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20世纪的伟大人物,周恩来无疑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与此同时,周恩来又是扎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的。关于周恩来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界在论及周恩来的思想风格、道德修养及其领导品质等问题时已有所猎涉。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周恩来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时代巨人植根于中国文化周恩来的言行风范显然有着明显的中国作派与中华民族风格,这正是他深受中国文化民族传统影响的结果。当代哲学诠释学与文化人类学已经指明,人诞生于特定的民族文化之中,并习得该种文化系统的…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人格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对于各种思想文化在有所取舍的基础上善于兼容包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周恩来人格的影响需要在各种因素中客观地分析出重点因素,又不能不牵涉到对周恩来人格影响甚巨的马克思主义。文章第一部分探讨周恩来为什么很少在较高层面上广泛地论及传统文化并有意无意地回避与“旧事物”的联系以及从传统文化角度去研究周恩来人格是否会降低其党性光辉的问题;第二部分考察了周恩来认识各种文化观念和“一切主义”的经过以及对它们不同的认识态度;第三部分剖析了周恩来对于儒家文化的态度有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及其不同的立论基点;第四部分阐释了明显影响周恩来人格的原始儒学中的君子观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编审赵春生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与昌盛,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周恩来一生都在不懈地努力学习、运用和弘...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精神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周恩来精神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周恩来精神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品质,其内涵十分丰富,学者们对其基本点的把握方面趋向是一致的。周恩来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研究与学习周恩来精神对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今后的研究还可以在周恩来精神内涵的确定、周恩来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问题、周恩来精神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精通中国传统文化 ,并从中获益甚多。实际上周恩来对道家文化更有深刻的把握和精湛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的人格精神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周恩来对传统文化慎思而明辨的科学态度,挖掘了周恩来关于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区分精华与糟粕的标准以及学习古代和外国的东西要把它溶化在我们创作中的比较系统的精辟论述;认为周恩来人格精神的东方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大同理想”、儒学中关于道德践履精神以及“君子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近来学术界提出的关于传统文化对周恩来人格精神的负面影响问题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周恩来的人格风范,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周恩来的精神”这一概念。“周恩来的精神”思想文化渊源十分复杂,既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受到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对“周恩来的精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怀民兴邦的入世情怀,和而不同的中庸精神和信守诺言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获益甚多。实际上周恩来对道家文化更有深刻的把握和精湛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学界关于刘少奇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刘少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渊源和历史地位;(二)刘少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三)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四)刘少奇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但学界对刘少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刘少奇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表现特征及刘少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0.
论周恩来的和合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著名学者石仲泉先生提出在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有影响的可能是毛泽东思想和周恩来精神,并由此大力推动周恩来精神的研究。笔者认为,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公仆精神、和合精神、严细精神和修身精神。其中最具个性化、最能揭示周恩来精神特质,最能显示周恩来个人优势的是他的和台精神。和合精神是周恩来处理一切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周恩来的和合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共产主义精神的统一,对于成就周恩来这一伟大人物,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对ZI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有着重大…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近五年来,我国学界对周恩来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从不同视角对周恩来思想(主要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思想、外交思想、政党建设思想、民族思想、教育思想、新闻思想、文化思想和民本思想)、周恩来精神、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弘扬了周恩来精神。  相似文献   

12.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中国传统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等,它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有重大影响,表现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高尚理想、完善人格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重视生命美与自然美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意境"审美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周恩来女性思想的主要内涵、形成的来源以及周恩来在年轻时期、革命时期的实践和发展,可以看出周恩来女性思想的核心是男女平等,尊重女性权利,为解放女性而奋斗。他的女性思想理念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简要叙述我国著名思想史研究专家张岂之先生的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工作,指出张岂之先生在中国思想史通史研究、发展侯外庐学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儒学发展方向、儒学与自然科学关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华及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进程等研究中提出了富有创意的思维原则与方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可以成功中国化,在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界枝繁叶茂,除了它适应了改造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因兼容性,并因而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质,主要表现为二者在革命精神、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通与相融.在调动一切积极文化因素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以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当下,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相融应该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和文化发展的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基于跨学科视角,融合传播学等研究方法,从传播的主客体、媒介、过程和内容等方面,可以更全面而立体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际,中国传统文化在起阻碍作用的同时又提供了传播土壤;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选择与诠释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惰性和内容也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与书刊资料工作白清平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周恩来对于书刊资料工作也倾注了大量心血,而过去对周恩来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于周恩来与书刊资料工作这一课题缺乏研究,使得周恩来研究中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空白。本文...  相似文献   

18.
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安全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实质问题。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对于恢复和发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以周恩来建国后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内容为主线,着重探索了建国后周恩来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对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指导作用,阐述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论抗战时期周恩来对三民主义认识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由于抗日救亡思想战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大力研究三民主义,周恩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周恩来对三民主义的研究成果,其逻辑起点是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三民主义的基本态度;其逻辑展开之一是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基本态度的历史根据;其逻辑展开之二是逻辑与现实辩证统一:研究三民主义是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逻辑归宿:实践层面是为抗日救亡服务,思想文化层面是体现与发展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兼容品格,并推动中国共产党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20.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周恩来伟大人格的成因:一、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形成周恩来伟大人格的深厚土壤,特别是儒家思想对周恩来的影响最深刻;二、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各种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深刻地影响着周恩来人格的形成;三、周恩来特殊的家庭环境及个人天赋是他形成伟大人格的基础;四、周恩来个人的主观努力和革命实践活动最终形成了他的特有人格和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