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前,也就是说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应安排各种入学准备教育活动,比如给孩子留作业等,实行“小学化”的准备。我认为,把入学准备的重点放在教幼儿学习汉语拼音,读写汉字,做数学题,让幼儿提前学会一年级课本的一部分内容,这种把准备入学变成提前入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三明师范附小幼儿园,与小学老师联系密切。前些年,为了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没有在幼儿园里进行过认字教学。据小学一年级老师反映,一年级拼音、认字教学任务较重,幼儿升入小学后,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为此,我们专门跟小学老师一起讨论了如何衔接的问题,以减缓孩子入小学后的学习坡度,拟在完成《纲要》规定的各科教学任务的同时,在幼儿园大班(特别是下学期)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认字教学内容。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我认为,大班幼儿(5~6岁)形象知觉、图象识别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并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主动看书、  相似文献   

3.
陈林颖 《教师》2024,(5):84-86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引领下,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文章首先分析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构成要素,其次在绘本、生活、游戏、实践、主题视角下,研究具体的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提出可行的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旨在使大班幼儿数学活动克服“小学化”发展趋势,有益于大班幼儿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是否进行识字教学?远在五十和六十年代就曾有过争议。目前,随着社会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幼儿识字教学又引起广大幼教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了许多探索。现将几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简介如下:一、在幼儿园学会汉语拼音认为现在小学一年级既学汉语拼音,又学大量的汉字、词汇、造句及标点符号等,学生压力较大,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主张学龄前儿童先学会汉语拼音,在幼儿园大班毕业前达到“四会”:会读、会拼、会写、会用。每周安排一节拼音课,并在游戏中复习巩  相似文献   

5.
进入大班,如何做好幼儿衔接工作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以《纲要》精神为依据,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在活动形式与学习能力方面与小学更好地接轨。展读活动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早读活动衔接的一种尝试,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我园教师逐步总结出适合大班幼儿的“15分钟晨读话动”的方式方法,发现、总结了其中蕴含的多元化教育价值。使这一活动不只是与小学“活动形式”的单一衔接,更为幼儿人小学后的学习适应能力及自主学习起到了有效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县附设在小学里的幼儿园(班)严重地存在着小学化的倾向。一些幼儿园搬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进行教学,幼儿每天背书包上幼儿园,书包里装有各种文具。园里的作息时间也和小学一样,每天四节课,每节课三十五至四十分钟。即使没有课,老师也把幼儿看在教室里写字、做计算题或看小画册。有的老师上完课,就坐办公室,对幼儿撒手不问。教学内容严重不合《纲要》的规定,为了对付入小学的考试,大班幼儿不但要学汉语拼音、二十以内的加减运算,还要写笔划很多的汉字等。每天上过早操,幼儿要站在操场上听老师训话;放学回家要抄写汉语拼音、生字、生词、做计算题。有的甚至把小学的升学考试、平时测验、留级等一套做法也搬到幼儿园来。据调查,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有的小学领导不懂幼儿教育的特点、任务和方法,要求安排课程和小学一样,认为多学一些生字和计算题才是高质量。二是家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应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文章主要阐述了来园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策略,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心理氛围,引导幼儿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管理,从“他育”转向“自育”,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日本从40年代就开始了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实验,特别是1956年《幼儿园教育纲要》公布以后,幼小实行一贯教育的主张更突出了。当时的方向是以幼小间的教材为主进行选择、配备和调整。这种较为单一的改变,其结果是幼儿园,特别是大班的幼儿教育有小学化的倾向,因而招来了“幼儿园小学化”的批判。这以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就从教材、生活形态与指导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明确幼儿园不能小学化,小学低年级的教育也应改革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日本文部省十分重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1977年起,指定了一些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关注周围的教师。有的幼儿会自豪地告诉小伙伴:“我认识某某班的老师哦!”“某某班的某某是我的好朋友!”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和体现。大班幼儿再过几个月就要上小学了,将面对新集体、新同伴、新老师。  相似文献   

10.
家园共育,搞好幼小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的又一次断乳期,做好大班家长工作,家园配合,为幼儿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搞好幼小衔接,是大班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 1.端正家长对幼儿入学的认识 家长在幼儿入学准备的问题上,往往存在着各种不正确的认识。比如,有的认为人学前就应该让儿童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认为写得越多越好;有的认为教师一定要“严”字当头,对儿童的一些游戏不理解;有的家长不了解儿童特点,不善于引导和帮助,对幼儿的教育显得无所适从。大班教师要对家长的认识有较全面的了解,适时引导,使家长充分认识家园配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学前教育阶段,要不要对幼儿进行识字和阅读教育?对这一问题,美国教育界是持不同意见的。为了研究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使幼儿顺利进入阅读阶段,美国的一些幼教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在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中设立了早期阅读实验班。经过实验,他们首先认为幼儿的早期识字和阅读是完全可能的。比如,教师要求三、四岁的幼儿“写信”和“画画”。结果,画画的那张纸上全是些圆圆圈圈和简单的线条、图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由于缺少与学前班教学相适应的汉语拼音教材,一些教师把小学使用的同类教材拿来直接用于学前班教学,其结果造成三个“不利”: 第一,不利于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学前班的幼儿上了小学后仍然学习这些教材,一看图片就会认为:“这些自己早就学过了。”而不再专心听老师讲课。这样,使他们刚入小学就养成漫不经心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大班幼儿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文/方明亲爱的大班幼儿家长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您的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最近,有些大班幼儿家长来信询问有关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问题。有的家长问是否应抓紧这几个月教孩子学点汉语拼音...  相似文献   

14.
李惠娟 《家长》2022,(4):186-188
大班幼儿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可否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已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关键内容,引起了教师与家长的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且不可取代,其既为小学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晓英 《课外阅读》2011,(1):223-223
对于上大班的幼儿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学期,因为再过一学期,他们就要上小学了。因此,在这一学期当中,对大班的幼儿进行严格的常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大班孩子良好的常规是保证幼儿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作为老师一定要让幼儿了解生活、学习中的常规,为他们上小学开始白食其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交流一下我对大班幼儿所要实施的一些常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6.
幼小衔接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近年来,各方都非常重视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的衔接问题。但是,有些单位和家长的做法比较偏激,将幼小衔接看成是幼儿提前接受部分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前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等方面.尤其是在教育目标、任务、形式和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幼儿同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的形式.而小学是正规的授课形式.有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因此.当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后。他们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受到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所以在幼儿入学之前应做好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幼儿同与小学这两个学习阶段的衔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可教点汉语拼音。幼儿学习语音的可塑性极强,幼儿阶段也是掌握语音的关键时期。为贯彻《幼儿园教育纲要》关于使幼儿发音清楚、正确,会说普通话的要求,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可结合游戏、儿歌等教认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单韵母。这并不会加重幼儿的学  相似文献   

19.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幼儿园大班向小学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的重要转折点。当前的农村幼儿教育中,由于家长和社会的原因,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脱节等现象严重,无视幼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些儿童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农村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是急需解决的一个普遍问题。学校教师应找出适合的方案与对策,解决问题的根本,使农村幼儿心理及生理健康,达到标准。幼小衔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顺利度过这一重要转折期。  相似文献   

20.
朱寅 《山东教育》2008,(7):73-74
设计思路 再过几个月大班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许多孩子每天吃饭、起床时还是拖拖拉拉,上课时往往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间观念差。《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