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社会科学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璐 《学科教育》2002,(5):12-14
21世纪应该是个人教育空前发展的时代,社会科学也越来越凸现了它的重要性。章通过比较世界各国的课程教学情况,在课程内容方面论述了21世纪的社会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山西组开题会议纪要《面向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研究》是由中央教科所、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和东北师大联合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和地方的积极性,汲取其课程教材...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课程观与德育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往往会推动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研究的变革。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物理学革命”即是如此,它提出的非平衡态、非线性、耗散、混沌、自组织等理念不仅改造了物理学,更催生了哲学领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随之,社会科学各领域也纷纷向后现代转型,课程领域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美国社会科课程内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社会科课程不是一些学科知识的简单组合 ,而是整合历史和多种社会科学知识、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门课程。自 2 0世纪后期以来 ,社会科课程的综合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强调 ,社会科课程内容开始超越传统的社会科学知识。本文将着重分析美国社会科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模式不够科学、教学学术化现象严重等。在新形势下,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和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及时向应用型转变。总结说明了高校社会科学课程教学的地位,分析了高校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新形势下高校社会科学课程如何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在学科性质、社会功能及高校课程演化过程的分析,揭示出美国的人文学科在经历了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衰退后,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艰难而有成效的调整和重组,目前正以积极的姿态,通过与科学等其它学科的合作、通过贴近社会和学生需求,走向新的历程。相比于西方一些具有科学理性文化传统的国家而言,我国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改革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现代化将对未来多元化学术社会达成价值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琳 《早期教育》2006,(3):10-12
一、美国社会科学课程发展的历史脉络 对社会科学课程(social studies)的研究和实施,在美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1921年,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NCSS)的成立.便意味着“社会学科”作为一门课程获得了合法性和权威性。1983年,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将社会学科确定为课程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类课程为例,分析了该类课程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该类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根据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课程特点,文章探讨了如何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类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曾晗  刘婷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248-250
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对工科毕业生培养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工科建设的过程中,人文社科教育长期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在工科专业中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可以提高工科生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以政治课程与通识课程为例,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工科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黎小勇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9):116-118,129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虽然诞生于19世纪(以心理实验室为代表),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才延伸到人文社会学科各领域(以计算机实验室为代表).我国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目前面临如下一些问题:实验室建设定位不清,重硬件投入、轻软件配套,重设施建设、轻人才队伍建设,实验课程和项目建设滞后,没有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等.  相似文献   

11.
民俗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一百多年来,它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分支学科不断产生。今天,它的研究涉及到人类生活、文化的许多层面,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研究社会生活文化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翻译文学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翻译文学存在的社会文化语境更为复杂多样,翻译文学因而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发展概况的扫描,揭示新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存在的社会文化语境、特点,及其与中国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教育肩负着社会分层的社会职能,而高等教育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中,促进社会代际流动的作用更大.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呼声越来越高,因阶层差距而导致的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愈演愈烈,而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又反过来加大了阶层间的差距.本文着重阐述了二者在当代所显现出的互为因果的特征,并就如何减少阶层差距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面对这些社会问题,美国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实行改革,形成了以舆论为先导,民众为主力,各级政府为主导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其他国家解决社会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调整了一系列内外政策,倡导在委内瑞拉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查韦斯用“21世纪社会主义”代替新自由主义,旨在把玻利瓦尔革命转变为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以真正实现社会的公正、自由、平等和互助。本文从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思想的缘起、内容、性质、前景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此来更客观、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下院议员出身、财产、进入议会的途径等方面入手,剖析18世纪英国下院议员社会地位的特点及其变化。笔者认为,18世纪英国议会下院议员优越的社会地位倚赖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极高的等级地位,并且其中经济实力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研究从20世纪初其新诗问世即已开始,但在新的世纪,仍有着开阔的学术空间。应从以下几方面向纵深发展:首先,增强学理性,在20世纪学,史学和社会政治化发展的大背景上全方位把握研究对象的特质;其次,加大资料整合的力度,以还原研究对象真实的人生状态,其次,注重其人际交往,在与中国现代化化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交往中,通过他们之间的友情,论争和恩怨反映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化动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知识和信息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这既给大学生带来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又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培养21世纪技能是大学生应对挑战的利刃,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协作交流能力以及信息、媒介和技术素养。了解学生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中有哪些会促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有效地大学培养计划至关重要。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247名本科生、研究生的研究发现:个体因素中的性别和学科会对三方面技能有显著影响,男生在各个方面均优于女生,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科生三方面能力均优于理科生;而社会因素中母亲学历与三方面能力呈正相关;与此同时,大学生的三方面技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黄斌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5):121-123
论述了体育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诞生和发展.21世纪的体育与20世纪的体育相比,由于社会生活的进步,在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人们将更加注重娱乐与健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探讨了新世纪大学俄语系列教材建设以及全国大学俄语四级测试改革的思路,就我国大学俄语教学如何迎接2l世纪的挑战,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俄语人才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