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是孙中山民生事业的根基,是关乎民生主义实现的关键问题.孙中山粮食观包含调动粮食生产主体性要素、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准、减轻粮食生产灾害性损失、加强粮食储存规范化管理、拓宽粮食流通多元化渠道、突显粮食消费的美学化理念等核心要义.孙中山粮食观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前瞻性展望,对我国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在伦敦期间,深入考察了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及社会主义理论。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一种具有左派性质的理论",民生主义"在推动中国革命发展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提出“以党治国”思想本意是以政党的力量把中国引向民主政治的轨道,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布继承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由国民党担负“训政”责任,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变成了一党专政。这与孙中山的本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20世纪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孙中山在发动和领导革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繁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创作,留下了大量的言论著述,其中"民生主义"就是为纾解民生困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拟定的社会革命纲领和远景规划,它的提出最终构建成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孙中山对社会主义思想多个流派作了介绍,他将单税社会主义作为“平均地权”主张的重要理论支撑,把国家社会主义视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优先选项,他还对马克思主义做了选择性介绍。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式是多样的,《民报》等报刊是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演讲是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常用方式,孙中山还善于利用自己的政治声望和媒体声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孙中山开创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先河,他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先生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孙中山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主要包括以言论自由为基础的新闻自由是中华民国国民基本私权的思想;“民主国”和“专制国”不以“是否订立报律”区分的思想;政府订立新闻法制应以“补偏救弊”为主旨的思想;新闻法制应该形成完整体系和立法应分轻重缓急的思想;新闻法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产生才具有法律效力的思想;国家应该支持新闻媒体维持正常运行的思想;新闻立法活动应遵循“善从恶改”原则的思想和依据“行为”而不是依据“意思”判定有罪的思想等八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不但在当时闪耀着民主主义的灿烂光辉,而且对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我的新闻民主和法制体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队伍中,廖仲恺、朱执信和宋庆龄等是几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孙中山先生的学生、战友和忠贞不渝的得力助手,所以,他们与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在“五四”前后是完全一致的。因朱执信牺牲早几年(1920.9.),廖仲恺是在孙中山去世后同年(1925.8.)牺牲的,而这后几年又是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飞跃发展的几年,因此,将廖仲恺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讨清楚,不仅能对廖本人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作出正确的估价,而且有助于对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李军 《浙江档案》2003,(8):24-24
孙中山生前几度踏上浙江这片土地,凭吊革命英烈,宣扬三民主义及建国方略。1912年12月9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应浙江都督朱瑞之邀,由陈其美等人陪同,乘坐火车自上海启程赴杭。浙江五十一团体在国民公所开特别欢迎大会,孙中山在会上就“国为民有,人人应负担义务”及民生主义发表演说,其文曰:兄弟小走武林,薄游六桥三竺,今与诸公相见,不胜欣幸!但亦由中国民国成立,吾辈始能有今日之叙会。屈指清帝逊位以来,匆匆已一周年,我四万万同胞,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然要知此后应做之事正多,破坏容易,建设烦难。去岁推倒满清政府,仿佛拆毁一间朽败房屋,…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的特点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我国近年来兴盛的一个重要新闻类型,各种媒体都把它作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民生新闻的界定。什么是“民生新闻”呢?要界定这一概念,首先要借助“民生”一词来说,我国古代就有“民生”一词,《左传》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表述人民的生计问题,古人使用“民生”一词,大多指百姓的经济生活。孙中山也在《民生主义》第一讲就给“民生”下了个定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重整旗鼓,群众的生命。”综上所述,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  相似文献   

10.
陈德勇 《大观周刊》2012,(52):29-30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和批判,另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创新。他的“民权与共和、革命的关系”、“五权宪法”、“四种民权”、“权能分治”和“革命程序论”思想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鲜活死人的诗》中“一心召请什么什么的耿耿忠魂”,经校勘经作者改订过的剪报,“什么什么”原作“岳飞诸葛亮等”,兹改回。同篇“美人螓首变成狞猛的髑髅”,原注有出处,兹补上:“黄震遐作诗剧《黄人之血》中的一句名词。见《前锋月刊》第七期(一九三一年四月)。”《财神还是反财神?》。《财神的神通》中:“中国的小财神……十分谦虚,对人说:我们并不是财神,不过是‘小贫’,而已。”原未注,兹补上:“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中说:‘其实中国的顶大资本家,和外国资本家比较,不过是一个小贫。’”  相似文献   

12.
戴季陶是国民党著名的理论家,对国民党政府的理论建设建功卓著,深得孙中山和蒋介石器重。他撰写的《孙文主义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封建道统思想进行了巧妙融合,提出“仁爱是革命道德的基础”,革命“是从仁爱的道德律产生出来,并不是从阶级的道德律产生出来的”,鼓吹阶级调和论,取消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3.
王波 《兰台世界》2013,(11):46-47
严复与孙中山都以“救亡图存”和“抵御外侮”为己任,希望通过振兴中国经济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在经济思想上,双方却存在很大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奠定了两人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中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初期站在中国革命时代前列的伟大革命家,他在领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中,非常注重档案的搜集、整理、保护、考证、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档案思想。孙中山十分清楚档案对于革命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利用它来进行革命宣传,以便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他领导的革命事业。孙中山一生注重档案工作,为后人留下了真实丰富的档案资料,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研究孙中山的档案思想,对于我们当今重视、开发和利用档案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仍具有资鉴作用。一、只有“品学兼优,才能通达者”才能…  相似文献   

15.
<正>孙中山的国防教育思想是在孙中山的人生成长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孙中山还将自己的国防教育思想变成了现实。我国的国防建设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发展与孙中山当时的国防教育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孙中山国防教育的思想,我们很有必要对孙中山国防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国防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内容提要:本文随着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轨迹研究其出版实践和出版思想,研究出版工作对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文章运用翔实的史料记载了孙中山先生的出版思想和实践从萌芽到发展乃至成熟这一不平静的过程及其辉煌成就,探讨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新闻出版活动的特点,揭示了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宣传家、出版家以及研究其出版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从孙中山的政治身份、政治理念与活动的框架内重新解读孙中山的新闻思想,认为孙中山新闻思想是由英美自由主义、觉醒的民族主义与其政治理念三者杂糅的一种旨在向社会灌输"三民主义"的政治传播理论。并对孙中山新闻思想的缺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从前驻粤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字小泉、(?)泉)的后裔范伦先生处,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料。其中,有孙中山的亲笔信函5件、“大元帅令”2件、电报2件,特别重要的是:孙中山的这些佚文在目前搜集孙中山文稿最为齐全的中华书局1981—1986年陆续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孙中山集外集》中,仅辑录有3件,且都有异文或只是部分辑录,另有6件未辑录。因此,这些佚文乃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对研究孙中山的思想、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其59年的人生旅途中,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界对孙中山的思想研究和活动考察,堪称是全方位的.但因为孙中山是革命家的缘故,关于他的金融思想研究探讨不多,本文拟在对民国初年金融业近代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1],就孙中山的金融思想与民国初年金融业近代化取向再做些论述.  相似文献   

20.
《档案》2000,(4)
南京一市民欲将所持有的孙中山遗墨进行拍卖。几位文物专家和民国史研究专家经过鉴定一致认为 ,王先生手中的“孙中山遗墨”是文献而非文物 ,其价值在于研究和收藏。南京市文物局地表文物专家贺云翱认为 ,王先生的“孙中山遗墨”是拓印本而不是手稿 ,所以文物价值不明显 ,但其中一些未曾在中国发表过的孙中山信函及民国初期官员的委任状 ,对研究民国历史很有价值。据悉 ,刚成立不久的近代史博物馆在对南京总统府的遗留资料作整理时 ,发现了版本类似的“孙中山遗墨” ,但内容不尽相同。近代史博物馆文史馆主任刘晓林认为 ,王先生拥有的“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