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2008,(Z4)
海南、宁夏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彭玉光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1):63-64,78
心与物,情与景,这是历代文艺评论家所探讨不已的理论课题。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主体的心理情感与客体的自然物象之间.仿佛总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本身就是对自然物象的抽绎概括,那么自然物象的美则包蕴于汉字之中,这便是书法在汉字的基础上与自然物象之美建立的第一层关系。但是书法不单单是造型艺术,它的艺术语言凝结了古人对生命律动的把握与表现,通过文辞、用笔、结字、章法等可以感知其中的情感意蕴。书法与自然的第二层关系就在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自然观中得到展开,而这种审美自然观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思想中。  相似文献   

4.
色彩学应用在艺术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装饰色彩学,一种是写生色彩学。装饰色彩学着重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对比、谐调、颜色组合、色调等问题,主要用于装饰艺术、工艺美术以及壁画、年画、中国画等方面。写生色彩学虽然也需要研究固有色的对比、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八、色彩 中国画的色彩,有其独立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画在古代称为"丹青",由此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但由于中国哲学、人文审美观念的影响,水墨画不断兴盛,色彩在中国画中尤其是意笔的中国画中,逐渐退居到了附属地位.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成为意笔花鸟画用色的特殊规律.而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和宗炳的"以色貌色",概括了中国画在色彩运用上既重再现又重表现、以表现为主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意笔花鸟画的用色,不求物象的外在形似,不受客观自然的限制,而把用色的着眼点放在表现客观物象的内在神韵、表达主观意念的审美思想与意境的追求上.牡丹画作品的创作,用色规律亦如此.  相似文献   

6.
正画家搞创作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中发现自己的美感形式。历代流传于世的优秀作品,多产生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深切的感悟之中。现代人物画有底色的较多,以白纸为底色的较少。涂底色是为了给画面一个调子,另外是为了烘托出主体。为了表现人物的质感与立体感,可以根据物象的结构关系和固有色进行分染,也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物质颜色的成因及光与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透镜成象规律的研究和表述有两种方法、一是作图法,又叫几何法.它是利用三条特殊光线来确定物和象的位置及大小关系的,二是公式法,又叫解析法.它是用公式1/u+1/v=l/f确定物象位置.再由m=l′/l=v/u确定物象大小关系的. 为了对两种透镜成象规律更好的掌握,我们常常是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对物象的区域对应及性质对应关系进行分区域讨论、并归纳列表.然而,为了简捷和直观,且便于记忆,不妨将上述情况绘制成图便于对照.这里故且称之为“透镜成象规律图”.  相似文献   

9.
一分钟解惑     
孩子头发黄,是受基因影响 头发颜色主要是受基因影响,而不是营养.并且有些人幼年时的发色比成年期要浅,这可能也是“黄毛丫头”这个叫法的由来. 此外,日光暴晒也可引起发色的轻度改变.少数确因营养缺陷所致的发色异常,也主要见于部分涉及营养代谢的先天性疾病,例如苯丙酮尿症,而非大家常说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0.
在以消费性和享乐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文化形态中,我们的需求长期以来被物象所引领.这些物象的形成不仅仅是科技应用的成果,作为传播物象的媒介,也正是利用了物象的引诱性,肩负起了监控的重责.阅读本是极为强调私人空间的个性化体验,但是在媒介的监控下,进入了公共空间的视野,并引发了一些扭曲的阅读倾向.通过分析大学生现在阅读需求的现状,探讨阅读需求的独立性对应对阅读危机的重要性,从大学生阅读现状共性形成的原因分析阅读需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色彩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强有力手段。在作画过程中 ,正确观察和掌握客观物体的色彩规律 ,能提高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 ,是色彩写生的关键。提高作画者的色彩写生水平 ,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 ,还要掌握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一、强化色彩意识色彩是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 ,光是其发生的原因 ,色是其感觉的结果。绘画中的色彩 ,分为写生色彩和装饰色彩两大类。装饰色彩着重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对比与谐调 ,研究颜色组合和色调的问题。在色彩运用上 ,较之写生色彩注重色的单纯和大色域的对比 ,它的主观…  相似文献   

12.
颜色本体论问题指颜色属性是否是实在属性。颜色实在论认为颜色是知觉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而颜色非实在论认为颜色并非物体的实在属性。前者遭遇等色现象、拮抗加工模型以及颜色变化现象的冲击,而后者需要解释颜色词的成功交流如何可能、颜色恒常性现象以及颜色知觉何时出错。当前的理论都无法同时恰当地解释上述现象,因此文章提出一种复合式颜色关系主义以达成这一任务。据此,颜色本身是作为一个物种例示的知觉者个体与表面光谱反射率类型间的关系,而颜色显象则仅是我们知觉活动的特征。这一解释也与我们的自然世界观更为耦合。  相似文献   

13.
任何颜色的光都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只是三种基本颜色的光的亮度不同而已;反之,只要变换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光的亮度,用其可以合成任意颜色的光。本文介绍两种用计算机来演示光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1 借助显微镜或高倍放大镜启动计算机以后,在显微镜或高倍放大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屏幕上不同颜色所对应的像素的三原色色像点:如白色和灰色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色像点组成,只是色像点的亮度不同而已,黄色是由红、绿两种颜色的色像点组成等等。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证明任何颜色的光都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  相似文献   

14.
玄言诗与宫体诗中的物象是从山水到美人的演变,是从追求本质真实到执着现象真实的转换,这充分表明了东晋到南朝物象地位变迁的轨迹。玄言诗中的自然山水以象征化、简约化的形态彰显自身,宫体诗中的物象具有鲜明的感官化、唯美化的新变特征。主体的不同心态促成了二者各异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艾青的诗歌将色彩与意象相对应,渗入自己的情感,建构了东西方色彩观烛照下的黑色"土地"和金黄色"太阳"意象,这些意象已不是现实原有的物象,色彩也已不仅仅是颜色,而是一种境界,是艾青民族情感和宗教情感归宿性的诉求式表达,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中日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红”、“白”两色分别是中日文化中的崇尚色,但它们的语义内涵不尽相同.文章对比了“红”、“白”颜色词的语义内涵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青·绿·蓝——汉语颜色词文化意蕴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作为颜色,是古人认为的五正色“青、赤、黄、白、黑”中列为首位的颜色。《说文解字》分析“青”字,从生从丹,推测是一种深绿色的矿石,又加上古代“五行”之说盛行,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构成的,“五色”与“五行”相对,“青”与“木”相对应,因此古人认为草木的颜色为青色。汉语中常以“青”色形容草  相似文献   

18.
物象、意象、意境在诗词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一、物象和意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意象。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态、颜色,是一个物象,但当诗人把它写进诗词中,它就含有了诗人的情感意趣,成为诗词中的意象了。李贺在《致酒行》中写“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诗句中的“柳”已被赋予了对“主父”的深…  相似文献   

19.
李伟力 《河南教育》2008,(12):53-54
美术的基础是素描造型,它是人按照自然方式进行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在素描中."整体感"就是联系各种有机关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地观察和表现物象,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整体感作为素描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梁宗岱认为,中国纯诗是一个由声、色、义同时启示的世界,是天籁之声,是一株元气浑全的妙笔生花.它与自然天宇相融合,拥有一种超乎文字之上的意境或表现.它最充分地运用了想象力,它的生命之树生长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里.宇宙意识、象征之道、音乐的灵魂,是中国纯诗最本质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