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长城》一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相似文献   

2.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带有神话色彩,展现了愚公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这一艺术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现在学习此文,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抵御异族的侵略而修建的,最早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4.
长城,是我国古代宏伟的国防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精神的体现。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秦、赵、燕三国北境的长城连接起来,筑起一道西起临洮(今甘肃省岷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一、二册(人教版)经过一年多的实验,从今年秋季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始试教。为了使教师更好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在此介绍一下新教材的图画部分。首先介绍第一册的图画。关于封面。封面的底图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建筑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及非凡创造力的象征。封面选用长城为底图,代表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封面左上  相似文献   

6.
案例: <长城>一文,作者花大量笔墨重点描述了长城的巨大与壮观.并借这一"历史奇迹"讴歌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教师在教学<长城>时,为让学生深切感悟这一要旨,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请看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7.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节,不怕困难的愚公这一艺术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现在学习此文,仍有现实意义,因此历年来被作为教材教育学生。我们认为把握此文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时应抓住两点:教育学生的情感核心点是学习愚公精神,价值观的核心点是讨论“移山”会带来哪些反思?  相似文献   

8.
《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界遗产"的开篇。作者从游览视角描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壮观,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展现了宏伟的长城形象和劳动人民智慧勤劳的精神。细读文本,可以提炼出以下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某日,教授课文《愚公移山》,我原打算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用书》所解释的寓意: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不待板书完毕,学生已有异议:“什么?改造自然?愚公是在破坏环境!”  相似文献   

10.
某日,教授课文《愚公移山》,我原打算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用书》所解释的寓意: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不待板书完毕,学生已有异议:"什么?改造自然?愚公是在破坏环境!"  相似文献   

11.
程瑶  刘峰  崔鸿 《云南教育》2008,(9):32-33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世界遗产”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朴实无华的语言,按照“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展开联想——赞美长城”的顺序,向读者展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南长城     
我国北方有长城,南方也有长城。南长城修建于明朝,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它南起亭子关,北到喜鹊营,全长190多千米。它像一条长龙,绵延起伏,盘绕在崇山峻岭之间,给绿色的土寨苗乡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雄伟的南长城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每天,车如  相似文献   

13.
学习《愚公移山》一,落脚点应该是体会愚公不怕困难的伟大精神,从而认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的主题。应该说“愚公精神”已经深入人心。但我们的阅读教学如果仅局限于此,则愚公就极有可能给学生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蛮干形象。其实,愚公还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长城古老雄伟,举世闻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崇山峻岭之间,它像一条巨龙盘旋着,翻滚着。它的存在凝结着千千万万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长城》  相似文献   

15.
《愚公移山》学校管理与教研尹建芳《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完成,下面说说第二课时———分析课教学的一些设想。一、对教材的理解《愚公移山》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  相似文献   

16.
长城在中国北部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万余里,是秦始皇统一六国、雄定天下的见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其规模之大、气势之磅礴,天下无双。今天的长城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凡是来到中国的人,无一不想领略一下它的伟大;凡是登临过长城的人,无一不被它的恢弘气势所折服,正如毛主席所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是他异乎常人的坚强毅力和追求完美的专业素养,使他在电气工程教育领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有人说,是他卓越非凡的创新意识和努力拼搏的工作精神,使他破解了我国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也有人说,是他  相似文献   

18.
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在外国,也有好些类似我国长城这样的建筑物。古代罗马皇帝哈德良(公元117——138年)曾下令在不列颠筑造过—道长73英里的士墙,用以抵御外族对英格兰人的侵袭。这道土墙,就是英国的“长城”。德国也有自己的“长城”。早在公元前,古罗马人和日尔曼人曾以莱茵河为疆界,为了扩张领土,他们互相残杀,征战不息。到公元  相似文献   

19.
课题:长城     
课堂背景:课前布置预习,提出问题,主要有:1.我国长城全长是多少?2.长城东西两头各指什么地方?3.长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4.长城是谁建筑的?导语: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宏伟建筑,它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长城从战国开始修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得以完成,历时二百多年。当时全长2300多里。后经历代继续修建。现在我们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朝修建的。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平均高8.5米,宽6.5米,全长12000多里,故有万里长城之称。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中插图学习文章......结束语:…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是他异乎常人的坚强毅力和追求完美的专业素养,使他在电气工程教育领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有人说,是他卓越非凡的创新意识和努力拼搏的工作精神,使他破解了我国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也有人说,是他淡泊明志的学者本色和洒脱超然的人格魅力,使他在奋斗历程上赢得了一片又一片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