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写出欧洲近代文学史五大文学思潮的名称。(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下列作家是哪个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①拉辛(古典主义)②斯泰恩(感伤主义)③龚古尔兄弟(自然主义)④王尔德(唯美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了解,阐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的文学观念,并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化启蒙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的不同,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明白中国现代文学和古典主义。  相似文献   

3.
古典主义盛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海顿,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艺术上承袭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积极成果,汲取先辈作曲家的创作经验.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创作出生机勃勃、乐观向上、具有独特风格特征的百余部交响曲.为古典交响曲体裁和形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柳贤姃 《文教资料》2008,(15):12-14
为了克服国家、民族危机乃至建设现代国家,在中韩新文学形成期两国启蒙先驱们以文学来启蒙民众.其中,鲁迅与春园作为在人道主义立场上追求现代价值的启蒙先驱者创作了启蒙主义小说,而且分别奠定了两国现代文学的基础.本文比较研究两国现代文学的创始者、奠基者--鲁迅与春园的启蒙主义思想.我们以比较、分析鲁迅和春园启蒙主义思想的特点来求得对两国现代文学启蒙主义思潮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理性的沉思——论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的理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崇理性精神是自艺复兴以来欧洲学中的一奈主线。人主义、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都在作品中强调理性精神,但是其侧重面各自不同。理性精神在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学中被强调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对这种现象学史上大多持有异议。认为古典主义的理性精神是与王权相妥协的产物,并过度强调其教务化和保守倾向。本运用理性精神中的沉思方式,探求其中的积极意义,希冀对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的认识提出些微有益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是一个被政治化改塑了的启蒙主义,他的启蒙思想深受五四学作品的影响,并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后来由于客观形势的发展,他对自己的启蒙角色不断地进行了政治改塑。“问题小说”是他的启蒙立场经由政治化改塑后在学创作上的产物。他对启蒙立场的坚守和对政治需要的迁就,最终造成了他创作上乃至人生上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历史语境视野中,对欧文·白璧德的文学理论学说加以全面的分析与概述,不失为一个极具价值意义的重要论题。一方面从白璧德系列著述中可以窥视到其思想理论学说批判视点之稳健、圆熟与透彻;另一方面从学衡派之思想主张到梁实秋之文学批评观,则可清晰印证白璧德古典主义思想学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有的内涵启蒙和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8.
鲁迅开启了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传统,但是因其与民众在身份和意识上的隔膜而失败。丁玲把启蒙带入解放区,但是当其创作受到政治批判的时候,她主动放弃了启蒙使命。赵树理在满足农民某些特定阅读期待的同时,转变新文学的讲述策略,实现了文学承担启蒙功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的启蒙主义思想。鲁迅的启蒙主义思想遇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契机,就孕育成《狂人日记》、《阿Q正传》……“一发而不可收”,终于凝聚成《呐喊》、《彷徨》这两声五四启蒙运动中最振聋发聩的巨雷。同西方启蒙文学家相比,鲁迅生活在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时代中。五四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历史发展各阶段高度浓缩的社会:资产阶级刚刚同  相似文献   

10.
以鲁迅作品中公开处决的场景作为切入点探讨启蒙主义,集中讨论了鲁迅以民间诙谐文化尤其是狂欢化戏仿的批判策略来对抗封建传统的陋习,从而使其启蒙主义带有了狂欢化色彩。并在鲁迅作品中发现了双重公开处决、两种暴力模式,最后将鲁迅的启蒙指向了对民众的公开处决思维,在对民众的不信任中发掘出鲁迅启蒙思想中的新权威和新的蒙昧主义倾向,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认识五四时期鲁迅的启蒙主义及其批判策略。  相似文献   

11.
师陀的小说《马兰》不仅包含对革命宿命论和机械论思想的批判,而且它实际上已暗含着1930年代中国革命启蒙活动的一个悖论:当启蒙以急切功利目标为旨归时,就可能失去本原意义上的清明理性,从而形成一种意识形态霸权,忽视现实生存状态中人的日常生活意义和幸福,造成新的压抑。193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中形成的这个启蒙悖论一直伴随着革命文学叙事,揭示师陀创作涉及的这一主题,不仅有益于对《马兰》的进一步认识,对思考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一个高于时代的启蒙思想家李贽和一个空前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放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西方文化传入,从而出现一股清新的启蒙主义思潮的特定环境中进行观察思考,从《红楼梦》所体现出的对诗礼簪缨之族的抨击,对科举仕进制度的讽刺,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等带有一定新因素的社会理想的追求上,从《红楼梦》所体现出来的以情格理、反对摹拟、主张创新等创作原则上,论述李贽对曹雪芹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分支之一,蕴藉了"济世致用""不平则鸣"的多元文化内涵,对作家创作理念和书写旨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河南作家群沿承了现代文学的启蒙主义思想,融汇了个体的生活体验,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聚焦传统乡村政治生态的反顾和批判;另一方面则以反抗姿态试图把反思和批判的视角触及到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揭示掩盖在黄土之下的民族性格与文化生态圈的潜在关系,全景式展现了中原大地上普通民众的真实的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4.
《祝福》表明鲁迅已经意识到了启蒙主义的局限性。启蒙主义者的"我"无法回答祥林嫂人死后有无灵魂的问题,这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理性的局限性,二是理性在中国缺乏民众基础。"我"所遭遇的尴尬,是社会思潮转向的结果,也是鲁迅这一时期思想变化的艺术反映,即他开始对讲叙者"我"和讲叙者"我"视野中的对象进行双重的批判。这种批判带有知识分子自我反思的性质,开启了鲁迅新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胡风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他所创办的刊物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面貌。纵观胡风抗战时期的文学思想和编辑刊物的方针,“启蒙”是其主导语和关键词。《七月》《希望》的启蒙思想既是对“五四”启蒙思想的继承,表现在外在批判精神的自觉坚守,同时,又是对其思想的超越性发展,内向性的自我启蒙显示了明显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6.
论叶圣陶的本位主导观及其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主张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这是他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和批判继承和发展。旧式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以及以教师为本位,只讲不导的错误做法严重阻碍了我国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正确的看法,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必须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开创了大众文化批判的新纪元,其中收录的《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集中体现了二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与"大众文化"不同,"文化工业"是对现代大众文化形式负面特征的描写,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伴生品。"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恰以"大众"、"欺骗"、"启蒙"三个关键词揭示了文化工业的同一性、蒙蔽性和启蒙性,这在当代中国文化现象中仍有投射,颇具启示意义。然而,精英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论调也构成了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局限,应予理性、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8.
一.西方文论的概述 西方文论即西方文学艺术理论,古典文论包括了从古希腊文论到新古典文论期间的过渡思想,经历了从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然后到新古典文论的时期。近代文论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季陶主义出现后 ,陈独秀作为党的总书记 ,十分重视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他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批判和揭露了戴季陶主义反对阶级斗争 ,反对国共合作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20.
本从鲁迅创作的历史溯源和时代背景出发,运用巴赫金“对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鲁迅小说的话语。鲁迅通过对封建社会本质的透视以及对人物生存空间和命运的展示,表达了反抗精神和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