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女性主义产生之日起,平等始终是西方女性主义的不懈追求,从对普遍化视野下同一性平等的寻求到更为具体化的权力平等,再到正义视阈内的差异平等,充分体现了女性主义发展的日趋现实化和理性化,而且直到今天,对平等合理性的寻求仍在继续着。  相似文献   

2.
梁煜 《华章》2014,(27)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在其女主人公郝斯嘉身上充分体现了在西方近代兴起的女性主义,她不顾世俗追求自己的爱情,追求金钱与事业,追求男女的平等地位。但是这种女性主义体现了西方近代自由主义中的绝对个人自由主义,这种思想意识形态对于西方社会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3.
性别正义追求男女两性尤其是女性根据自身特点获得平等机会与和谐发展的社会正义价值。文章尝试将社会性别纳入和谐社会视角,在全面理解性别正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性别正义缺失问题,并就推进性别正义的现实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都是最早产生于英国的两个理论流派.她们从妇女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政治理念和两性,探讨两性不平等的根源、两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消灭两性不平等,实现两性平等等问题,从而提出以女性文化为基础的新的社会价值观,构建了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开启和指导了不同时期的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但是,两派理论上的局限也给女性主义运动带来困惑.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发展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争取男女两性在各方面拥有平等的权力,西方三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产生了诸多女性主义的流派,也促进了教育领域内的女性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文章对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及其影响下的教育思想进行简单总结,并尝试从六个角度分析了对成人教育学发展的启示,以期在女性主义思想的积极影响下促进成人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生及盛行主要源于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女性在多个领域均受到压迫。本文以琼瑶作品为例证分析中国女性在情感与婚恋中所受到的压迫以及在这种压迫中产生的女性主义思想,从而深入探求中国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权主义运动的理论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大力提倡女性应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既是女性独立自主的物质空间,也是女性自由创作的精神空间。作为将"双性同体"理论引入女性文学创作的先行者,伍尔夫着力倡导男女两性应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平等相处,取长补短,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了其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她所提出的"双性同体"观点为两性和谐共存开拓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具有朦胧的女性意识,《傲慢与偏见》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显示出女性主义视角,小说主线着力表现男女两性的独立平等地位,小说辅线通过对比几种婚姻观凸显女性主义婚姻观。  相似文献   

9.
和西方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同,新中国的主导话语是"世界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所以在法律和政策、教育和社会地位上男女很早就获得了平等的话语权,然而。男女平等的法律权益,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男女两性的社会差异,女性在某些场合,仍然是被男性消遣的弱者。女性美没有摆脱男性观念的桎梏,女性或隐或显地仍具有物化和财产化色彩。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女性主义文论中都一直存在两种主要的倾向:人性女性主义和女性女性主义。前者试图从本质上模糊两性差异,强调两性的共性和平等,更倾向于发展人性;后者则强调两性差异,认为女性应在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性中前进,更倾向于发展其女性。由于中西文化语境殊异,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中国后在表达内容和表现方式等诸多方面出现不同,促使女性主义批评带上鲜明的本民族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各派别对两性教育的关注及解决两性之间不平等的措施和策略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文章主要运用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社会女性主义"三大家"的理论框架分析性别与教育。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性主义教育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女性主义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其中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和批判的女性主义具有比较明确、比较系统的教育观点,其核心是关注两性平等和性别公平的教育。这些女性主义流派对西方现行教育体系中的管理、教育过程以及学校实践中体现的性别不公平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西方女性主义的教育观点及其教育批评对我们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作为当下西方社会不容忽视的一种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它的诞生与当时西方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乃至工业革命等各领域的重大变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18世纪后半叶以来,女性主义运动共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从第一次浪潮追求权利平等,到第二次浪潮抨击父权社会,再到第三次浪潮开始尊重两性以及女性间的差异,每一次浪潮中女性主义者们都为了实现自身诉求而展开斗争。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主义本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实际上女性主义三次浪潮本身都存在着无法突破的理论桎梏和实践局限。  相似文献   

14.
作为对女性人身权利最直观的犯罪行为之一,强奸受到了女性主义者最猛烈的抨击.布朗米勒的《违背我们的意愿》一书集中反映了"强奸是社会制度和文化准则构建的结果"的观点.但是,一直以来,将男女两性定格成为变革男权制社会而彼此"斗争"的群体的主张对最终消除强奸现象收效甚微.从人性出发,重新理解"平等"与"差异"的实质含义,有利于实现两性和谐发展,实现男女的真正平等.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运动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经历了三次高潮。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三次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高潮中,教育仍然是女性主义特别关注的领域,其核心是关注两性平等和性别公平的教育,它对西方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课程改革也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是加拿大女性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拟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理论,通过对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弗莱茨路》的文本分析,来探寻爱丽丝·门罗关心女性、关爱自然,呼吁打破"二元制"的旧思想,建立男女两性平等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中国的女性意识一直在不断觉醒,并在电视剧中有不少表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兴起,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消费性、娱乐性无疑悄悄影响着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表达,"躯体修辞"和"欲望叙事"曾经成为电视剧彰显女性意识,反抗男权社会的方式,但是却又悄悄落入男权社会"窥视欲"的樊笼之中。新时期,一群女性编剧电视剧逐渐突破传统女性意识的表达,诉求女性自我情感需要,认同男女性别差异性平等,从男女二元对立逐渐走向两性和谐,她们的这种表述方式为女性主义研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平等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性别平等则始终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中心理念,教育性别平等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已成为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教育平等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性别平等则始终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中心理念,教育性别平等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已成为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女性群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女性教育中的性别平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D·H·劳伦斯小说《虹》中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父权制统治对自然与女性的迫害,呼吁消除文明与自然及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体现了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指出在探索人类自然、男女两性的关系方面,劳伦斯的思想与20世纪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相契合,研究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