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桂军 《大观周刊》2012,(8):247-247
根据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只有当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现实地作用于客体的时候,他才可能成为活动的主体,具有主体性。换而言之,人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现在的中学生,应该说还只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待开发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范纯琍 《新闻前哨》2013,(5):55-56,69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学说中所谋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出发点,是马克思学说的最高价值理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客观性和不平衡性。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应当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为指导,依靠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科技生产力,积极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顺强 《大观周刊》2012,(6):275-27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对人进行塑造的动态的教育活动,主体性是它的显著鲜明的特征。这使得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尊重、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篇文章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主体原则下.阐述了主体性的内涵及实施,以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龚传星 《编辑之友》2011,(3):115-116
郑振铎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收藏家和训诂专家,更是一位爱国主义编辑家。作为编辑家,先生的编辑思想受人重视,然而其编辑思想中的主体性特征,并未受到特别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先生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作一论述。我们说某一编辑有着自己的编辑思想,恰恰是说他的编辑思想不同于其他的人。所谓"自己的编辑思想"即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郑振铎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生存方式渗入、个体性暗示、  相似文献   

5.
周雯雯 《大观周刊》2012,(29):19-20
辩证法是一种建立在熟知思维的历史和成果的基础之上的理论.而熟知思维的历史与成果就必须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人以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来改造世界,满足人类需要,即实践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全部哲学的生活基础就是人类实践。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性反思来考察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实践性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思想是盛开在人类思想巅峰的鲜花,内涵博大精深,笔者从真、善、新三个角度探讨了马克思著作的思想美。马克思思想之真,在于马克思浩瀚的著作中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芒;马克思思想之善,在于马克思不懈追求人类理想社会,达到了至善境界;马克思著作之新,在于创新是马克思著作的活的灵魂,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人新感觉,总是迸射出崭新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思想是盛开在人类思想巅峰的鲜花,内涵博大精深,笔者从真、善、新三个角度探讨了马克思著作的思想美。马克思思想之真,在于马克思浩瀚的著作中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芒;马克思思想之善,在于马克思不懈追求人类理想社会,达到了至善境界;马克思著作之新,在于创新是马克思著作的活的灵魂,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人新感觉,总是进射出崭新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8.
彭文 《大观周刊》2013,(2):15-15
赫斯是马克思重要的先行者与同路人,那么探讨赫斯与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观思想上的关系有益于认识马克思共产主义观思想的形成的过程,也能加深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认识。本文主要从赫斯与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观思想的新时代来讨论赫斯对马克思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付单辉 《大观周刊》2012,(29):26-26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都是其中的精髓和核一心,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通过最原始的形成和其自身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它不.仅为古代中国社会创造了和谐稳定,也对当代社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耀忠 《大观周刊》2011,(43):47-47
在物质鼓励、经济杠杆的作用面前。思想政治工作效益明显降低,官兵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究其原因,对教育对象的需要满足不够、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尊重不够、对教育对象的个性弘扬不够是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一定要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教育人改造人的思维模式,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和彦平 《大观周刊》2012,(38):176-177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归根到底是为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今天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地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袁方 《大观周刊》2012,(3):40-40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前后,对他们思想的歪曲始终不断,由此形成了各种关于马恩关系问题的观点,其中包括“马恩差异论”“马恩一致论”等。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共同性是基础性和本质性的方面,他们共同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对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应当在坚持差异基础上的一致,反对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完全否定恩格斯的历史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人的媒介主体性与媒介的人性的辩证统一,即人与媒介之间具有的本质相关性,构成了媒介人性研究的核心问题。媒介人性研究试图从人的本质角度阐明媒介的本源,探寻媒介的运行和发展规律,以及人与媒介之间具有的本质相关性。从人的角度看,主要研究人如何在媒介中发挥主体性;从媒介的角度看,主要研究媒介中的人性。媒介是顺应人性、促发人性还是背离人性、灭绝人性,决定了媒介发展的趋向,这是媒介价值发展的基点,也是媒介人性研究的核心价值和首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不能没有历史,人也不能没有思想。人是在历史中加以思想的,人又是在思想中透视历史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寓意深长地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学科,这就是历史科学。海德格尔也不无启示地说过,思想既然  相似文献   

15.
王妍妮 《大观周刊》2011,(36):22-22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范畴之一,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它与纯粹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因素。因此,本文试图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对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主体意识,开创性地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史文静 《新闻界》2013,(9):75-76
<正>"人天生是社会动物"是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本质的一种喻证,从而也说明了人之所以会有传播活动的社会原因。马克思表达这个思想是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他写道"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1]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快捷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征,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导致人的网络异化。本文基于马克思人学的视角,对人的网络异化进行主体性审视。  相似文献   

18.
刘占东 《大观周刊》2012,(22):161-161
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9.
卢会 《今传媒》2016,(9):39-40
受媒介政治环境和媒介自身职业道德缺失等因素的影响,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伦理失范现象,如淡化灾民的生存状态、缺少人文关怀,这不仅危害媒介自身公信力,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而马克思人学思想主要探求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对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缓解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高等教育实施主体性素质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精神动力和理论依据。要 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有个性的存在物和发展人的个性的理论,关于人是对象性存在物和对象性关系生成的理论,关于人是社 会存在物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来指导和推进高等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