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宗亮 《大观周刊》2011,(10):118-118,79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仅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建民 《大观周刊》2011,(52):223-223
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教学与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体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谢必成 《大观周刊》2011,(43):149-149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4.
陈勇 《大观周刊》2012,(35):300-300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5.
谢志仟 《大观周刊》2012,(35):342-342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张晨 《大观周刊》2012,(44):281-28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中职学校中的运作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状况及终身体育对中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而阐述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中职学校中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杨碧如 《大观周刊》2011,(52):215-215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
吕洪廷 《大观周刊》2011,(19):205-205,173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健康逐渐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终身体育也逐渐成为各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高中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将起着基础性、指导性作用。立足于高中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观察法等研究方式.结合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着重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出发点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三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使高中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学目标的设立、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对教师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提高有微薄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杨博 《大观周刊》2013,(3):59-59,51
体育文化作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和塑造自我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将高校体育文化工作视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学校体育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特点帮助学生转变生活方式和适应社会发展,是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踏入社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林 《大观周刊》2011,(16):97-97
一、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共享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动作技术、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往往不是单靠个体的努力就能实现的,更多的时候则需要在同伴的合作、帮助与保护下来实现。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明  夏伟梁 《大观周刊》2012,(46):369-369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2.
郭冬冬 《大观周刊》2012,(5):142-142,147
体育精神就其实质,是·种心理资源、是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独立的人格,究其本质是一种财富,是一个人的良好尊严和意愿的宝贵财富,是一个人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现代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就是对学生人格教育重视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13.
向长武 《大观周刊》2011,(52):224-224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健的体质,一切都如镜中月、水中花。所以,体育教育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增强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心里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真正上好体育课,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锻炼顽强的意志,培养团结友爱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14.
丁云 《大观周刊》2012,(31):292-292
要利用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基础,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能力向素质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福连 《大观周刊》2011,(48):88-88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运动来进行教育的,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新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祝华荣 《大观周刊》2013,(11):370-370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李宝明 《大观周刊》2012,(37):306-306
现在的教学与以往传统的教学不同。各科目都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将体育意识培养贯穿于每一堂课和其它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林 《大观周刊》2011,(20):159-159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上述三项基本任务中,  相似文献   

19.
萨仁花 《大观周刊》2011,(42):175-175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生存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小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化。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同时,也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应急状况下能自我保护,逆境下能自我心理调节。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运动的教育,而是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其教导生活的承载力、其对生存教育的意义将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20.
李燕玲 《大观周刊》2011,(45):129-129
中学必须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重组教材,改变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紧紧抓住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等问题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