国漫画的开端是伴随着近代沿海地区城市新闻出版业的勃兴而展开的。早期画报、画刊是漫画艺术最为普遍、最直接、最为有效的流通载体。所谓“谐画、滑稽画、讽刺画”是漫画这一绘画样式的早期名称。新闻漫画是指用漫画的形式报道新闻或者评论新闻的一种报道方式,又称为政治漫画、评论漫画、社论漫画、政治讽刺画等。由此可见,新闻漫画是紧密联系时事政治、画外有声的,它将作者的观点视角通过图画来体现。我国著名资深老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