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写日记是所有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但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写,进而会写、爱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写日记的快乐,做到有话就说、有话想说,使日记的作用真正得以发挥,我在学生中进行了日记漂流的尝试,具体做法是:四个人组成一个漂流小组,小组内按天轮流写日记,日记本在小组间一周漂流一次,然后将其中一部分日记发表在班级博客的"漂流日记"专题中.  相似文献   

2.
"图书漂流",一种个性化的课外阅读方式,给更多孩子提供了阅读好书的方向和机会.但由于教师的组织方式、学生的阅读热情、家长的关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图书漂流"易流于形式,收效难以得到保证.如何让图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师生间"漂流"?笔者通过两年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儿童阅读真正实现了林语堂倡议的"自动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自由的探险,一次魂灵的壮游".  相似文献   

3.
一、记"班级漂流日记"的起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表明,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我回忆起在我所任教的闽侯祥谦中心小学三(1)班组织51名同学轮流写日记,共同记录校园生活。孩子们不亦乐乎,个个爱写!一年过去,我发现孩子们的习作热情高涨,随着天天写、天天读、天天评,每一个同学的日记都"长"了,习作水平也高了。这一年,我收获了一本厚厚的全班同学的亲笔签名漂流日记本。这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也可以在一附小的四年级学生中开展记"班级漂流日记"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 一次笔者去新华书店,听到一位服务员在大声抱怨学校"多事","今天,学校又发短信过来了,你看,要求‘搜集孩子每个年龄段的一张照片,并且写上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话,介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件难忘的事.这将作为感恩教育的材料,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这位家长显得非常"不领情",接着说道:"学校老是给家长布置作业,真是烦死了!"我知道这是学校在做"家庭教育",这并不陌生,很多学校都布置这样的"家长作业".  相似文献   

5.
“图书漂流”,一种个性化的课外阅读方式.给更多孩子提供了阅读好书的方向和机会。但由于教师的组织方式、学生的阅读热情、家长的关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图书漂流”易流于形式,收效难以得到保证。如何让图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师生问“漂流”?笔者通过两年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儿童阅读真正实现了林语堂倡议的“自动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自由的探险,一次魂灵的壮游”。  相似文献   

6.
刘春英 《班主任》2004,(3):32-32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往往很难协调起来.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到每天都能与每个学生的家长去沟通,而家长也都处于百忙之中,不可能经常到学校去了解孩子的情况.因而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很难形成教育合力.而事实上,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都非常高,很想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校应该为家长提供这样的机会.当然,每个学校在这方面都做过努力,如召开家长会、家访等.但这毕竟是有限的,不能使每位家长天天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实践中我发现,作业是我们与家长沟通的最好途径,因为学生每天都要做作业,每天都把作业带回家,我们何不在这上面做做文章呢?经过尝试,我发现作业本上的"留言板"是一种很好的家校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漂流     
今年暑假,爸爸单位组织到武夷山游玩,我也去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武夷山漂流。那天早上,我们游览了风景秀丽的武夷山,中午休息了一会儿,下午来到了漂流地点。我第一眼就看见了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天天泼水节”,下面还有一幅彩色画:画着两群人,分别坐在两艘橡皮艇里,个个手里拿着勺子,舀起满满的水向对方泼去。哦,这就是天天泼水节吗?原来我们的漂流就是这样的呀,看起来好有趣哦!我一下激动起来,我还没有漂流过呢,今天终于可以过过瘾了。我赶紧穿上救生衣,心激动得怦怦直跳。我们六个人坐上了橡皮艇,我和盟盟坐在前面,两个阿姨坐在中间,爸…  相似文献   

8.
一所学校应成为启迪智慧的沃土,促进生命生长的摇篮。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附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精心打造以"蕴萃"为核心理念、以"开启孩子的快乐童年"为外显形式的校园文化,并认真组织实施了基于"图书漂流"活动的诚信教育,让语言得以积累,文明得以传播,诚信得以闪光,生命得以成长。"蕴"者,蕴含丰富矿藏也,表明每个孩子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在我们看来,"蕴"是对孩子最生  相似文献   

9.
一一次笔者去新华书店,听到一位服务员在大声抱怨学校"多事","今天,学校又发短信过来了,你看,要求‘搜集孩子每个年龄段的一张照片,并且写上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话,介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件难忘的事。这将作为感恩教育的材料,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这位家长显得非常"不领情",接着说道:"学校老是给家长布置作业,真是烦死了!"我知道这是学校在做"家庭教育",这并  相似文献   

10.
正一般性的赛事不搞长长的排名,孩子们的奖品也都差不多,看起来学校是在"和稀泥";有时候孩子努力了却没有达标,家长也去给孩子买来金企鹅奖章,这是不是有点太"那个"?原来,瑞典人更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感受,他们把所有孩子的成长都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1.
学生负担过重这把火越烧越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这把火上"添了柴"。综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三大误区:一是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现在的家长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总是以文化成绩去评价学校、教师和孩子。家长们不仅介意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很关注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积极地给孩子排名次,将教师分好坏,给学校定位次,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教师、学校的压力。二是一味增加孩子的家庭作业。许多家长不加选择地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有些家长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并不了解知识体系,只是一味地布置孩子做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身心负担。三是过分注重孩子的课外家教。家长们是  相似文献   

12.
校的新三师的2,姐、0而四0、6是、师五年包哥年着2们级月漂使的,亮用新部的后学分一捐期同体赠开学化出始,领书来了到皮的,上的的,而海旧音他市课乐们静本、美还安。术区将这、把些教体这育育旧课课些学本院课本本附不是是他属继簇们学续捐赠给下一届的同学。到2006年9月份,同校的一、二、三、四、五年级的全体同学都将使用从上届同学那儿“漂流而至”的课本。课本从上一届同学那里“漂”下来“,流”到下一届同学的手上,形成“课本漂流”,让课本在漂流中产生更大价值。现在,让我们随着漂流的课本来到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一起去探…  相似文献   

13.
简平 《教师博览》2006,(11):37-37
那天,我将我写的一本书悄悄地放在了人民公园的一张长凳上。我在书的封面上贴了个标签,上面写道:“这是一本漂流书,如果你看完了,请你再把它放在公共场所,让下—个人阅读。阅读是一种快乐,希望这本漂流书能给你带去快乐,也希望你将这样的快乐带给他人。”我悄悄地走了,那一刻,我心里涌过莫大的欢喜。漂流书,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人们将自己拥有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后,投放在公园、地铁、咖啡馆、车站等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图书放到公共环境中去,如此不断地进行传阅。这样的漂流,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4.
《家教世界》2012,(1):54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有很多原因,阜阳颍州区的家长"淡香莲花"(网名)说,自己小时想学却没条件,所以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来学。针对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的不同原因,我们给出了一些分析与建议。有的家长看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兴趣班,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必须要上。这就难免会"盲从"———每个家庭有自己的特殊  相似文献   

15.
防水漂流包     
去年,我和爸爸去旅游,参加了一漂流活动,玩得很开心。可遗憾的是,爸的钱包和手表都被打湿了,一同参漂流的游客还有的贵重物品掉到水了,损失不小。由此,我想发明一种防包,下雨时也可以用来装钱和贵重物品在科技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发明了种"防水漂流包"。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负担过重这把火越烧越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这把火上"添了柴"。综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三大误区:一是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现在的家长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总是以文化成绩去评价学校、教师和孩子。家长们不仅介意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很关注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积极地给孩子排名次,将教师分好坏,给学校定位次,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教师、学校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漂流·探险     
金色的光束在山峰间闪动,斜照沉睡未醒的峡谷,奔腾的江水飞溅起晶莹的水花,天地间荡漾着银铃般的笑声,艘艘气垫船在水中漂流……  相似文献   

18.
张淑萍 《教育》2011,(36):57-57
<正>今年和自己的孩子一同经历了高考的"磨练",我想每一位曾经有过高考生的家长更能深深体会其中苦苦煎熬的滋味。在高考的竞争中,少许孩子是快乐的,而大部分孩子都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不是因为高考这种制度,而是来自我们家长、社会和学校给孩子的压力。作为一名教师和家长,我常常会想,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不是每个孩子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就算是成功了?  相似文献   

19.
陈穗 《红领巾》2008,(2):19-19
成都市李家沱小学与四川省郫县德源小学创造了一种有趣的读书新形式——图书漂流:让书在读者手中自由传递,让每本好书都拥有很多读者,让每个读者都拥有很多好书。  相似文献   

20.
Anonymous  元瑗 《高中生》2015,(10):28-29
爷爷和孙子在公园里散步,他们来到了池塘边。许多孩子在玩遥控小船。孙子看着他们用这些亮闪闪的小船比赛,激起浪花,彼此追逐,场面看起来乐趣十足。他听着其他孩子的笑声和叫声,心情不禁沉重起来。爷孙俩在那儿站了好一会儿,一句话都没说。小男孩知道家里绝对没有闲钱给他买这样一艘小船。爷爷看着孙子,感觉到了小男孩的艳羡之情。他四下打量,目光落在了一棵大松树旁的长椅上。"我们不如在这儿坐一会儿吧。"爷爷边说边走向长椅。他们一起走过去,坐在了长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