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城市竞争力又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该文对梧州市的城市经济地位和城市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分析了影响梧州市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原因,指出加快梧州市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提升梧州市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数据为基础描述了河南省高校的城市分布和城市经济竞争力状况,并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多项指标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高校发展水平对城市外贸出口竞争力、城市经济规模竞争力、城市经济效率竞争力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区域的组成单元,其竞争力构成了区域竞争力的微观基础。从整个区域而言,除了可对单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比较以外,区域内城市结合所形成的组合效应也是区域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城市相互作用对区域竞争力进行分析,阐述了吸引人才和配置资源对区域内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竞争力系统原理和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指导下,对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评价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评价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框架,以7个综合变量为基础构建了评价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法为基础确立了评价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试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城市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了由基础竞争力与延展竞争力指标构成的完整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基于该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11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发现杭州和宁波在基本竞争力与延展竞争力方面都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同时运用聚类分析法将11个城市分别分为3类和7类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到陕西省十个城市竞争力的排名,把陕西省十个城市竞争力划分为强、较强、一般和较弱4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的城市进行了详细分析。城市竞争力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需要选择很多经济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热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是通过城市竞争得以实现.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华东七省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各地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分类.以统计结果为依据,给出了各地区的综合名次和属类,为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严格界定研究假设前提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影响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据此建立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做了旅游竞争力的总体特征分析与城市类别分析.研究发现,14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阵营划分与人们的常识性客观认识存在差异,该差异反映了不同城市在旅游资源利用和城市旅游管理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广阔空间,就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范围内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竞争力的地位将不断凸现,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战略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本文在首先探讨城市竞争力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继而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计算出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并对6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并相应地作出评价。主要结论是:17地市城市竞争力差别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评价城市旅游发展现状与潜力,主动占有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据。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介绍了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确定的方法,并对福建九地市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旨在为政府科学评估本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明确制约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的症结所在、提升旅游竞争力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2003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各区县4个主要因子的得分,然后用聚类分析法将40个区县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通过比较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研究重庆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食物营养学价值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北方常见的20种食物,根据其8种主要营养素含量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依据欧氏距离平方和的大小确定食物间的相似性,通过分析距离测度值的变化将20种食物大体分为4类。结论:聚类分析可用来综合评价食物营养学特征,并将其合理归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MATLAB软件在多元统计分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MATLAB在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安徽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排序和聚类。结果显示,安徽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分布不均衡,从北到南大致呈现文化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的趋势,并提出了提升各地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主因子分析法,对汉中市11个县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出综合评价,分析了各县区在汉中的经济地位,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各县区经济地位等级。  相似文献   

16.
南充市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呈现较大差异性,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综合比较分析和聚类划分,并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并从产业结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第一等级的"增长极"的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培育第二等级的区域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形态和谐化发展;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实行第三等级区域重点引导。  相似文献   

17.
利用SPSS软件对柚类20个品种的19个叶片性状进行了Q型聚类及其R型聚类,结果表明,20个柚品种可分为4个组群;19个性状可以分为3个组群。试验结果与其他学者的分类结果相补充,为今后更好的利用形态学指标评定柚类品种及根据分类结果来丰富育种材料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 quality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old water treatment plant,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cluster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the data of Yuqiao Reservoir-- surface water resource of the Luan River, China.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the months of one year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clusters was agreed with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in North China. Three factors were derived from the complicated set using factor analysis. Factor 1 included turbidity and chlorophyll, which seemed to be related to th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factor 2 included alkaline and hardness, which were related to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 of surface water; and factor 3 included Cl and NO2-N affected by mineral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he sinusoidal shape of the score plots of the three factors shows that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caused by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are linked to seasonality.  相似文献   

19.
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在车道流量预测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国内外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无检测器信号交叉口车道交通流信息难于获取的情况,基于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之间的相关性,综合应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法预测单点无检测器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流量.首先应用聚类分析将单点无检测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车道与有检测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车道交通流量进行聚类,然后在聚类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随机选取车道交通流量样本运用逐步回归法预测单点无检测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车道流量,此方法经过南京市的具体车道流量数据验证.此类问题的解决,可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以及交通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人们对市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也逐渐加深,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态度、品牌形象和特性、产品服务质量和市场细分等问题都是重点关注的趋向。由于一些市场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存在变量个数多、分析机理复杂和数据含量大等问题,因此,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作为两种比较科学和实用的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并且在市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利用。本文叙述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市场研究中的意义,并且详细介绍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市场细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