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在专业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不少学者认为其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降低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控的空间方面。实践中新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作用、作用程度等,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资产减值会计一直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上市公司年报也可以看出,资产减值准备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选择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常用工具。本文主要针对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及影响进行比较与分析,重点阐述了新准则对资产的限定、适用范围、减值迹象的判断、已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以及对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3.
资产减值对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其本意是为了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和资产状况,但往往却沦为了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尤其是上市公司使用的较为频繁。为了制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减少利润操纵的空间,现行会计准则更加明确和细化了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一些问题。然而,现行准则只对部分资产的减值做了限定,因而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仍留有一定的空间。文章以家电行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讨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新企业会计准则条文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新准则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变动。结合2007年年度报告,从存货计量变化的影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债务重组收益变更的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调整的影响、无形资产和研发费用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有别于旧会计准则的规定,提出了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实行的新会计准则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调整,其中存货管理办法、资产减值准备、合并报表、所得税和借款费用等方面的变革将对上市公司利润产生较大影响,限制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而针对新准则中债务重组、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的调整,上市公司可能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自2001年起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标志着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深化。同时,企业面临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企业规避风险的内在动力和投资追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部力量催生了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和广泛运用。企业要充分认识为什么要实行资产减值会计和如何运用资产减值会计。  相似文献   

8.
王静 《现代企业教育》2009,(16):114-115
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破茧而出,时至今日已施行三年有余。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新准则在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计量、存货管理办法、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方面实现了诸多突破,业内人士认为,它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的变革更是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自2001年起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标志着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深化。同时,企业面临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企业规避风险的内在动力和投资者追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部力量催生了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和广泛运用。企业要充分认识为什么要实行资产减值会计和如何运用资产减值会计。  相似文献   

10.
资产减值会计是考虑到会计的谨慎性需要,其最初目的是用来提高企业的资产评价准确性,规避风险,增强会计信息。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然而它却为企业调节各期的利润提供了一定的可能。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了企业计提减值准备行为,打好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证券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证券市场暴露出的问题推动了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发展,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完善规范了证券市场的运作。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在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证券市场会计监管应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由此所可能产生的不规范会计行为,加强对公允价值运用、资产价值真实性等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企业要合理使用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必须拥有优秀的会计师、建立成熟的资本市场。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账务处理包括固定资产减值的处理、已减值固定资产价值回升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和新会计准则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留下的弹性空间两个方面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一方面堵塞了我国原会计准则的一些漏洞,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留下了更大的弹性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则的5条新突破,探讨了我国最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异同,并针对新准则未明确的存货、长短期投资等项目的减值准备能否冲回的问题提出若干相关思考,认为: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转变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加强中介结构的审计作用,健全、发展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相似文献   

15.
按照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期末应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来计量,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按照减值后的新账面价值重新计算折旧额。这一规定同企业所得税法产生了差异,因此,应针对这一差异进行纳税调整。本文就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税法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企业如何正确核算所得税。  相似文献   

16.
金融资产的分类不同,其减值计提基础也不同,由于会计准则对减值规定较为抽象,实务中处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规范的减值处理可能会引起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缺乏可靠性.为避免由此导致的利润虚增,文章依照会计准则并结合现行实务对不同类别金融资产减值判断和会计处理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这是为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采取的又一项重要措施,使得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向标准化,逐渐向国际化靠拢;探讨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分析新准则所做改进及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完善新准则的建议,希望有利于准则的理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我国也在不断努力实现趋同。该文以A+H股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净利润的差异为切入点,基于两者差异的数额、差异比率、差异种类以及存在差异的公司数等角度剖析了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效果,研究表明国内外会计准则已经基本趋同。  相似文献   

19.
固定资产减值是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情况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资产和经营成果的准确性.为促进新企业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及相关的计提折旧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