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许多媒体纷纷把眼光投向了广阔的农村。如何做到“三农”宣传报道既让农民读者叫好,又让城市读者关注呢?《金华日报》开展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吆喝农产品”系列报道的成功例子表明“:三农”宣传报道关键需要找准契合点。把农民最关心的农产品销路作为突破口今天的农民关心什么?在农产品日渐丰富的今天,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已不再是农产品的产量问题,而是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浙江省金华市原来是个农业市,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和第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农业生产仍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  相似文献   

2.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权术论》一书,在如何对待祖国文化遗产问题上值得商榷。《权术论》专门论述中国古代的“政治权术”,指出:“在中国历史的实际政治斗争舞台上,权术纵横驰骋,叱咤风云,显示不完的‘神通’,数说不尽的‘风流’,使无数‘英雄’竞为折腰。”《权术论》宣扬了些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先弄清“权术”的概念。《权术论》给“权术”下的定义是:”政治权术,即政治斗争中隐晦秘密特点的权变手段。”并申述说:“人们通常所说的权术,一般都是专指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观念论稿》王齐洲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版贯穿《中国文学观念论稿》(以下简称《论稿》,下引此书只注出处)的有三种最基本的“意识”,即问题意识、朴学意识和美学意识。以此三种意识,作者从不同视角切入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问题,建立起了关于中国文学观念之极富理论品格和启发性的反思性文本。  相似文献   

4.
秦殿杰 《今传媒》2005,(10):37-38
《今传媒》9月号(下半月刊),登载了郗望同志写的《怎样写出可读性强的新闻》一稿,读来受益颇多。这不由得引起笔者的联想。新闻稿件为什么“可读性不强”呢?如果能防止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那么自然就能增强稿子的可读性了。因此,笔者写了《论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一文,求教于新闻同行。人们读到一篇精品、好稿,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读到它会高兴得爱不释手,总想多读几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可读性,非细细地品味一番不可。为什么可读性强?因为文章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有声、有色,而且通俗、有趣;写得活泼,有现场感,让读者好像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书系》(以下简称《“三农”书系》 ,是“三农”图书出版的又一个成功案例。在组织出版这套大型“三农”书系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 ,定将有益于今后“三农”图书的开发。   一、情缘“三农” ,服务“三农” ,是《“三农”书系》策划出版的基础  多年来 ,我社出版了不少涉足“三农”的科技图书 ,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在业界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次组织出版这套《“三农”书系》 ,更是带着深厚的“三农”情结 ,以出版工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坚持出好“三农”…  相似文献   

6.
南宋岳柯《桯史·稼轩论词》记载:“稼轩……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每至此……顾问座客何如,皆叹誉如出一口”。此中三昧何在?确乎值得探究。“妩媚”一般指“姿态美好可爱”,主要表达对象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仍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介平民,每当回到依然贫困的故乡时,我就深深体会到温总理说这句话时所包含的沉甸甸分量。可喜的是在“和谐”之风劲吹的背景下,近年来“三农”读物也受到学界和出版社的重视。笔者从国家图书馆网站查悉的“三农”图书品种达3千多种,印象较深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亲自写序的《中国之重:32位权威人士解读“三农”问题》(田永胜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327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联合推出的《2004~2005: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  相似文献   

8.
《独上红楼——九面来风说红学》,梁归智著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我不善于写书评,也不愿写书评,因为以个人之见来轻量妄议人家的著作,心里总觉不甚安然。可是这回要破例了——所因何故?就是既然见了《独上红楼》(“梁归智红学三书”之一)这本好书,不说几句话,向读者推荐,只顾独自欣赏,岂不也是一种“自私”的事情?做人治学,首  相似文献   

9.
看到南充市政府信访办聘请6位记者担任政府的“信访钦差”的消息(见6月22日《华西都市报》),我不禁哑然失笑,想起了电影《林则徐》中的一句台词:“呵呵!又是钦差大臣!”我想,南充市政府可能不是很清楚“钦差”这两个字的涵义,否则就不会在民主法制建设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激活这个盖满了封建纹章的“陈词”。“钦差”是过去皇帝处理棘手问题时的特殊制度,作为皇帝的全权代表,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拥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可以“先斩后奏,便宜行事”。南充市把这6位记者封为“钦差”,给了他们多大的权力呢?如果信访办主任渎职,可以把他就地免职吗…  相似文献   

10.
柳萌 《传媒》2002,(3):21-23
你知道王朝柱吗? 在文学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5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在影视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70%以上的人会说:“当然知道”;那么在一般观众读者中,如果这样问,会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也许有2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或“不知道”。倘若换一种方式,用王朝柱的作品问,你看过电视剧《长征》吗?我相信,起码会有80%~9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太知道了”。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三农图书出版品种达3千多种,印象较深的有《中国之重:32位权威人士解读“三农”问题》(田永胜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2005: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农村经济绿皮书系列)、《“三农”新论》(陆学艺 社会料学文献出版社)等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的刘向,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我们已经知道的是,他曾校阅群书,撰成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别录》。那么,他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编辑思想呢?他的这份重要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又具有什么意义呢?《论“辨章学术”——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三》专门研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程雪梅 《青年记者》2006,(18):70-70
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地市党报的农民版,如何“念”好、“念”活“农”字经?《廊坊日报·农民之友》版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多方尝试、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传达政策我们党在“三农”问题上  相似文献   

14.
书评,值得写专著吗?这是不少人萦绕脑际的问号。然而,看完由王建辉著的《书评散论》,这一问题便会冰释。岂但如此,还会感到书评不但应该研究,而且大有研究的必要呢。这本书虽叫散论,但绝对不散,  相似文献   

15.
王冰  蔡月宇 《青年记者》2012,(11):20-21
一 在李普曼所著《公众舆论》第二章《审查与保密》中,通过详细描述“一战”中,某次战地新闻的见报过程分析了审查在战争宣传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论述信息是怎样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隐藏起来从而影响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那么,审查与宣传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认识呢?李普曼给出了答案,“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审查制度,这个世界就不可能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每年给《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写些农业方面的言论,见诸报端的年均50多篇。有的问我这方面有什么经验,我觉得论经验谈不上,通过写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开言不离“三农”。近年我在  相似文献   

17.
1979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一文,文章的内容比较好,文章的题目尤其好。因为它提出和解决了人们关心和议论的一个大问题。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题破除了“两个凡是”所制造的现代迷信,那么,《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这个标题破除了对实现“社会主义一个模式论”的现代迷信。因为,既然“在实践中”,也就是说在探索中,在试验中,怎么能判定符合某种模式的,就算社会主义明灯,不符合某种模式的,就是修正主义典型呢?一  相似文献   

18.
《我的编辑生涯》,林君雄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原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林君雄,在他的著作《我的编辑生涯》(以下简称《生涯》)中总结自己40年编辑生涯时说:“虽然我是一只笨鸟,但是尽力了。”这句话说得很平和,并不崇高,也不会对读者产生很强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了好一段时间的忙碌,手中的这本有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书稿终于在春节前付梓了,怀着释然的心情,站在阳台上仰望节日的夜空浮想联翩。 还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为宁可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和武力研究员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两套书做责任编辑,我从这两套书中和我自己几十年的经历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浦漫汀儿童文学论稿》,浦漫汀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浦漫汀的儿童文学论稿》之所以叫“论稿”,是因为书中不只选录了短篇评论与论文,还编进了专著《安徒生简论》和《从古代至建国初期的儿童文学》。短评与专著皆为有“评”有“论”、有“析”有“叙”的短、长不等的文章,似乎惟“论稿”二字方能更全面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