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统计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要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运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运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统计量等来展示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等。下面结合统计教学实践谈谈在对学生统计观念培养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观念”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同时还对“统计观念”的具体表现作了如下的描述: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以促进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呢?下面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统计观念是人们面对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思考、所推测的可能结果以及自觉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的意识,它主要包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为了培养初中生的统计观念,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调查统计过程,从统计角度思考有关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统计与概率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身边环境中熟悉的实例,进一步巩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对日常生活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5.
龚玉玲 《广西教育》2013,(45):85-85
统计是关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学科,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统计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而且数据收集的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环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统计意识和统计思想,提高统计能力,逐步树立统计观念。笔者从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角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统计与概率     
罗娟 《贵州教育》2009,(3):82-90,51
复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和身边环境中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知识与方法(统计图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决策和推测,让学生感受统计对日常生活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7.
统计观念是统计意识、统计思想和统计能力的一种互动有机体。在小学阶段强化儿童统计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儿童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有利于儿童逐步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儿童统计意识、统计思想与统计能力是在统计活动中逐渐发展的。培养儿童统计观念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突出统计的现实意义,增加儿童对统计活动的体验,重视儿童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强化知识在现实情境中的运用,合理有效地运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统计观念”是人们面对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思考、所推测的可能结果以及自觉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的意识。统计观念绝非只是我们头脑中的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等,而是一种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指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  相似文献   

9.
统计观念是统计意识、统计思想和统计能力的一种互动有机体.在小学阶段强化儿童统计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儿童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有利于儿童逐步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儿童统计意识、统计思想与统计能力是在统计活动中逐渐发展的.培养儿童统计观念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突出统计的现实意义,增加儿童对统计活动的体验,重视儿童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强化知识在现实情境中的运用,合理有效地运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在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过程,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对数据的理解和领悟,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提升学生统计素养,让数据分析观念在学生心中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1.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在整个统计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数据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强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同时使学生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相似文献   

12.
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是统计教学的核心任务.以2022年中考浙江台州卷中的统计试题的命制为例,开展指向数据观念培养的统计命题实践研究.通过创设依据数据分析制定每周劳动时间标准的现实情境,引发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基于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考查学生的数据观念.这种指向数据观念培养的统计试题对导向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统计观念的发展和培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统计的初步知识已经成为未来公民适应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必备常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应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突出统计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强调产生和发展统计观念的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处理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据意识已经成为人们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备素养之一。统计教学的核心是培养数据意识,以问题解决的需要为驱动,以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为基础,以数学活动为载体,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提高数学素养。因此,教师要重视统计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在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强化对数据意识的培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数据分析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但在实际的统计教学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常常有所缺失。从小学统计课堂教学来看,教学的关键不应只是制作统计表、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方法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近"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进而提升其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使学生在作出判断前能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收集,描述分析与问题相关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或质疑,是《统计与概率》的重要教学目标 。通常,把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称为开放题,《统计与概率》的开放题能够把学生置身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原来的"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凸显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这个教学的核心。数据分析观念要求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先作调查研究,收集整理数据,通过分析才能作出判断决策。本研究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一是在亲历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二是在感受统计产生的需要中学会选择、质疑和创新;三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体会数据分析的多样性;四是在实践体验中体会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18.
"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的实质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了使学生对数据产生亲切感,更好地形成数据分析观念,可以将"统计与概率"领域置于整体建构理念下学习,从全局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尽可能地经历数据的收集、描述、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教学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20.
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核心概念。"折线统计图"教学中,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让学生在追本溯源中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