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吃饭,司空见惯。如何才能使幼儿吃好饭,却大有讲究。人们往往注重幼儿饮食的质量,而忽视他们进餐时的情绪。比如幼儿园里有这种情况:一个幼儿举起小手要添饭时,教师说话了:“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能这样积极就好了。”幼儿愉快的吃饭情绪和旺盛的食欲,经老师这么一说,几乎减了一半。还有一个幼儿在吃饭时做了一些小动作,老师  相似文献   

2.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吃饭了,每到开饭时间.我们园总是后勤力量总动员,十来个老师一起上,分到5个班级,帮忙哄、喂幼儿吃饭,每当这个时候,大家总是手忙脚乱的,使出浑身解数,可有些幼儿仍是“难开金口”,很是无奈!幼儿刚离开家开始过集体生活.吃饭习惯各不相同,问题也很多,有的不会自己独立进餐,有的挑食,有的掉饭粒,有的爱说话甚至边吃边走动,有的甚至哭闹着不肯开口吃饭,真是大伤脑筋。  相似文献   

3.
你知道吗?当老师与幼儿围在同一桌吃饭时,幼儿会吃得特别香、特别甜。一般幼儿园在幼儿吃饭时,老师总是在幼儿中间巡视,目的是管理好幼儿的进餐秩序,要求幼儿不讲话,不玩,快快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但此举往往效果不好。如果老师能和幼儿坐在一起吃饭,和幼儿小声说笑,讲讲今天菜的味  相似文献   

4.
进餐习惯对于成长期的幼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可生活中,小班新生入园时不愿吃饭或吃饭习惯不好的现象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对幼儿的健康形成了威胁。本文根据小班幼儿的生理、年龄和个性特点,深入分析了幼儿"不吃饭"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家园共育矫正策略,以应对小班新生幼儿"不吃饭"的行为,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相似文献   

5.
赵虹 《教育导刊》2010,(3):81-81
午餐后,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坐在老师身边,老师组织幼儿进行进餐活动的评价. 师:"小朋友们今天吃饭都不错,谁能说说自己好的方面呢?"很多幼儿举手. 老师请了一个男孩子,他说:"我都吃完了,没有挑食."  相似文献   

6.
午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幼儿的营养与健康,同时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本学期我园对大班两个班幼儿进行自主进餐探讨活动。自主进餐活动前,都是保育员将碗筷放好,老师打好饭菜,让每桌的桌长进行分发,汤碗都是老师来发。"支架四"指出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我园大三班、大四班幼儿在进餐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由教师分餐、儿童等待的进餐方式,转而采取了幼儿自主进餐的形式,利用幼儿园配备的取餐工具以"桌"为单位学习自主取餐。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被摆在了幼儿园教育的首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一、幼儿进餐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的进餐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幼儿卫生进餐、礼貌进餐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在进餐过程中不断催促幼儿。教师将饭菜分好,不一会儿就会说"看看今天谁吃得最快""谁能一个吃完"等。幼儿的进餐原本应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良好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处理能力的幼儿,而不是与在家中生活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因此,如何掌握幼儿管理工作中的"收"与"放",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幼儿进餐中的"收"与"放"在幼儿进餐前,教师就要在主题活动中渗透进餐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不说话、营养搭配、干稀搭配。在进餐前,还要再次强调一次,并且要说明不文明进餐的后  相似文献   

9.
镜头一:“喂!洋洋,你的鹌鹑蛋掉了一个。”“我喜欢吃西红柿。妈妈说西红柿最有营养,是真的吗?”“喂,当当,我们吃完饭去看蜗牛好吗?它生了许多蛋。”“好的,我们数数看,一共有几个(注:班里养着蜗牛)。”从幼儿园小班起,幼儿就被要求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吃饭时不能讲话,学会安静进餐。但孩子们还是天天在饭桌上说些悄悄话。老师总会不断地提醒:“大家不要说话,咦!我听见谁还在说话……”“依依吃得真快,我要奖励她一颗五角星。”有时,老师看见个别幼儿不听话就会着急:“当当,你还吃不吃了,怎么还说话呀?”镜头二:全家吃晚饭的时候,当当一…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与要求中要求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纲要指出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在指导幼儿进餐时不仅要关注幼儿身体需要也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关注幼儿进餐时情绪,帮助幼儿愉快进餐。通过近期对幼儿进餐活动的观察,发现中班幼儿进餐过程中存在偏食、挑食、吃饭慢、咀嚼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如何才能很好的改善幼儿在进餐中的问题呢?单靠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和学园同心协力,共同的努力,让幼儿改变不良进餐行为。本文提出了几个解决的方法,来改变这一现状,让幼儿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托儿所、幼儿园的孩子吃饭时,住住会自发地比赛谁吃得快。有的老师为了赶时间,就鼓励说:“看哪个小朋友吃得快,得第一名!”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幼儿的牙齿未全部长齐,加之胃肠道消化能力差,如果进餐过快,易引起消化不良。比赛吃饭也容易使  相似文献   

12.
自主进餐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当中最重要的成分,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吃饭习惯,以及一个良好的食欲对幼儿健康成长非常关键。在幼儿时期,幼儿的进餐情况是可以培养的,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纠正,培养幼儿自主进餐,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进餐习惯,在补充各种营养中,让幼儿不挑食并且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但由于很多家长注重幼儿智力开发,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小事情家长包办,隔辈家长对幼儿的溺爱,从而轻视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很多幼儿形成了吃饭挑食、偏食、边吃边玩、老人追赶喂饭、哄着吃饭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引导幼儿餐前正确洗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快乐的午餐     
进餐时保持安静是幼儿园工作常规,边吃饭边说话对身体的危害孩子也早已明白。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在进餐时总想交流一些自己的见闻,继续讨论没有说完的话题。 您认为吃饭时孩子可以说话吗?怎样才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相似文献   

15.
幼儿进餐慢是个老大难问题。为提高幼儿的进餐速度,我做了以下尝试。首先,我分析了进餐慢的幼儿的特点。我把他们分为四类,一类是食欲不佳的幼儿,一类是挑食的幼儿,一类是没有掌握好咀嚼、吞咽方法的幼儿,还有一类是边吃边玩的幼儿。针对这四类进餐慢的幼儿,我设计了四套实施方案。一、对食欲不佳的幼儿。我一般不强迫他们进食,以免引起他们的反感,导致讨厌吃饭。在为他们盛饭时我注意少盛多添,多加表扬,并仔细观察是否有特殊情况。为了在餐前激发他们的进食欲望,我常常鼓励他们帮助做些准备工作,如帮忙分毛巾、拿盘子等。例如,我班有一个幼…  相似文献   

16.
快乐的午餐     
进餐时保持安静是幼儿园工作的常规,边吃饭边说话对身体的危害孩子也早已明白。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在进餐时总想交流一些自己的见闻,继续讨论没有说完的话题。 您认为吃饭时孩子可以说话吗?怎样才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相似文献   

17.
王岚  刘建霞 《学前教育》2009,(11):39-40
勺子,是每个人从小学习使用的第一种餐具。在观察幼儿进餐时我们发现,有的孩子由于不会用勺子,不是让成人喂饭就是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看似简单的用勺吃饭,其实里面包括了对手部小肌肉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锻炼。因此,孩子在小班学会使用勺子吃饭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为以后使用筷子吃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独立进餐良好习惯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小班幼儿入园后,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孩子在园的进餐情况。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一群人照顾一个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才开学吃饭时有不会吃的、吃饭要人喂;习惯左手拿勺的;边吃边玩,饭撒的到处都是;挑食偏食的,等等。老师就发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家长都表示束手无策,甚至有家长说出一顿两顿不吃也没有关系,反正他饿极了也会吃之类的话。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呢?在  相似文献   

19.
刘进 《成才之路》2013,(26):30-3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孩子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孩子终生收益。一、文明进餐在日常活动中,家长、老师们尽量要少包办多指导,多鼓励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初入园时,小班幼儿进餐的习惯不够好,吃饭掉米粒儿,不吃的菜到处扔,有的甚至扔到其他小朋友的饭盆里,弄得满桌满地都是。我们这时不能随便指责孩子,  相似文献   

20.
进餐环境是影响幼儿进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进餐环境不仅仅指物质环境上的美观、便利,还包括心理环境上的轻松、愉快。这样的环境能唤起幼儿的食欲,激发幼儿的进餐兴趣,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一、优化物质环境1.保持空间的畅通在幼儿进餐时,应保持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