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原新闻出版署 )制定实施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作了具体规定 ,它是所有出版社共同遵循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错依据。有些图书出版单位或图书评奖组织鉴于严格执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将导致大批量的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 ,便自行放宽质量分级标准或自行制订计错方法。无疑 ,这种做法有碍于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不利于图书编校质量的提高。但可以讨论的问题是 ,根据图书印前审读和成品检查的不同特点 ,在执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时如何适度把握计错标准的宽严…  相似文献   

2.
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指出:"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就是说,连续检查10万字,其中有10个差错,箅合格,如果再多0.1个差错就算不合格了.我在参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活动中体会到:对于出版社来说,打造一本编校质量合格的图书并非易事,需要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和校对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3.
结合两年来实行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版”)并与原《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旧版”)进行比较,我们经过认真学习和运用,认为新版《规定》中的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新《规定》之优点1·关于书眉、中缝的差错,旧版规定每处计1个错。这一条显然偏严,因为现在电脑排版,书眉如果有错,相同错误肯定一连串,这样一来,一个书眉的相同错误,很可能导致该书编校质量为不合格,这显然有失公允。所以,新版将其改为:“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4.
图书质检工作中,对差错类型的判定,会直接影响图书差错率。面对一些不易界定的差错类型,须采取审慎的态度,兼顾原则性与包容性,坚持差错认定标准的一致性原则,确保图书质检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5.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质检中心对市场抽选图书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编校质量检查,并公布了一批不合格图书及其出版单位.质检总体反映图书文字差错率高,存在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错误.这与编校工作的优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图书质量管理营销项的评价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新出图 [1 997]79号 ) (以下简称《规定》) ,将图书质量管理分为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印装质量等不同管理环节 ,在《规定》的第二章第三条更明确指出 :“为了便于管理 ,本规定将有连带关系的选题和内容 ,合并为内容项 ;将编辑加工和校对 ,合并为编校项。”《规定》还具体规定了内容项和编校项质量管理的分级和标准 (在附则中附有《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图书质检国家标准” ,这一标准为各出版社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进行图书质量监控提供了科学依…  相似文献   

7.
吴静 《出版参考》2023,(5):87-88
图书印前质量检查对构建和完善图书质量保障系统,强化编辑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图书编校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印前质检为消除各类差错、提高成品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对印前质检的内容、常见差错,印前质检环节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减少编校差错是提高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是笔者对近年来在编辑加工书稿和审读成品图书中发现差错的归纳,力求通过示例和分析,使编校人员认识这些常见问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一、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9.
图书编校质量审读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包括高度的责任心、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较强的编校业务能力。审读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胜任审读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998年9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根据校对工作实践并针对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编写了《关于校对工作的两个建议》,即《关于加强校对工作实施〈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和《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虽然《两个建议》主要是针对校对工...  相似文献   

11.
搞好分项检查提高图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分项检查提高图书质量浙江大学出版社涂红有些图书之所以差错率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编校质量不过关。为了提高编校质量,笔者在实践中坚持在书稿发稿时和看清样时进行分项检查,现将分项检查的内容列于下表。分项检查的方法操作性很强,笔者已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多...  相似文献   

12.
编校质疑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编校质疑,是指图书责任编辑(以下简称责编)、审稿者、校对人员和质检人员就书稿中的某些疑似错误或疏漏的内容提出疑问,提交作者和责编甄别、确认并解决的过程。显性错误易改,隐性差错难辨。出版社建立健全编校质疑机制,将有效地促进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编校园地》是由《编辑实务》、《编辑人语》、《校对工作》合并而成的。 编校质量决定着图书的质量。出版工作要向优质高效转移,提高编校队伍素质和提高编校工作质量是个关键。本专栏的任务,就是帮助编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 《编校园地》的主人,是广大编辑和校对,我们热切地期待大家都来耕耘这块沃土。 《编校园地》需要如下稿件:(1)编辑学、校对学论文;(2)编辑经验谈(包括选题设计、组稿、审读、加工及图书的评论宣传等);(3)校对工作经验谈(包括校对操作、校对管理、外校管理等);(4)优秀的审读报告书和校对报告书;(5)编校人员自身修养经验谈;(6)对具体出版物中的差错的分析(随稿附原书刊或原书刊有差借处的复印件)。 希望缩小题目,写短文章,言之有物,切勿泛泛而谈。  相似文献   

14.
夏悦 《出版参考》2024,(2):75-76
为了更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图书编校质量,学好用好《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判定和计算方法》迫在眉睫。通过对标准的学习研究,笔者梳理了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总结了学习使用标准时需要重点理解的条款,以供标准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据《传媒天地》报道:四川省内江日报社前不久公开刊出“《内江日报》2000年度新闻报道十大差错”,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内江日报社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质量审评制度。首先,设立专门的部门,配备专人对每期报纸进行审读,当天上墙公布;其次,对采写、编辑、校对、审稿、出版等环节实行“链条式”把关,即从记者交稿到出版,不管槁件是否见报,只要发现上一环节的错误均记录在案,所扣奖金归发现人,并将责任人的差错扣分纳入年终考核,重大差错必须更正,其更正费按广告收费标准由责任人支付。这一制度的推行使居高不下的差错率迅速…  相似文献   

16.
邓卫 《今传媒》2011,(11):126-127
笔者根据编辑根据工作实践,结合《量和单位》(GB 3100~3102—93)、《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归纳总结科技书刊中常见的量和单位使用错误,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编校质量老题新话胡钢泰【济南】一本书出版之后,能够任凭广大读者和专家(包括学术专业家与出版界专家)的检查与审读,都能挺得住,叫得响,无重大差错,一般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认真翻阅一下你周围的图书,能达到上述水平的,真...  相似文献   

18.
米戎 《现代出版》2011,(3):47-49
质检工作的任务是检查编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还有差错遗留在待印清样中。然而差错是个整体概念,需要质检者在操作中去具体化。比较典型的差错,大多因为思维上不经推敲、知识量不够和工作粗枝大叶造成的。这些差错的存在折射出编辑处理稿件时在思维、学识和责任心等方面还存有不足,而这恰恰是做好任何工作,尤其是编辑工作不可欠缺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9.
质检部门承担着对全社图书进行质量管理的任务,为保证出版的图书具有高质量,我社质检部门制定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相关部门质量负责人的职、权、责做了明确规定.同时每半年我社对全社的图书进行一次终审与质检情况通报,对合格图书责任人予以表扬,对不合格图书的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或处罚.我们认为,质检是对图书质量进行全面监管,应贯穿于图书生产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图书在付印前的质量检查是保障和提高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一定阶段的质检工作后累积下来的质检差错数据可以反映编辑出版中的很多问题.本文就图书质检数据的建立与应用,探讨了图书质检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