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5,(5):19-22
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严肃思考。他试图通过其创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解放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促使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文章以鲁迅笔下所塑造的典型女性形象和妇女解放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探讨、分析她们的各自命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想的核心是"个性解放",但五四之后的妇女解放运动并未完全按照这一路径发展。毫无疑问,妇女的真正解放只有依靠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近代中国,女性通过投身社会政治变革追求解放,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解决妇女问题的先决条件。然而,政治革命并不能完全代替妇女解放,社会变革的政治功利性往往会异化女性解放的深刻内涵,狂风暴雨式的解放手段也往往容易冲击、淡化甚或湮没妇女解放的特殊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五四文学作为研究蓝本,分析并探讨了深受易卜生《娜拉》所影响的两大类型人物形象,一是觉醒之前的封建礼教下呻吟的"玩偶"型女性形象,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并勇敢走出家门的叛逆者女性形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苦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五四文学作为研究蓝本,分析并探讨了深受易卜生的《娜拉》所影响的两大类型人物形象,一是觉醒之前的封建礼教下呻吟的“玩偶”型女性形象,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并勇敢走出家门的叛逆者女性形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苦痛.  相似文献   

5.
“五四”一代女性作家群.在“五四”探讨妇女解放的舆论启发下,创作了一系列描写妇女生活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展现了这一时期妇女的觉醒和精神面貌。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中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文学形象塑造上知识女性的先河。而且在当时。在今天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探讨“五四”时期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对于今天已经获得解放的妇女在人生的道路上仍具有相当深刘的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6.
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妇女解放之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最同情妇女、关注妇女命运的革命女作家,是在妇女解放之路上走得最远也最伟大的战士.在她的重要作品中塑造了莎菲、陆萍、贞贞等一系列自我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形象,从个性解放到大众革命,积极探索妇女解放之路,为中国妇女从女性到人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挪威的易卜生和中国的郭沫若,都是现代社会妇女解放的杰出歌手,他们的剧作都颂扬了争取解放的娜拉.但由娜拉形象所显示的妇女解放真理,有共性也有个性.具体表现为两国女性共同追求打碎男性中心社会的枷锁,做独立的平等的有本事的人;而两国女性在谋求解放中,对人生旨趣的认识和反抗方式的选择则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早期作品展示了她作为自由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个性解放意识,在延安时期,读者仍能发现“莎菲式”的个性解放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五四”以来的启蒙话语和个性解放的主题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作家很难再坚持新文学初期的自由意识的表达。丁玲的女性化立场受到严重的冲击。文章通过黑妮、杜晚香等形象的解读,指出丁玲晚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开始用政治意识置换女性意识,尽管出现了创作思维的相对矛盾,但仍然充满着女性的“声音”和“语调”。  相似文献   

9.
一“五四”以来,反映妇女命运探索妇女解放问题,是许多作家为之付诸心血的领域。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作品呈现不同的色调,或凄凉哀婉,或欢快明朗;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或绝望地步步走向黑暗的深渊,或欣喜地迎来光明的新生。但是,它们有一种稳定的思想倾向:离开社会的变革与解放,妇女自身解放的实现则是不可想象的.不是吗?当子君、陈白露、莎菲、曾树生这些青年女性踏入社会之初,何曾不怀有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代,新一代知识分子带着成为社会变革决定性力量的要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一特殊语境下,鲁迅的小说《伤逝》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有着批判性的继承。本文探究《伤逝》所体现出的五四退潮时知识青年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借此剖析五四时代的个性解放与追求,以发掘当时女性意识及婚恋观的新变化,从而在大时代背景上对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的婚恋观做一跨文化视野的评判。  相似文献   

11.
庐隐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陷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而破灭,追求个性解放而被传统束缚,探索出路而无路可走的矛盾之中的中国"五四"时期的知识女性。这种矛盾体的女性形象,成为庐隐的一种文学理想,使其在"五四"文坛上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旧中国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被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统治着。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依然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仍然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人身自由仍然受到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曹禺是个旧社会的反抗者和暴露者,是个悲剧感很强的作家,他给文坛带来繁漪、陈白露、金子三个典型的光辉女性形象。他不仅把妇女问题放置于封建传统中去讨论,更深化了五四时期关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考。从他的作品中的这些悲剧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妇女解放要获得成功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塑造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时代新女性形象。从女主人公们反抗父权夫权强权政治出发,从家到国,可以逐步探索出一条五四时代新女性自我解放之路。还有一些次女主人公形象过去较多被定位成从属身份来加以研究,从而形成惯性桎梏,其自身的独立价值历来被评论界所忽略、抑制、狭见,颇有更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五四时期最先觉悟的社会成份。中国的知识女性,在整个妇女界是最先觉悟的阶层。“五四”小说中知识女性形象反映了中国知识女性在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同时,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五四”落潮后,知识妇女的生活与思想出现了激烈的动荡,她们心灵发展的历程记录着“妇女解放”途中知识女性反抗当时社会、批判自身弱点的艰难曲折的历史,在个人的心理因素同社会环境的不断冲突中,由“个性解放”走向社会革命的路途。性爱与母爱的冲突——知识女性心理的矛盾性“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中心冲突是觉醒的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对立和冲突,反映在“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到来,在西方女权思想与中国本土妇女解放吁求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女性终于可以亲自为自我的权利高声疾呼,并得到社会的响应,一个不断拓展的知识女性话语空间也逐渐显现。在这些知识女性中,陈衡哲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从寻求女性的独立,到人格的平等,再到后来认识到男女性别的差异,陈衡哲在努力建立五四女性话语空间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而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话语嬗变也体现出五四知识女性话语空间的拓展与让渡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A4):23-24
女导演徐静蕾执导的热播女性电影《杜拉拉升记》中的女性形象绽放出当代职场女性特有的时代风采。她们在职场苦苦打拼,追求事业爱情双丰收,自由洒脱,完全超越传统影片中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模塑,在妇女解放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对今后妇女解放发展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程莎 《文学教育(上)》2009,(20):101-101
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诞生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五四”时期。在这个提倡“人的觉醒”,“个性解放”的时代大潮中,女性文学以高昂的主体意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在为数不多的“第一波”女性文学先驱作家中,丁玲总是不能被人忽视的。本文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讨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典型形象一莎菲。  相似文献   

18.
女性解放问题是全世界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中国女性解放意识以五四启蒙文学为发端,一直成为文学书写中的重要话题,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探讨的层面越来越多样化。女性经济权的获取在女性解放运动的初始阶段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尝试从经济权的层面出发,以五四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阐明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经济权的获取对于女性解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就极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19.
在投身中国革命事业的同时,李大钊对妇女解放问题也给予关注.五四前后,撰《战后之妇人问题》、《妇女解放与Democracy》、《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现代的女权运动》、《废娼问题》等文,探索并第一次正确指明了中国妇女解放问题的根本道路,把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子君作为五四时期的新女性,有追求婚姻自由解放自我的思想和大胆的行动,但是又不自觉地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面对涓生要求她独立的呼声没有回应,最终酿出一场自由恋爱的悲剧。对此,在倡导个性解放的背景下对涓生不应苛责。鲁迅洞察到女性解放的道路还很漫长,对子君们投身爱情提出了质疑,对女性解放的现状表现出悲观情绪,凸显了对女性的关爱和直面真实的文艺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