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卫夫人是东晋女书法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她为师。她教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2.
<正>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点":高峰坠石我第一次看到卫夫人的《笔阵图》时,也吓了一跳,因为她留下来的记录非常简单,简单到有一点不容易揣测。譬如说,她把一个字拆开,拆开以后有一个元素,大概是中国书法  相似文献   

3.
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卫夫人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堪称三堂人生课。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第一课只教他写"点",练习写"点",感觉"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卫夫人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堪称三堂人生课.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第一课只教他写"点",练习写"点",感觉"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一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这时"高峰坠石"的功课,就变得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5.
提起王羲之,已是人们都知道的东晋大书法家。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老师——我国第一位女书法家卫夫人的事情。卫夫人,名叫卫铄。她的祖父、叔父都是书法家。  相似文献   

6.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  相似文献   

7.
王羲之(303-361),东晋杰出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出身晋朝名门的琅琊王氏家族,多年任地方官,最后官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为我国书法一代宗师,成就极大,影响至深,在书家之中,历来被尊为"书圣".王羲之继承家学,先跟着他叔父王廙学书,后又从当时大书法家卫夫人(卫铄)学书.卫夫人法宗钟繇,羲之早年亦潜心钟书.但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这篇文章中又说,他后来周游名山大川,得江山之钟灵,造化之陶养,多观名碑,渐悟只学钟法终非  相似文献   

8.
《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风格成熟时的代表作。它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我国魏晋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里程,历代书家无不奉之为圭臬。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早年工书法,师从卫夫人(铄),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因其不同的贡献而被人们尊称为圣火。以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一位。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1年出生在琅邪(今山东临沂)一带,定居在会稽山阴县(现浙江绍兴)。他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王羲之从小勤奋好学。成年之后仍然刻苦不懈。至今在浙江和后来旅居过的江西一带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王羲之从小勤奋好学,七岁时就跟着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十二岁时已显出功夫。那一年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拿出来偷偷阅读。王羲之的父亲也是晋代有名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10.
刘传德 《教育导刊》2006,(12):48-48
12.王羲之教子依缸习字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山东临沂人,出身于名门世家。他具有雄辩的才华,曾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公元355年王羲之辞官归隐。王羲之喜欢山水,能诗善赋,尤其是写作散文,颇具匠心。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堪称脍炙人口的佳作。王羲之精通书法,尤其擅长隶书,是我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他早年曾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随张艺学草书,向钟繇学正书。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推陈出新,自成一家,为历代书法家所效仿,成为楷模,影响极大。同时,王羲之还是东晋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一。王羲之有个儿子叫王献…  相似文献   

11.
正卫夫人(272-349),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她是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师承钟繇,传为王羲之的老师。其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宋陈思《书小史》引唐人书评,说她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  相似文献   

12.
励志故事     
父亲大喜,把书交给了他。 不到一月,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大大提高。 女书法家卫夫人看到他写的字,流着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盖过我的名声。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321—379)是中国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东晋瑯玡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7岁就跟当时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书法。13岁时书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乐此不疲,渡江北游名山,饱览李斯、曹喜、蔡邕、钟繇、张昶  相似文献   

14.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精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禁飘飘然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书法这门独特的艺术,向来为世人所公认和喜爱。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历代称他为“书圣”。然而羲之青年时代的书法并不特出,到暮年才美妙绝伦。前人说“右军书法晚乃善”,这是很有道理的。王羲之青年时代曾向卫夫人(字茂漪)学习书法。王羲之发愤学习,成绩显著。卫夫人称赞道:“逸少甚能学卫,笔势洞精,真书咄咄逼人。”但羲之并不是恪守师传,而志在改革,志在创新。因为卫夫人的书法如。“插花美女,低昂舞容”,直取姿媚,缺乏刚健笃实的风格,所以不能令羲之满意。为了继承和超越前人,开辟新  相似文献   

16.
"一波三折"这个成语本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对卫夫人的赞美:"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后来则用以形容文章结构的曲折起伏."一波三折"用于作文,能使文章起伏变化,呈现出一种流动的波澜美.写作文就是通过一件事来说明某一个问题,然而大多数的学生写作文时如同画直线,直接完成了从某事到某义的叙述.这样"袖筒掏棒槌——直来直去"当然不能吸引人了.那如何教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运用"一波三折"的作文技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结合初中语文课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正>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洗砚的地方。王羲之从小就勤奋好学,7岁时就跟着女书法家魏夫人学习书法,很受称赞。12岁时,就把父亲藏匿  相似文献   

18.
王羲之七岁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不到三年就显露出了才华。他的字笔力沉劲,顿挫生姿,方圆百里都知道他是个少年才子。在一片赞扬声中,十来岁的王羲之有些飘飘然了。一天,他到集市上去玩,看见一家饺子铺生意特别兴隆,去店里尝鲜的人特别多。美中不足的是店铺招牌上的“鸭儿饺子铺”几个字却写得十分呆板,毫无功力,与这家店很不相称。王羲之坐下来,买了一碗饺子,只见那饺子好似在水中嬉戏  相似文献   

19.
王羲之吃墨     
王羲之小时候练字十分刻苦。可每当他高高兴兴地把自己写的字交给老师卫夫人时,老师总是摇摇头说:你的字写得太死!王羲之为此十分苦恼,但  相似文献   

20.
书法艺术是用毛笔按一定的法则书写汉字的艺术,它包括执笔、运笔、用笔、用墨,讲究宇形的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学习书法,首先要学习执笔。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卫铄(即卫夫人,王羲之少年时代的书法老师)曾说:“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也曾对颜真卿说:“妙在执笔”。可见执笔在学习书法时是十分重要的。历来论执笔的方法很多,如“(?)执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