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深化、拓展读者服务工作 ,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是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生存命运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校之长,怎样建设和谐学校,加强科学管理。是校长决策目标的决定性一环,是评价一所学校成绩和弊端的中心一环。  相似文献   

3.
柳瀚清 《海外英语》2023,(8):108-110
为更有效地维护海洋安全秩序、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和处理海洋权益争议,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一环,其“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的初衷恰与该理念紧密联系。文章以《新视野大学英语4》(第三版)第四单元“Achieving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ism”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步骤和教学反馈等方面,详细阐释如何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相融合,在培养学员思辨能力、国际视野和海洋情怀的同时,激励其心怀“国之大者”、守卫万里海疆,最终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4.
2007年,有那么几个省的高考特别值得关注。因为这不仅仅是常规的高考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有所突破的关键一环,甚至可以说,这根指挥棒决定着许多课程理想的现实命运。  相似文献   

5.
董超  康延 《现代语文》2004,(7):13-13
“原来一把攥的是祁连山,两年后纹路一拐就走势如白云山,你的命运能不跟着跑吗?”其实不然,命运决定于自己手中,我们是命运的主宰,而不是命运的跟随。我们“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失败时,不去抱怨命运的坎坷与不公;成功时,也不用感谢命运的平坦与恩赐。命运,是我们意志中的一种特有的迷惑“命运多舛,是说它无常,也是说机遇丛生。面对万变,终须留守你的一些不变,这就是正直,善良,热情。”是的,一个人确实有很多命运。即使我们选择了布满荆棘与不平的道路,只要有正直的花、善良的叶、热情的根点缀着,我们也活得洒脱。  相似文献   

6.
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原则是物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介绍一种读数的方法,即n进位公式读数法。  相似文献   

7.
命运不是冥冥之中的幽灵,更不是香烟缭绕的寺庙里那些俯视众生的神像。命运就在你、我、他的手中,自己才是自己的救星。有一次,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学生一首音乐作品完成了,结尾写上了“靠上帝的帮助,完成了”这样一句话,贝多芬加上了一句批语:“人呵,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吧!”贝多芬这个被世人称为“用痛苦塑造成的人”,面对贫困、失恋、耳聋,向残酷的命运发出了吼叫:“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终于战胜了命运,用音乐谱写了自己辉煌的一生,并向世人宣布:命运是可以被征服的!漫漫一生,不要相信命运,不要埋怨命运的不公;人生路…  相似文献   

8.
夏季的夜晚是短的,黎明早早地来临。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以前,森林、一环一环的山峦、以及群山环绕着的一片片小小的平川,全都隐没在浓滞的雾色里。  相似文献   

9.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这不仅关系到每位大学生的品质和前途,而且关系到社会发展、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大学生培养一技之长的同时,也应该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以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王济成 《山东教育》2005,(10):33-33
一、感受 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内容人手,解决好“为什么写”“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有话要说,有话可说。这一环节教师主要从三方面设计:  相似文献   

11.
阿庇安是罗马帝国早期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结合历史形成了自己的命运观。他的命运观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强调命运对人具有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认为人可以在命运面前发挥能动性。另外,他的命运观里面包含了一种弃恶扬善的思想,还论及了有关国家、民族的命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命运新论这一透视角度,从苏轼的情感命运和政治命运两个主要方面阐释和论证苏轼的悲剧性命运,从而揭示出中国古代优秀文人悲剧性命运的某种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正>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教育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它在青少年教育和学校工作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命运观与传统宿命论有着本质区别。它作为一种肯定的原理,摒弃了传统宿命论在命运面前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它激发人们毫无保留的去热爱命运,并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从而彰显了个体生命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阿凡提巧取七环”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地主非常自负和刻薄,经常出难题借以克扣长工的工钱。有一回,他用纯银打了个七连环作为工钱,请人做工七天,要求打工者只能断开其中的一环,干几天就取几个银环,不能多取,也不能少取。很多打工者因为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而没能拿到工钱。聪明的阿凡提先将第三环断开.第一天取走断开的那一环;第二天.阿凡提还给地主断开的那一环,拿走两连环;第三天,阿凡提再拿走断开的那一环;第四天,用前三天拿走的三个环去换四连环;第五天再拿走断开的那一环;第六天,还给断开的那一环,拿走两连环;第七天再取走断开的那一个环.正好是七环。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类型的译本中,“命运”出现一词多译的现象,本研究基于语料库总结“命运”的翻译规律,为这种现象做出解释。本文首先借用Sketch Engine平行语料库中关于“命运”的语料,使用AntConc3.5.8和CUC ParaConc语料检索软件,找出“命运”一词和其主要的英文对译词;之后,依托Sinclair的词项分析框架理论,考察“命运”和其英文对译词的搭配、类联接和语义韵,总结出“命运”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标准或规律;最后,从历时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规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许纪霖在《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中说过:“历史,总是由知识分子书写的,然而,知识分子自身的历史。却常常无人书写。”那么当有人决定写一写的时候,又该怎样落笔呢?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说,当一个人置身于某一环境时他是看不清他周围的事物的,那么谌容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想讨论同时代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她究竟能说点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霍晓珊 《文教资料》2014,(14):11-12
《奥德赛》中冥府之行是奥德修斯自我认知最主要的一环,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奥德修斯在冥府见到亡魂之后,才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在于生命的有限性。人要敬畏生命、敬畏神明。奥德修斯认识到人的局限,接受了人的苦难命运,并借助苦难得以实现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9.
张大冬 《江苏教育》2008,(18):45-47
日前,在我校的教研组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了“认识平行线”一课,教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出平行线,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行线的概念,但对“平行线的画法”这一环节的教学,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将这一环节的教学片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曾文清是中国传统中庸礼让文化的优秀代表者,他的命运是一出彻底的悲剧,他的命运是在他善良与懦弱的性格导向下一步步完成的。成就他性格命运的是社会环境,决定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是这个社会的文化座标,它是一个与中国伦理本位的传统文化相对立的实用理性主义的文化体系,因此,《北京人》是一出以人物悲剧命运的形式来表现文化悲剧的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