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影响经济发展结局的不仅仅是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增长进程的质量,目前买方市场的形成、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环境质量的恶化、自然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日益严峻,使得财政经济工作者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测度与评价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省域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方式。以陕西省为例,从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代价4个维度选取指标,测度近20年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并以4个维度的评价分析得出了转变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加快经济增长是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主要就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视人口增长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问题。应该指出,截止目前,我们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还不够协调。社会发展问题同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规定性,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论述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特征,重点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5):117-122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6年数据,测算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两者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值不断提升,处于弱耦合协调等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处于中级以上等级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得分高于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滞后于生态环境优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制度质量促进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而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环境规制降低耦合协调度。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建立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合作机制是提高耦合协调度关键。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对陕西省经济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陕西省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陕西省政府相关部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孙兆森宋光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转化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科技、经济工作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金昌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以深化我们对此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学发展中不变的主要研究命题,其基本内涵是总供给的长期增加,一般可归纳为增长数量和增长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增长数量衡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质量衡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方式.本文通过论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发展综合指数构建方法及其评价,并与美国相关指数进行比较,从而弥补国民生产总值或其他货币指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提升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且尽可能持续长久的中高速增长,本文采用熵权-集对分析对2000—2014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和均值标准差法对该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时空分异和类型划分。结论如下:从时间维度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曲线整体上呈偏态分布为非严格单峰,从峰度上看,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曲线由宽峰发展为尖峰,绝大多数城市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空间维度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得分空间分布呈现由北高南低向南高北低的演变趋势;划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类型,快速增长城市包括青岛、唐山、沧州,平稳增长城市包括天津、秦皇岛、烟台、潍坊、日照、丹东,缓慢增长城市包括大连、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威海、滨州、东营,为各沿海城市对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源泉杨久炎(广州船舶工业公司广州51018D)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陷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效益的困境而难以根本改善。其根本出路是要注意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经济的增长,既包括数量的扩大(速度、规模),也包括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过往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持续,改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亟需解决的关键。一般而言,依赖要素推动的经济增长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会并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反而会更好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一种产业金融,能够有效的提高金融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仅如此,科技金融的发展还会为当地的企业融资支持其技术研发,还会搜索好的项目,支持其他地区的技术研发,因而科技金融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性。在这一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可能存在得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还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提高还能提高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生存,是在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过去那种靠扩大建设规模,以增长为目的,大量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已不能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各项经济活动讲求的是质量和效益,需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199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说;“今后经济建设必须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把这方面的进步大小作为评价和考核各部门各…  相似文献   

13.
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一直都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创新性的采用了新的经济增长指标替代GDP指标,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描述。利用系统GMM方法对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FDI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微弱的正向作用,且即将超过安全阈值;同时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依然是一个起到积极作用的关键指标,故而我国应当改变对外开放模式,合理实行对外开放以持续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观经历了一系列转变:首先是经济增长论,即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等同于GDP的增长,片面地强调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忽视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更忽视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绿色生态以及社会福利四个维度出发,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30个省(区、市)2007—2016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基础指标及各维度赋权,计算得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后进行排序,并以各省份GDP表征地区经济增长数量,进而探讨经济增长“质”和“量”之间协同发展的趋势。模型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整体而言,东部地区要优于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同时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之间存在不平衡发展的现象。据此,提出中国各省份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等建议,以缩小全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质”和“量”的差异,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和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计量的指标体系,对近17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贡献最大且作用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促进中国质量型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与主要标志,指出技术创新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生产效率是技术创新的直接结果和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行的是市场经济制度,实行市场经济,就是要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使经济达到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产出量与人均产出量的持续增长。但是,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在数量上有增长,而且还意味着经济在质量上也有了提高。经济在质量上的提高通常称为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速度的测度指标称为科技进步贡献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辨析发展质量概念基础上,以环境和收入分配的库茨涅茨曲线为理论基础,探讨中国的发展质量并进行国际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发展质量经历了改善—恶化—再改善3个阶段;中国、印度和美国发展质量与经济增长呈现U型曲线,日本则呈现倒U型曲线。进一步分析发现,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并不存在关联,经济增长对发展质量的影响不会因为收入差距发生变化,经济增长是影响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发展质量及影响因素表现出一致性,处在上升阶段的经济增长对发展质量的影响在更高的收入差距水平下的作用增强。中美日印4国发展质量的国际比较表明,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同时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9,(4):1-5
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视角评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质量。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质量经历了改善—恶化—再改善三个阶段。经济增长质量整体上有所改善,但依然远离高质量发展目标。收入差距扩大使发展质量下降。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相互影响,收入差距歪曲或掩盖了经济增长对发展质量的刺激效应。高质量发展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天然副产品,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通向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更不能自然带来高质量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福利的增进,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