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广民 《军事记者》2004,(11):56-57
新闻报道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其缘由无疑是报道的新闻信息真实、清楚,介绍的知识准确、可靠,以致于不少受众已习惯于把它作为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读物。但是,近年来有些新闻报道在这方面却辜负了受众,出现了以下九类不该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梁梅 《新闻传播》2005,(9):62-62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一些虚假、失实的新闻报道的出现,使媒体在受众面前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夸大其辞、虚假不实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受众在接受新闻媒体的报道时,心理从信任转向怀疑、厌烦甚至排斥。  相似文献   

3.
陈彦 《声屏世界》2005,(12):46-46
理直气壮扬正气。为了满足受众求新、求异、求奇的需求心理,新闻报道。特别是社会新闻出现很多报道灾害、凶杀、拐骗、猎奇的新闻.结果不但倒了受众的胃口.也影响了传媒的声誉。其实.人们虽然有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更有求进取、求向前的要求。因此,广播电视工作者要多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周婧 《声屏世界》2005,(5):10-11
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热的出现。新闻报道往往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是对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的解读。在报道新闻时从某个个人的视角出发.把对新闻解读的落脚点放在受众上.用故事化、细节化的描述,以小见大,从微观到宏观,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达到“一叶知秋”的传播效果.增强与受众心灵的贴近性。这种新闻报道呈现出一种“个性化”风格。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人们信息交互、价值共享以及文化共通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就新闻报道的样式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样式出现了。本文将从新闻文化的视角,结合受众心理,从新闻价值与受众需要的结合、新闻的日常性拓展、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构件、新闻报道多样化改革丰富了受众对新闻文化内涵认知四个层面对新闻报道多样化的改革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Web2.0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新闻报道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使新闻报道传播领域不断扩大、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模式不断创新,这也使受众从过去的"普通公众"即信息接受者向信息传播者、发布者、互动者转变,从而使受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有效资源,而受众在新闻报道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如何开发受众资源、推动新闻  相似文献   

7.
季志良 《视听纵横》2006,(1):99-100
新闻报道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向受众反映客观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真实性是新闻的“命根子”.  相似文献   

8.
王金龙 《青年记者》2006,(18):13-14
舆论引导力是构成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它具有实实在在的构成要素一是公信力,即新闻报道的可信度、权威性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二是感召力,即新闻报道的价值、分量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三是亲和力,即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四是表现力,即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手法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  相似文献   

9.
新闻打假,是新闻媒体生存发展之根本。新闻的核心就是真实,新闻真实是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基石,是新闻报道不可动摇的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失去了真实性的新闻报道,媒体终将得不到受众的信任,而为受众所抛弃。在当前国内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现、信息传播途径纷繁众多、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朱述超  万洪珍 《传媒》2015,(16):70-72
信息数据化时代,数据新闻成为新闻报道领域的一种新形态,其在价值逻辑与表现形态上均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数据新闻的传播应与受众的认知逻辑相符,并积极帮助受众建构相应的认知结构,具体作用有:增加新闻受众的知识贮备;激活新闻受众的感觉通道;协助受众建构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是为着让受众接受而采写、而传播的。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是指它在面世后受到受众关心、重视的程度。有些新闻报道刊播后无人关注,这很难说收到了传播效果和实现了其价值。 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与受众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如果新闻报道的内容符合受众的需要,那末,他们就会主动关注新闻事实和新闻信息,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就比较高。相反,受众就不可能表现出对新闻报道关注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王邻 《新闻窗》2011,(5):56-57
新闻传播者对相关报道领域背景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程度,决定着新闻题材的价值判断的准确度、新闻报道的影响广度。近年来,随着体育新闻、财经新闻、国际新闻、军事新闻、文化新闻等新闻细分化现象的出现,受众对传播者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专家型记者”、“专家型编辑”呼声越来越高,提高传播者专业化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赵挺 《视听纵横》2002,(4):49-50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新闻的真实感则是受众在接受新闻传播时对新闻事件是否具有真实性的一种判断,直接影响其对新闻报道主体的接受程度。真实性是真实感的基础,真实感则反映真实性,只有真实的且让受众有强烈真实感的新闻报道,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被广大受众所接受,但新闻报道具备了一定的真实性却不一定就有真实感。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声屏世界》2004,(1):20-21
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礼,少数媒体在片面追逐经济利益中走上了歧途,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抢夺市场份额,不惜降低格调,以“性、星、腥”等庸俗化内容迎合少数受众的低级趣味,大搞煽情主义。以致近年来,在灾难新闻、法制新闻和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过分展示血腥场面、渲染血腥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5.
张林江 《新闻实践》2005,(11):46-47
广播电视作为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既要发挥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又要研究受众心理,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受众的心理来改变我们做新闻节目的心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命题,就是要革新时政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实施新闻报道策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运用信息传播的各种手段,为广大受众提供最佳新闻信息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随着受众需求的日益增多和丰富,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市场化,新闻单位实施新闻报道策划将会越来越多。为此,正确认识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把握新闻工作者在策划过程中的正确位置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法制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种类,最常见的是以案例报道的形式出现。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加快,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法制新闻受到众多受众的关注。法制新闻不仅能普法,还能起到以儆效尤、引以为戒的警诫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追捧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8.
知识林     
受众的求同心理与求异心理 受众的求同心理 在新闻传授活动中,求同心理表现为受传者一般容易对和自己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性的新闻感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新闻报道的客观对象与受传者的社会角色相同或相近时,新闻容易被受传者选择; 二、新闻报道的事实和受传者的生活经历在相同之处时,新闻容易引起受传者的关注; 三、新闻报道中体现的观念、观点、态度、情感、知识等与受传者的固有思想、情感、知识等相同、相近时,新闻容易被受传者接受。 受众的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是指人们通常所说的好奇心理。这种求异心理反映在新闻…  相似文献   

19.
刘磊 《河北广播》2005,(2):77-78
营造一种“人性化”的舆论环境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以一种更亲切、更容易被接受的面目出现在受众面前是新闻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在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受众的感受,以受众的需要确定写作风格和思路,才能让新闻更加生活化,更有人情味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经济新闻报道特别是重大题材的经济新闻报道,已经成为受众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成为各大媒体所倚重,吸引受众,扩大独立舆论影响力、增强媒体权威性的重型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