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uppy支招:不要拿本文对有缺点的爸爸指指划划,不要在家人快乐聚会时手捧此文高声朗读。聪明的做法是:把此文打开悄悄地放在爸爸的写字台或床头柜上,相信爸爸会把它当成一面镜子,至于结果嘛……很久以来,我都以为男孩儿是爸爸生的,女孩子才是妈妈生的。昨天我的小姨在医院里生下了一个小弟弟,我才明白,男孩儿也是妈妈生的。那么,要爸爸干啥呢?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一回家就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报纸。他既不会烧菜做饭,又不会洗锅刷碗,他连被子也不会叠。他的脏衣服臭袜子全是妈妈洗干净的。他坐在沙发上的时候还要把我们支使得团团转。…  相似文献   

2.
姐弟俩     
他冒着倾盆大雨,冲进家门,顾不上浑身的雨水,将一张"三好学生"奖状送到她眼前。她一边擦干他身上的水渍,一边心疼道:"真乖,姐姐替你高兴,不过下次再也不许这样了。"一盏昏暗的小油灯将他俩的身影倒映在斑驳的墙上。那时,他才9岁,她12岁。她顶着烈日,站了很久,很久。  相似文献   

3.
四年级的学生小林,长得胖乎乎的,细长的小眼睛总是含满了笑,善于并乐于与教师交流,但对待学习却马马虎虎,他有一个小他一岁的妹妹在同一个班。
  近来,小林突然对他的考试分数紧张了,每次期末综合练习后,他总是跟在我的后边问:“老师,我考了多少分?”
  “不知道。”
  “这次考不好就死了。”
  “是不是成绩差了要挨打?”
  “哼!他们才不打我呢!比打我还惨。他们当我是透明的,早上你想起床就起床,不起来他们也不会叫你,我喊他们也不理……”小林一口气讲出了他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这不公平     
我的儿子杰米自封为家庭小法官,"这不公平"是他的口头禅。当他得到的蛋糕比别人的小时,当我和丈夫晚上出去不带着他时,当我抱着还不到1岁的艾瑞克时,他都会不加思索地说:"这不公平。"  相似文献   

5.
蒹葭 《中华家教》2011,(6):16-17
家长困惑有一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了,就是我到底要不要检查儿子的作业?如果要的话,我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检查?为什么当我指出孩子作业中的错误并让他改正时,他会很烦我,不肯接受呢?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他的成绩啊,他怎么理解不了我的苦心呢?  相似文献   

6.
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的儿子约希在感恩节时参加了一个捐赠活动。活动中,他收到3位香港市民300港元的捐助。约希问妈妈:"这笔钱我们该用来买些什么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呢?"林郑月娥说:"你可以买一些诸如罐头、花生酱等耐存放的食品。"约希按照妈妈的要求,买了300港元的食品。  相似文献   

7.
<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句中国古训,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有着普遍意义。我们的父母为我们长大成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读了大江健三郎的这篇文章,同学们是否能想到他们呢?我的长子光到了5岁还不会说话。相反呢,他对声音的高低,音色的厚薄特别敏感。比起人的语言,他首先记住的是许许多多鸟儿的叫声,而且他一听到鸟儿的歌声,就能说出鸟儿的名字来。鸟儿的名字,他是从唱片上学来的。这是光说话的开始。光7岁的时候才上学,进入了特别班。集中在那里的孩子,身体上都有不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研究》2007,(7):102-103
问:我的孩子10岁,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从小就比较淘气,但是从来不会惹是生非。但是最近学校老师和小区里的孩子的家长都反映,说他总是和比他小的孩子打架,结果当然就是他打人家。我听了特别生气,对他说不能打弟弟妹妹,但是他不听,还反问我:凭什么我就要吃亏啊?他打我我就打他!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珍贵的礼物     
我有一位农村的朋友,他说在我11岁生日的时候,将送我一件礼物。他究竟送什么呢?我猜来猜去猜了很久,我想他会不会送我一只毛茸茸的小兔子;或者一个很大很大的水蜜桃?让我甜甜蜜蜜地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的全名为路德维然希·冯·贝多芬,4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一间屋子里。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他学习。11岁时,贝多芬加入了戏院的乐队。13岁时,他当上了大风琴手。他总算不厌恶音乐,这是非常幸运的事了。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的"倒退"两岁的陆路已经学会走路了,但在老家住了一个冬天后,又突然不会走了。三岁的翔翔搬家后交了一些比自己小的新朋友,但每当他和  相似文献   

12.
画猫的男孩     
<正>很久很久以前,在日本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夫妇。他们很穷,但是心地善良,他们有一大堆孩子,却不知怎么来喂饱他们。他们的老大身体很健壮,十四岁起就帮着爸爸干活了,几个女孩子几乎从会走路起,就开始帮着妈妈做家务了。唯一的例外是小儿子。他好像不适合体力劳动,但他很聪明——比他的哥哥姐姐都聪明,只是他又瘦又小,人们都说他永远也长不大。于是父母觉得他应该去当僧人而不是农民。于  相似文献   

13.
我出生在穷乡僻壤,浙江平阳的山区。家前屋后都是山。我父亲是种田的,很穷,没念过书。但他常在富裕人家门口听人读书,识了一些字,还能记账。父亲很知道读书识字的好处,他对我们教育很严。每天晚上,父亲从田里劳动回来,吃过饭,就要查我们的功课。有一次,哥哥念不出,给父亲狠狠打了一顿,我见了很是害怕。我九岁那年,有一次,一个"足"字我不会  相似文献   

14.
很久不见了,我不会自讨没趣地问你最近好不好,因为你的答案总是"活着吧"!在这个不齿"冷笑话"的年代,还能坚持这么幽默的冷言冷语,你应该也算奇葩。我想即使到了九十岁,你应该还是跟现在一  相似文献   

15.
何山石 《初中生》2007,(34):56-57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笨小孩".爱因斯坦直到三岁时才"咿呀"学语,后来,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已经能和别人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在学校里,由于当时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行进,爱因斯坦反应特别慢,总是无法跟上口令的节奏,同学们因此都骂他:"真是笨,什么也不会!"  相似文献   

16.
要有耐心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教孩子们折叠小房子。讲解示范后,我就到孩子们中间辅导。可是当我走到明明小朋友面前时,发现他只是拿着纸不肯折。问原因,他说“我不会。”于是我又耐心给他讲了一遍折法,他点点头,似乎明白了,我又去看别的小朋友。待我再看他做得怎样时,两张纸还在手里拿着没折,再问,还是说不会。于是我又给他讲了一遍折  相似文献   

17.
长大的感觉,不是生来就有的。儿子2岁的时候,开始关心起比他小的孩子来,经常提一些诸如“妹妹怎么只有这么一点点大”之类的问题。当知道自己也是由这么一点点儿大起来的时候,他瞪着大眼睛疑惑不解。没有长大的孩子会无缘无故地大哭,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连走路也不会。这是儿子对“长大”的最初理解。妈妈十分重视儿子的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18.
陆真 《早期教育》2000,(10):9-39
我儿子希希今年才三岁半,长得比同龄孩子要瘦小,这倒不是我最心急的,我最心急的是他的“老态”。据幼儿园老师说,从入园到离园,他自始至终都是眉头紧锁,眉宇间常透出成人才有的淡淡的忧愁;上课时他从不举手发言,而是无精打采地趴在桌上“想心事”;游戏时,别的孩子生龙活虎,只有他耷拉着脑袋,一步一挪地跟不上趟。其实,希希在家里完全不是这样,他会不时地跟在我的后面问长问短。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到那儿,劲头十足,遇到高兴的事他会笑得很开心,是一个十足的小淘气。  相似文献   

19.
雀斑蛋是魔法师家的孩子。但因为年龄还小,他还不会魔法。这一天,雀斑蛋在爸爸的书房里东翻西翻,在书橱脚下看到一本蒙着厚厚灰尘的羊皮书,显然这书掉在这角落里没人理会已经很久很久了。  相似文献   

20.
陆真 《早期教育》2000,(10):39-39
我儿子希希今年才三岁半,长得比同龄孩子要瘦小,这倒不是我最心急的,我最心急的是他的“老态”。据幼儿园老师说,从入园到离园,他自始至终都是眉头紧锁,眉宇间常透出成人才有的淡淡的忧愁;上课时他从不举手发言,而是无精打采地趴在桌上“想心事”;游戏时,别的孩子生龙活虎,只有他耷拉着脑袋,一步一挪地跟不上趟。其实,希希在家里完全不是这样,他会不时地跟在我的后面问长问短。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到那儿,劲头十足,遇到高兴的事他会笑得很开心,是一个十足的小淘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